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归去来兮

第23节 在美国第二古老的中学

      Then to all others, my smile you preferred,
      Love, when you spoke, gave a charm to each word.
      Still my heart treasures the phrases I heard,
      Long, long ago, long ago.
      我的微笑能使你常留恋,
      你每句话都打动我心弦。
      赞美的话仍藏在我心间。
      多年以前,多年以前。
      ——美国民歌《多年以前》(《Long Long Ago》)

远处,那有100多年历史的州议会大厦,高耸的金顶灿烂如昔;近处,那个有300多年历史的著名中学了无踪影。哈特福德高中古老的建筑,已经让位给车声如雷的84号高速公路,留下的,只有那块几乎被荒草遮蔽的石碑。

哈特福德高中今天依然存在,新建的校舍搬到距离马克·吐温故居不远处的地方。但无庸讳言,新校舍是一座平庸的建筑,据说今天哈特福德高中也只是当地一间普通的中学。今天哈中的学生难以想象这所古老中学曾经有过的辉煌。

包括晚清外务大臣梁敦彦、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在内,曾有28名中国幼童就读的哈特福德高中,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古老的中学,创建于1683年。美国金融大亨J·P·Morgan,也曾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今天的哈特福德市,被横穿城市的铁路分割成风格迥异的两部分。在城市东区一些旧式厂房、大楼,你还可以恍然发现当年这里各种制造业云集的繁盛模样。而越过铁路线,进入了哈特福德西区,新英格兰的优雅恬静就在你的眼前舒展开了。

沿着避难山路,远远的就是有百年多历史的避难山教堂,它威严耸立的身影里有当年中国幼童踯躅的脚印。一样的秋日暖阳,金红、柠黄的枫叶翻飞,在斑驳的避难山路树影里,时光仿佛停住脚步,和我们在教堂的钟声中一道聆听在这个城市这所古老的中学里一群中国男孩的故事:

“回想起我在哈特福德的中学时代,奇怪地发现我的记忆中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竟然全都是那些来自中国的孩子。他们拥有迷人的东方气质,还具有天才般地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故事的讲述人是中国幼童的中学同学,后来在耶鲁大学任教的菲尔浦斯(WILLIAM LYON PHELPS)教授。1939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自传,在书中,其中一个章节的题目是《中国同学》。
        
这些男孩子穿着打扮和我们一样,只是头上留着长长的辫子。他们玩橄榄球的时候,会把辫子藏在衬衣里,或盘在头上;如果辫子松了,那可是给对手一个太强的诱惑。我们玩的所有的游戏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但他们很快就成了棒球、橄榄球、冰球的好手,在花式滑冰场上技术更是超群。当自行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学校第一个买它的是曾(吴仰曾)。我现在仿佛还可以看到,他骑着这奇怪的家伙在避难山路上走。

…………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我们玩橄榄球选人分队时,聪(邓士聪)一定是首选。因为他又矮又壮,身材天生接近地球,跑动起来像只小猎犬,躲闪的功夫又像只猫。如果说邓在速度和风度上占优势,那么康(康赓龄)则是力量型选手。他身材健壮,脸上永远挂着善意的微笑,他可以穿越四五个美国同学的封锁,闯过目标线。在棒球场上,曾(吴仰曾)是最佳投手,他投的球几乎没有能被击中的可能。

我在高中最亲密的朋友是CHO,他严肃而庄重,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有教养懂世务的人。在课堂上听他解读恺撒是一种博雅的教育。几乎每个周末,CHO和我都要到西哈特福德去打猎,主要是打金翼啄木鸟和草地鹭,CHO有一把超过12英镑重的猎枪,他可以终日毫无怨言地抗着他的这把宝贝枪,并且具有百步穿杨的好枪法。最后,当这些孩子令人遗憾地被召回时,CHO把他的这把猎枪赠给我,作为我们永久友谊的见证。在中国,听说他参加了海军,可后来没有了下落。我们之间有过几年的书信往来。(这位“CHO”是曹嘉祥,他后来是北洋海军镇远舰枪炮大副,再后来是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始人——笔者注)

幼童曹嘉祥和枪有不解之缘。他后来担任北洋海军镇远舰枪炮大副,又曾是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过天津巡警道。

这些男孩不但在体育场上压倒美国人,他们还在另外一些场合让我们心碎。当这些中国年轻人出现在社交场合的时候,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他们对女孩的态度,有优雅的恭顺,是我们学不来地。我不知道,女孩子喜欢他们,是因为和东方人共舞的异国情调,还是真的受到他们言谈风度的吸引?但事实就是,在舞会上,在一些招待会场,那些最漂亮最有吸引力的女孩总是会挑选这些东方男孩。我至今还记得,那些美国男孩痛苦的神情,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他们心仪的女孩特意地从他们身边走过,去接受他们的对手——那些中国男孩的邀请。说到我自己,我的父母可不许我在中学学跳舞什么的。所以我只是旁观这样的情景一再重演,让种族间的竞争挑起我欣赏戏剧的本能。那些中国男孩的舞跳得真是很棒。
        
尽管当年的哈特福德高中已经不复存在,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在今天的哈特福德高中档案室中,依然保存着当年中国孩子在这里读书的成绩单,和部分孩子的照片。这些遗物都是从大火中抢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