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归去来兮

第27节 耶鲁赛艇舵手钟文耀传奇

只要看看那张照片你就知道,钟文耀是“留美幼童”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人。在1879年进入耶鲁大学之后,他成为了耶鲁大学校划艇队的舵手。

钟文耀是第一批留美幼童,祖籍广东香山,来到美国时12岁。按照广东发音的拼法,他的名字在美国拼成MUN YEW CHUNG, 美国绰号 MUNY,发音和MONEY (“钱”)接近——孩子们是绝不会错过把他称作“MONEY”的机会的。

照片上,其它队员膀大腰圆,只有钟文耀矮小孱弱。不过身材矮小恰恰是作一名舵手最基本的外型要求。因为划船比赛分不同重量级,除了划船队员自重外,船上其它任何分量都要降到最低,当然也包括了舵手的体重。

当时钟文耀体重只有90磅,据说这个重量在耶鲁划船队的历史上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一般的舵手体重,怎么也在125到135磅之间。如今在比赛中对于舵手的最低体重有了一个限制,他们不能低于125磅。所以,当我们采访耶鲁划船队队员时,这些在比赛时大概对船上多一根针都极度敏感的小伙子,闻听当年钟文耀身轻如燕,不禁惊呼:“天啊!我们不得不多扛着35磅去比赛!”

钟文耀在耶鲁划船史上颇有名气,可不仅仅因为他超人的体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他担任耶鲁划船队舵手的两年,在和哈佛大学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两次比赛中,耶鲁均取得了胜利。

起源于1852年8月3日的哈佛-耶鲁划船比赛,算是历史最悠久的美国大学校际赛事。在第一届比赛上,哈佛就以超过耶鲁2英里的距离胜出。到2003年138届,总比分为哈佛85比53,应该算是大胜耶鲁了。也因此,耶鲁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那几次小胜,就更可以让耶鲁人津津乐道。而其中,我们的“留美幼童”功莫大焉。

照片上温文尔雅端坐正中的正是舵手钟文耀。不过,如果你知道划船队舵手都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一定会为这位个头矮小的中国舵手捏一把汗。

作为划船队的舵手,主要职责有二:其一,为比赛中快速行进的船掌握方向。其二,使全体队员动作协调一致,并激发他们的战斗力。第一条属于技术活,学会了就掌握了;第二条可就不是太容易了,他完全靠舵手用肢体动作、用特殊的语言去振奋、感染所有的队员,让他们斗志昂扬。中间夹杂一些粗话、叫骂,效果则更佳。

在耶鲁采访今天划船队的舵手时,我们问他,指挥队员时嘴里都嚷嚷些什么?他说,天啊,太多了,你们听起来可能太滑稽,也听不懂,我们家没人能听懂,那都是专门给我的队员听的。指挥他们什么时候握住船舷,什么举过头顶,如何保持精力集中,在水中如何统一协调更换动作。加油!加油!加油!一!二!三!让他们有紧迫感,让他们处在极度兴奋状态……

面容娴静若此的钟文耀如何担当此任?

钟文耀耶鲁的同学—— 菲尔蒲斯教授在他的回忆录中,果真记录了中国舵手钟文耀令人担心的那一面。
        
他比赛时指挥船安静得像是他们在自己练着玩呢。据说之前教练告诉他,舵手必须要学会斥骂划船手,大声指挥,这样才能激励他们发挥到极致。而他总是儒雅地坐在船头。大声咒骂看样子不是他与生俱来的天性,他的性格沉闷,甚至有些冷漠。但是,教练对他反复训练,一遍遍告诉他舵手必须学会大声呵斥。终于,有一天,他这么做了,据说他突然间开始机械地,毫无重音地,反复地大声重复着“DAMN!”“DAMN!”“DAMN!”(相当于“他妈的!”)结果令所有的队员莫名其妙,哄然大笑,最后是央求他停止这羞涩的“叫骂”。但不管怎么样,结果是,在钟文耀做耶鲁划船队舵手的1880,1881两年间,耶鲁队大获全胜。
        
关于钟文耀的另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若干年后,他偶遇一位哈佛毕业生,当两人谈起哈佛耶鲁的划船比赛时,哈佛生怀疑地看看钟文耀,说,你见过哈佛划船队吗?钟文耀颇有风度地承认,他没有见过。稍作停顿,他说,因为他们总在我们的后面。

这个故事着实令耶鲁人着迷,颇可让败多胜少的耶鲁人聊以自慰。可它疗伤的效果却实在有限,发生在2002年的哈佛耶鲁划船比赛,哈佛队旋风般刮过耶鲁队,以胜出40多秒的成绩获胜。在2003年6月结束的两校比赛中,耶鲁队再次败北。——毕竟,“MONEY”的故事已经“LONG LONG AG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