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作者:钱钢 胡劲草)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
音乐精灵
|
阅读权限
|
音乐币
|
在线
激动社区
小憩 · Life
音乐水吧
历史文化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作者:钱钢 胡劲草)
帖子标题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作者:钱钢 胡劲草)
April
四月
组别:
羽
性别:
来自:
积分:
300120
帖子:
23816
注册:
2005-04-15
2007-08-31 20:04
平板
|
收藏
|
小
中
大
第一章 容闳的梦
第6节 当老书桌被搬动
鲁迅先生曾用“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形容中国改革之难。现在,曾国藩、李鸿章们正想小心翼翼地搬动一张桌子。可这不是普通的桌子,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书桌。
像容闳在澳门和香港读过的新式学堂,直到1862年以前,在中国内地是没有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和洋人打交道,遇上了语言不通的麻烦,当时除了临时雇用稍通西语的商人“通事”外,主要是依靠外国人自雇的翻译。可是,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十多年过去,培养翻译的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清政府都没有做。
“火烧圆明园”之后,为解决和洋人“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的问题,总理衙门着急了,奏请从八旗子弟中培养外语人才,提出赶快从广东和上海的商人里找懂
“咈”、“咪”、“崤”三国语言的来当外语教师。这“咈”是法国,“咪”是美国,“崤”为何国待考。可是后来,说“咈”、“咪”、“崤”话的中国老师还是没有找到,只好硬着头皮聘请洋人当“教习”。这就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办的由来。第一年招生十名,是些在科举路上踉踉跄跄走了多年的老学子。
担任教习的一个美国老师回忆,有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一个学生带着孩子,他问:
“哦,这是令郎吧?”
学生煞时红了脸,显得局促不安。他回答说:
“这是我的孙子。”
中国古老的教育制度,因为同文馆而开了小小的缺口。1863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奏请仿照京师同文馆在上海设立同文馆,后改称广方言馆。接着,1864年,广州同文馆也建立了。
1867年春天,在福州城南定光寺,出现了一所新奇的学校,它的学生,有的学习英语,有的学习法语。有一位学生,在他的晚年,还清楚记得那座古寺的塔光山影,记得和尚们诵念佛经,学生们朗读外语,此应彼答,相伴成趣的生动情景。这位学生就是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他在十三岁时考入了福建船政学堂——左宗棠和沈葆桢创办的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在洋教习的指导下,那里的学生们不但学习外语,还学几何、微积分、物理学、机械学、平面和球面三角、地理、天文、航海。学校分为两堂,前学堂学制造,以法文授课;后学堂驾驶,以英文教学。
同文馆和福建船政学堂,都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式学堂,可是前者只是培养外语人才,创办后的三年内,争议不大,影响也小。后者大规模引入“西学”,就有许多风险,但它毕竟是从平民子弟中选拔培养单纯的技术人才,和科举制度没有正面冲突。也恰在船政学堂开办的同时,1867年,在同文馆第一届三年期满时,恭亲王打算把天文、数学等诸多西学内容纳入同文馆的教学,并决定招收举人、贡生,以及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员来同文馆,并且要求翰林院的翰林们也来参加学习,讨论新学。这就引来一场轩然大波。
恭亲王的决定,遭到士大夫阶层一片反对。他们认为让科举正途人员去“师学洋人”,是士大夫的奇耻大辱。一位御史率先发难,指责这是“习为机巧”,认为要“自强”,用尧、舜、孔、孟之道培养出来的“臣民之气节”才是最最重要的——“朝廷能养臣民之气节,是以遇有灾患之来,天下臣民莫不同仇敌忾,赴汤蹈火而不辞,以之御灾而灾可平,以之御寇而寇可灭。”
他的奏折遭到当时支持变革的慈禧降旨驳斥。可是慈禧的解释是,让“正途人员”进入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言下之意,“中法”和“圣道”是不会丢弃的。这使反对声浪继续高涨,一副对联在京师流传:“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这时,同治皇帝的师傅,大学士倭仁提出了措辞更加激烈的奏折,反对同文馆招收“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
倭仁从“立国”的“根本”破题,强烈反对向洋人学习: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
他给同文馆扣上了“变而从夷”的大帽子,警告变革将会使中国人通通归于外国:
夷人吾仇也……今复举聪明隽秀、国家所培养而储以有用者,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他斩钉截铁地要求:“立罢前议,以维大局而弭隐患,天下幸甚!”
