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另类品读中国古代女诗人
谢道韫:谢家风范第一人
个人简历:
年代:南北朝
姓名:谢道韫
籍贯:陈郡阳夏
职业:职业辩论家
代表作:《登山》
诗人谢道韫在谢家众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诗人气质的一个,她的才情深得叔父谢安的欣赏。有一次,谢安问谢道韫:“道韫,你觉得《毛诗》中哪首诗写得最好?”谢道韫答:“周朝贤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民》一诗最好,其诗‘词清句丽,穆如春风’。”谢安一听,和自己不谋而合,心说罢了,此女果然是个天才。谢安当即提出表扬,称道韫颇有“雅人的深致”。真正让谢道韫名声大震的,还是一次家庭聚会上的即兴发言。有一次天将大雪,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降落在庭院里,树上和地上都白了。谢家子弟正围坐在火炉旁谈诗论文,充满了欢声笑语。看着雪越下越大,谢安突然冒出一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意思是说眼前的雪,从天而降像什么样子?“盐撒空中差可比。”道韫的一位堂兄开始抢答。谢安听罢没说话。这时谢道韫答:“未若柳絮随风起”。谢安心头一动,心想,将雪花比作撒向天空的盐粒,固然新奇,但太静态了,不灵动。可是,若将飞雪比成是随风飘扬的杨花柳絮,那可真是清丽飞扬、惟妙惟肖啊。如果严格地从诗歌创作角度加以审视,谢道韫的“咏絮”与真正意义上的“咏”有着相当距离,只是一个诗歌孩童的妙手偶得罢了。从谢安的角度来说,他所考的是小辈对诗歌的最初印象,纯属意外收获。而孩子对诗歌的第一反应,则完全可以窥探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有没有一个独特的审视事物的目光。谢安一面鼓掌,一面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大加赞赏。也正因为此,谢道韫便轻而易举地获得“咏絮才”的桂冠。
谢道韫这么有才,谢安心里一直在暗自盘算,一定要给她物色一位如意郎君。放眼魏晋南北朝,能与谢家相提并论的只有王家,当时人们都知道王家子弟个个都是行业翘楚,谢安自然也想到在王家子弟中挑选一个。谢安最初的意思是想将侄女许配给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不久得知王徽之“雪夜访戴”一事以后,谢安担心王徽之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做他的侄女婿。谢道韫15岁时嫁到王家后,恪尽妇道,受到王家老少的一致好评,都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好媳妇。晋代极讲究身世种姓,无论人的交友、结婚都讲究个身份高低和门当户对。谢道韫的婚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她的婚姻连接了当时最显赫的两大家族——王家和谢家。这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可是响当当的招牌。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后来者有诗为证“旧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当时的社会地位。谢道韫的婆家各个都不简单,她的公公王羲之,是超级书法家,也是个早期研究中国格调的大师。她的小叔子王徽之,也是个书法家,还当了个黄门侍郎的官。但这哥们喜欢装蒜,清高自恃,让很多人见了就想抽他,后世称他为“伪名士”。
谢道韫另一个小叔子是王献之,也是个超级书法家,其在艺术上的造诣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就连后来的米芾都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即是指在草书上的“一笔书”狂草。他还劝其父“改其体”,足见其书艺创造上的胆略,不愧被后世褒称“小圣”。此人是个很懂风月的人,其风流为一时之冠,其举受到很多名士美女的青睐,人气指数非常高。谢道韫的丈夫是王凝之,王凝之是王羲之的第二子,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决非庸才。按说找这样一个丈夫也算不错了,但大概是因为自己才华出众的缘故,谢道韫一直觉得丈夫资质平庸,配不上她,为此还曾在她的叔父谢安面前发出了“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怨言。谢道韫之所以心高气傲、望夫成龙是有原因的,论家庭、论才华,她都不逊色于任何人,但怎么就找了个不如自己的丈夫呢?真是老天无眼。接下来再说说谢家。
谢道韫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本身是个风流了得的才士。有一个人非常欣赏他,此人就是那个留下千古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的枭雄桓温。这个恒温是个性情中人,第一次跟谢奕见面就像遇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两人相见恨晚,有着聊不完的知心话。两人还是铁打的酒友,有一次谢奕喝高了就拿着酒壶追着桓温拼酒,桓温不胜酒力,就躲到自己内室。谢奕跌跌撞撞地追到内室,一把揪起床上的谢奕说:“你还是爷们儿么?” 桓温说当然是了。谢奕就说:“那你把这杯酒喝了,不喝我就灌你。”还没等桓温缓过神来,谢奕就把酒真灌了下去。然后一头栽倒在床上,打起了呼噜。把桓温的老婆惊的语无伦次,这都是有史可查的段子。
谢道韫的叔父谢安,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临危不惧那可是出了名的。在著名的淝水之战时,这位爷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他不动声色,愣是一直端坐着把棋下完。真是个奇人。谢道韫的叔父谢万,官拜西中朗将,手握重兵,威震一方,但没什么性格,一辈子靠模仿哥哥为荣,属于早期的模仿秀的先驱。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是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满地找牙。此外谢道韫的远方亲戚当中,还有封(谢韶的小名)、胡(谢郎的小名)、羯(谢玄的小名)、末(谢川的小名)。谢家如此人才济济,难怪她嫌弃丈夫“才疏学浅”。
晋代提倡人活着就要挥洒性格、讲究高谈阔论,有事别藏着,有话别憋着。文人雅士经常定期举办艺术沙龙,喝酒吃茶,谈谈时政,谈谈风月,谈谈文学,谈谈女人。这样大型的聚会连女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不就是聊天么,谁闲的无聊都可以参加。不过女子参加讨论,先要设置好“青绫幕幢”,然后端坐其中,使那些与之对谈的男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有一次,谢道韫的小叔子王献之正跟某文友谈论诗文,被对方说得理屈词穷,很没面子。恰巧被经过的谢道韫听到了,谢道韫是个急脾气,立即躲到屏风后面开始辩论。没几个回合就把某文友摆平,那哥们只好面红耳赤地认输,让在座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也气数已尽。先是三大强藩王恭,殷仲堪和桓温的小儿子桓玄联手清君侧,朝廷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摆平这场叛乱。谁曾想,屋漏偏逢连阴雨,另一场大祸又接踵而来,晋末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时任会稽内史的谢道韫的老公王凝之已经迷恋上了道教。他虽手握军政大权,但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一郡百姓不遭涂炭。这个傻子还告诉部下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延误战机的后果就是灭顶之灾,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当时谢道韫亲眼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心想,姑奶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干脆跟你们拼了。她一个箭步跳了出去,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仆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孙恩以为谢道韫抱的这个孩子就是王家的后代,下令部下将其杀死。谢道韫当时也真是豁出去了,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被谢道韫的举动给震了,此前他也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也没有加害于她,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深居简出,过着悠闲的隐士生活。
孙恩之乱平定不久,新任会稽郡守的刘柳前来拜访过谢道韫。至于谢道韫究竟跟他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事后,这个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看来,才女就是才女,诗人就是诗人,果然不同凡响。能让县长大人如此青睐,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大约是应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那句老话。谢道韫终究没有真正能以诗名家,而是靠着一些诗歌之外的轶事被人们记住。她所能留给后世的作品有,《论语赞》、《登山》、《拟稽中散咏松》等诗。据说出版过诗集,但后世之人没有见到。作为诗人,写了一辈子诗,到头来却没留下几首传世之作,不得不说是个巨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