回复:[9/15/2007]风潮唱片《惊天发烧榜》Vol.2 (320k/mp3)

风潮音乐网 > 中国音乐馆 > 夸父音乐系列 > 夸父畅想

.: TSCD-005
夸父畅想
制作人 : 王森地
发行日期 : 2004/6/30 
  320K

[专辑介绍]
[制作人简介]把中国音乐推向国际舞台的制作人 王森地
  王森地,1959年生,台湾省台中县丰原市人,毕业于国立艺专,曾任多所院校国乐指导教师,在推广民族音乐教育方面不遗余力,成果深受各界肯定,并于1993年受邀担任大陆“全国民族器乐比赛”评审委员。目前正从事于中国音乐之收集与录音工作,已出版的作品有《佛曲钢琴礼赞系列》、《佛曲古筝礼赞系列》、《古筝与心灵的对话系列》、《水晶清音乐系列》,以及《夸父音乐系列》。夸父音乐发烧系列的录制工作,在王森地精心策划之下,已将中国音乐提升至国际化的水准,其中于红梅二胡发烧名曲《迷胡》,更以其惊人的水准,勇夺1999年AFIM(Association for Independent Music)独立唱片奖的传统世界音乐奖,成为第一张荣获世界性音乐大奖的中国传统音乐专辑。对他而言,能够搜集一流的经典名曲,邀请一流的演奏家,结合世界一流的录音水准,将一流的中国音乐带向世界、领导未来,可以说是人生最大乐事。

[录音师简介]国际发烧录音大师 卡文山德兰.亚历山大(Kavichandran Alexander)
  *他的作品是我们一致追求的极境~发烧天书(The Absolute Sound)
  长得高头大马的亚历山大,乍看之下,像是个留有一点原始味的古早人。大概就是爱这点原始味,所以亚历山大在录音时也是想尽办法的保留现场原味,这种独特的录音理念也使他在音响界屹立不摇。那么亚历山大的录音有何独到之处呢?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坚持。亚历山大相信,越简单、越直接的录音越好,除了录音器材的坚持之外,亚历山大的录音间,也与众不同的选择在美国加州北部圣塔芭芭拉圣安东尼神学院的百年老教堂。这座百年老教堂是一个绝佳的演奏空间,自然的音场、开阔的频率响应和宽大的动态,再加上亚历山大非常的录音经验,听者可以由他的作品中,清楚的听出堂内的三度空间和层次感,犹如置身现场演奏一般。他对音响录制的水准以及音乐格调上的高标准要求,使他在音响与录音界显得异常的独一无二,并受到西方录音和音乐界的一致赞扬!1994年更获得葛莱美“世界民族音乐奖”的肯定!

[演奏家群像]
[陈洁冰/二胡]
  1962年生,上海市人,六岁开始学琴,师事民族音乐名家何彬及二胡名师王乙,十岁考入职业乐团从事职业演奏。青少年时于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得最高演奏奖,1980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全面深造,1982年于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优秀演奏奖。曾多次远赴希腊、澳洲等地巡访演出,而有“奇妙之弦”的美誉。1989年陈洁冰赴美留学,多次与美国的交响乐团合作,并参加电视、电台的现场演出,而她的胡琴音乐也被大众公认为“二根弦上的交响”。其演奏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音质纯净、音色优美、风格淳厚、处理细腻,琴声表演融为一体,有着扣人心弦的魅力。

[于红梅/二胡]
  1971年出生,是令人惊艳的二胡新秀。出生于山东济南,八岁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苏安国,曾连续两届获得山东省青少年器乐比赛一等奖。1983年在“泉城之秋”音乐会上以<一枝花>的演奏,首度在音乐界展露头角,并被电台、报社以专访介绍。198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受教于名二胡演奏家张韶先生。1990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继续师从张韶教授;期间还学习了高胡、中胡、板胡等,得到名家刘明源、刘再生、张玉明、李桓、田再励先生的指导。199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免试保送研究所,师从名家蓝玉崧和刘长福教授。1989年荣获ART国际民族乐器比赛专业青年组第二名。1992年为济南电视台录制了“绽开的红梅”─于红梅二胡演奏专辑。并出版了《红梅随想曲》、《中国传统乐曲名家名曲系列(之一)》个人演奏专辑。1994年在台北国际二胡大赛中获优异奖。同年荣获首届中央学院民族器乐比赛第一名。于红梅潜心于音乐表演艺术领域的全方位学习和研究,并对新技法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奏音色圆润淳厚,技巧十分犀利,感情丰富而真挚纯朴,对乐曲的内涵有其完美的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是当今乐坛上极受瞩目的实力派新秀。