倭仁是咸丰、同治年间被士大夫阶层崇敬的理学大师,他的言论足以倾动一时。他的奏折一出,在京师四处传诵,没有人再敢去投考同文馆。以倭仁的声望地位,恭亲王不能等闲视之,他不得不回奏,先称倭仁“陈义甚高,持论甚正”,再被迫迎战,强调“不得已的苦衷”。此后十多天里,两人交章上奏,针锋相对,你驳我辩。
在相持不下之时,恭亲王只能抓住倭仁所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的话,反唇相讥,说,倭仁知道有这样的人才,真是“不胜欣幸!”那就不如请太后降旨,让倭仁保荐数字中国教师,另设一所学校,就请倭仁主持。
这个建议竟然得到慈禧的批准。慈禧甚至干脆任命倭仁担任总理衙门官员,把他拖下士大夫们所厌恶的“洋务”浊水。这一招果然厉害,倭仁气得在马上眩晕,几乎跌落,回家后脸色憔悴,不思茶饭。
倭仁被斥,风波却并没有结束。恭亲王表面上击退了反对派的进攻,实际上他的改革方案大打折扣。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一些原本有意来投考同文馆的人,也裹足不前。同文馆只能勉强考试,在九十八个报名者中录取了三十人。因为被录取者素质太低,很快又淘汰了二十人,留下十人上学。这十人,最后只有五人毕业。
这是1867年。就在同一年,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创办的“庆应义塾”开学。学生们学的是福泽谕吉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大批外文原版书,学生们有大、中、小不同规格的词典,他们用英文念经济、历史、地理、物理,高声朗诵福泽谕吉亲自编写的《世界国尽》:
世界之广大,国家之众多,大别分为五大洲……,不了解世界,人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孩子们在念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智能生勇,渡水使用汽船,行万里之波也毫不恐惧;行于陆地的蒸汽机车,宛如给人添上双翼……
日本人走得很快。可是在中国,改革不容易,伤筋动骨,而碰着中枢神经的改革就更难。同文馆的风波,显示那张古老书桌的坚固沉重。洋务派没法挪动它,只好绕开它走。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
15323
精华:
499
经验:
300120 点
音符:
299069 篇
音乐币:
0 个
鲜花:
0 朵
状态:
离线
标题: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 (作者:钱钢 胡劲草)
·
[center][mjimg]up_file/2007-08-30/7fa0f84d-
(
April
发表于 2007/8/30 18:54:00)
·
[color=#00FF00][b]第1节 禾田里的“A,B,C,D”[/b] N
(
April
发表于 2007/8/30 19:02:00)
·
[color=#00FF00][b]第2节 我们一定Win 因为我们有Wing[/b] 184
(
April
发表于 2007/8/30 19:12:00)
·
[color=#00FF00][b]第3节 醒来是痛苦的[/b] 容闳学成回国。从纽约到达香港
(
April
发表于 2007/8/30 19:17:00)
·
[color=#00FF00][b]第4节 “发威马齐!”(1)[/b]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
April
发表于 2007/8/31 19:58:00)
·
[color=#00FF00][b]第5节 “发威马齐!”(2)[/b] 无独有偶,这年秋天在
(
April
发表于 2007/8/31 20:01:00)
·
[color=#00FF00][b]第6节 当老书桌被搬动[/b] 鲁迅先生曾用“搬动一张桌子
(
April
发表于 2007/8/31 20:04:00)
·
[color=#00FF00][b]第7节 有一个姓蒲的美国人[/b] 一百多年前,当大清国打
(
April
发表于 2007/9/1 12:51:00)
·
[color=#00FF00][b]第8节 我像夜鹰睁开眼睛[/b] 容闳奉曾国藩之命出洋购买
(
April
发表于 2007/9/1 12:53:00)
·
[color=#00FF00][b]第9节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1)[/b] 派遣幼童到美国
(
April
发表于 2007/9/1 12:55:00)
·
[color=#00FF00][b]第10节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2)[/b] 下面是曾国藩、李
(
April
发表于 2007/9/1 12:57:00)
·
[color=#00FF00][b]第11节 把这份奏折载入史册吧(3)[/b] 以下各条,对
(
April
发表于 2007/9/1 12:59:00)
·
[color=#00FF00][b]第12节 泪水在母亲的眼中打转(1)[/b] 请倒退一个多
(
April
发表于 2007/9/2 18:24:00)
·
[color=#00FF00][b]第13节 泪水在母亲的眼中打转(2)[/b] 而在香山县,
(
April
发表于 2007/9/2 18:26:00)
·
[color=#924F35][b]第14节 惊涛三万二千里[/b] Do you
(
April
发表于 2007/9/2 18:30:00)
·
[color=#924F35][b]第15节 开足马力的年轻国家[/b] 1872年9月15日
(
April
发表于 2007/9/2 18:34:00)
·
[color=#924F35][b]第16节 温暖的康涅狄格河谷[/b] “留美幼童”乘火车到
(
April
发表于 2007/9/3 19:22:00)
·
[color=#924F35][b]第17节 “孩子们,睡觉的时间到了!”[/b] “留美幼童
(
April
发表于 2007/9/3 19:25:00)
·
[color=#924F35][b]第18节 孔夫子在美国[/b] 在美国的人的眼里,来自遥远
(
April
发表于 2007/9/3 19:29:00)
·
[color=#924F35][b]第19节 去和马克·吐温的女儿跳舞[/b] “我
(
April
发表于 2007/9/4 19:32:00)
·
[color=#924F35][b]第20节 一封写给女生的信(1)[/b] 孟松学校,容闳的
(
April
发表于 2007/9/4 19:33:00)
·
[color=#924F35][b]第21节 一封写给女生的信(2)[/b] 克瑞利女士已经预
(
April
发表于 2007/9/4 19:34:00)
·
[color=#924F35][b]第22节 Centenial:百年纪念世博会[/b] 20
(
April
发表于 2007/9/5 17:35:00)
·
[color=#293488][b]第23节 在美国第二古老的中学[/b] The
(
April
发表于 2007/9/5 17:37:00)
·
[color=#293488][b]第24节 “中国之未来”[/b] 在“春田”的“河谷自然历
(
April
发表于 2007/9/5 17:41:00)
·
[color=#293488][b]第25节 大学生(1)[/b] 有多少“留美幼童”曾经考入
(
April
发表于 2007/9/8 12:35:00)
·
[color=#293488][b]第26节 大学生(2)[/b] 詹天佑在这里就读的是耶鲁大
(
April
发表于 2007/9/8 12:36:00)
·
[color=#293488][b]第27节 耶鲁赛艇舵手钟文耀传奇[/b] 只要看看那张照片
(
April
发表于 2007/9/8 12:39:00)
·
[color=#293488][b]第28节 功夫要上等学习,规矩要不可变更[/b] 留美幼童
(
April
发表于 2007/9/8 12:44:00)
·
[color=#293488][b]第29节 召回(1)[/b] 当容闳与陈兰彬、吴子登的矛盾
(
April
发表于 2007/9/8 12:47:00)
·
[color=#293488][b]第30节 召回(2)[/b] 马克.吐温也曾描绘过那天的情
(
April
发表于 2007/9/9 18:26:00)
·
[color=#293488][b]第31节 在避难山教堂的钟声里[/b] 1881年8月21
(
April
发表于 2007/9/9 18:28:00)
·
[color=#293488][b]第32节 凯蒂!你可愿意继续与我通信?[/b] 第三批“留
(
April
发表于 2007/9/9 18:31:00)
·
[color=#293488][b]第33节 “爸!”“妈!”——[/b] 耶鲁大学学生,曾经
(
April
发表于 2007/9/9 18:33:00)
·
[color=#293488][b]第34节 大清广东香山官学生谭耀勋[/b] 当年“留美幼童
(
April
发表于 2007/9/11 18:34:00)
·
[color=#293488][b]第35节 逆子容揆[/b] 从什么意义上说,称自己的爷爷容
(
April
发表于 2007/9/11 18:38:00)
·
[color=#a52a2a][b]第36节 李鸿章的这十年[/b] Tho&am
(
April
发表于 2007/9/11 18:42:00)
·
[color=#a52a2a][b]第37节 泼海旌旗热血红[/b] 1884年7月27日(光
(
April
发表于 2007/9/12 18:19:00)
·
[color=#a52a2a][b]第38节 瘴气浮动的山间(1)[/b] 搜寻“留美幼童”在