[王联/古筝]
  1955年12月28日出生,1977年成为大陆专业的古筝独奏演员前,曾在沈阳音乐学院参加了四人组成的辽宁省代表团参加国庆演出。从1977年至今,王联已和她的古筝写下了二十余年的专业演奏生涯,期间曾应邀到法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国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深受肯定。日本“北日本新闻”称赞她的演奏“悠扬动听,富有美妙含蓄和诗一般的情境。”在韩国演出,则被赞赏为“音色悠扬,韵律优美......,曲子形象生动,技巧丰富,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二十多年来王联以她完美的古筝演奏技巧,掳获了无数听众的耳朵,也深受各界专业人士的赞赏。1983年前往法国参加第32届“贡福朗”世界民族艺术节,获得最高的团体荣誉奖。1989年荣获中央电视台“全国山城杯电视大奖”的演奏奖。1990年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家名录”一书之中。她改编的古筝独奏曲<黄鹤楼>不仅在“中国古筝艺术第二次交流会”中受到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两百多位同行的高度赞赏,还在1994年得到第三届全国民族管弦乐展播一等奖。1995年被特聘为中国音乐学院、
沈阳音乐艺术学校联校古筝专业教授。

[刘维珊/古筝]
  中国当代杰出的古筝演奏家。十一岁被选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曹正与赵玉斋。1975年以“峡谷明珠放异彩”及“打谷场上”,获得创作及演奏全国比赛优秀奖。后升任中央歌舞团独奏演员,经常参加为各国元首所安排的演出。刘维珊于1982年移居美国后,即效力于古筝演奏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并创建了旧金山古筝乐团。

[赵扬琴/扬琴]
  扬琴演奏家,1977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师从南京艺术学院钱方平教授。1982年参加全国首次民族器乐比赛,获得优秀表演奖。1984年于上海音乐学院跟随洪圣藏、郭敏清学习新改革十二平均律扬琴。1987、1992年参加二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同获一等奖。行家评论其扬琴演奏出了钢琴的气势和效果,音乐处理细腻、流畅,富有激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表演声情并茂,具有舞蹈的韵味。

[闵小芬/琵琶]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闵小芬,十二岁起便师从父亲闵季骞,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南京民乐团,成为琵琶独奏演员,1992年定居美国后,以多次为美国电台、电视台现场表演,极受欢迎。

[范李彬/古琴]
  台湾桃园人。1965年生于新竹县竹东镇。1985年拜学在梅庵派琴家王海燕教授门下,研习传统琴歌的弹唱,1986以主修声乐之优异成绩,以第一名毕业于国立艺专(现国立台湾艺术学院)音乐科,师事著名声乐家申学庸教授与陈荣光教授。1988年考进国立艺术学院音乐学系,继主修声乐并师事唐镇教授外,亦副修古琴,拜学于琴人张清治教授,续以研习琴曲与琴歌之弹唱。1989年休学,从事佛教梵呗音乐之钻研及有声出版的发行与推广。1991年复学并转主修古琴,除研习传统琴曲之弹奏外,也在个人深厚的声乐基础上,展露对琴歌弹唱的特殊诠释风格,多次在国家演奏厅发表并备受乐界好评。1994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举行个人的古琴毕业演奏会,并经甄试直升该学院音乐研究所。1998年以论文《普庵咒音乐研究》获得音乐学硕士学位。目前任职于国立台南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系及台北华梵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担任古琴教席,及《佛教音乐》、《禅乐欣赏》等课程。范李彬的琴歌弹唱,结合了传统人文的素养与佛法空灵妙境,而以精湛的琴唱呈显出来,兼具古琴内蕴的高格、歌乐唱腔浑圆与佛教梵呗旷远脱俗的神韵,透发出“真情”与“至性”的个人独特品风,扩展并提升了古琴世界的新风貌,也是历年来海内外首次发行个人弹唱《琴歌》专辑的琴人。

[龚一/古琴]
  1941年生于江苏,196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师从张子谦、顾梅羹、张正吟、刘景韶等十二位琴家,兼容众家之长,并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曾发表“中国古琴音乐研究中的发现”、“琴谱散论”、“乐曲<潇湘水云>及其作者郭楚望之研究”等三十余篇论述,打谱琴曲二十余首,录制多种个人古琴专辑,曾获1984~5年上海海文学艺术奖。现为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今虞琴社社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客席古琴教师。

[张一诚/箫]
  上海市人,为一资深笛子、箫等管乐器演奏家。早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任上海歌剧院首席笛子演奏家。1988年移居美国,并在堪萨斯匹兹堡州立大学攻读理论作曲硕士学位。曾先后应邀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十数个城市及UCLA、USC等大学、中等学校表演及教学、讲课等,颇受当地乐界好评。1992年起应聘为好莱坞Wamer Bros电影公司录制“KungFu(功夫影集)”达一百多集的笛、箫、埙与巴乌之演奏配乐。张先生于美国致力于笛子等音乐之演奏与教学实不遗余力,且成绩斐然。现任美国洛杉矶中国民族乐团团长、南加州菁菁青少年国乐团团长兼指挥。

[笛、箫/罗守诚]
  著名的笛子及箫演奏家。生于1945年,十二岁进入上海学院附中,专修笛子和钢琴,师从金祖礼、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的笛子演奏家。1964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开始深入各地民间艺人学习,包括苏南吹打、北方二人台、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吸收了南北各派的演奏风格和精华。同时也学习融汇西洋音乐。1963年毕业后,即成为上海电影乐团的独奏演员。其演奏音色淳厚独特、韵味隽永,风格既细腻感人又充满热情,极富表现力。由他担任独奏的“城南旧事”、“白求恩”、“牧马人”、“杜十娘”、“阙里人家”等电影音乐,皆是脍炙人口。“当代中国青年名人录”亦收录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