(
April
发表于 2007/9/12 18:21:00)
·
[color=#a52a2a][b]第39节 瘴气浮动的山间(2)[/b] 分三批回国的幼童,
(
April
发表于 2007/9/12 18:23:00)
·
[color=#a52a2a][b]第40节 太监拉火车[/b] 1887年,詹天佑离开了广东
(
April
发表于 2007/9/12 18:27:00)
·
[color=#a52a2a][b]第41节 大象与猴[/b] 在美国搜寻幼童资料的时候,一些
(
April
发表于 2007/9/13 18:35:00)
·
[color=#a52a2a][b]第42节 荔枝飘香的军舰(1)[/b]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
April
发表于 2007/9/13 18:36:00)
·
[color=#a52a2a][b]第43节 荔枝飘香的军舰(2)[/b] 1886年,他为醇
(
April
发表于 2007/9/13 18:39:00)
·
[color=#a52a2a][b]第44节 留学生大战(1)[/b] 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从
(
April
发表于 2007/9/15 16:52:00)
·
[color=#a52a2a][b]第45节 留学生大战(2)[/b] 1894年9月17日,
(
April
发表于 2007/9/15 16:55:00)
·
[color=#a52a2a][b]第46节 末日目击者(1)[/b] 李鸿章等人数十年的心血
(
April
发表于 2007/9/15 16:57:00)
·
[color=#a52a2a][b]第47节 末日目击者(2)[/b] 1895年3月24日下
(
April
发表于 2007/9/15 17:00:00)
·
[color=#7E7400][b]第48节 流亡者容闳[/b] But, by
(
April
发表于 2007/9/16 19:02:00)
·
[color=#7E7400][b]第49节 慈禧变法[/b] 在中国的词典里,皇帝的逃亡,称
(
April
发表于 2007/9/16 19:05:00)
·
[color=#7E7400][b]第50节 袁世凯重用“留美幼童”[/b] 新世纪最初的五、
(
April
发表于 2007/9/18 18:09:00)
·
[color=#7E7400][b]第51节 你忠实的詹天佑[/b] 在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市搜集
(
April
发表于 2007/9/18 18:11:00)
·
[color=#7E7400][b]第52节 为华人权益而战的李恩富[/b] 120名“留美幼
(
April
发表于 2007/9/18 18:18:00)
·
[color=#7E7400][b]第53节 大臣唐绍仪[/b] 1908年11月,深秋,美国
(
April
发表于 2007/9/18 18:20:00)
·
[color=#7E7400][b]第54节 “皇上万岁!宪法万岁!”[/b] 1905年12
(
April
发表于 2007/9/20 17:40:00)
·
[color=#7E7400][b]第55节 新世纪留学潮[/b] 大清王朝的最后十年,叫人眼
(
April
发表于 2007/9/20 17:41:00)
·
[color=#7E7400][b]第56节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1)[/b] 武昌起义爆发前
(
April
发表于 2007/9/20 17:44:00)
·
[color=#7E7400][b]第57节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2)[/b] 1911年12
(
April
发表于 2007/9/20 17:45:00)
·
[b]尾声:Boys,永远的幼童(1)[/b] 这几个帅气十足的中国小男孩是谁呢?他们各有一个
(
April
发表于 2007/9/21 17:44:00)
·
[b]尾声:Boys,永远的幼童(2)[/b] 在采访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曾见到多位“留美幼童”
(
April
发表于 2007/9/21 17:50:00)
·
[b]亨纳斯的海仑姨妈回忆[/b] 他们习惯在浴室问候,在我们家的三层高的
(
April
发表于 2007/9/21 17:51:00)
·
[b]后记[/b] ——本书资料来源,以及对所有支持者的感谢 用纪实方式讲述一个多世纪以
(
April
发表于 2007/9/21 17:56:00)
·
人家赶上了好机遇啊!
(
happy009
发表于 2007/10/5 12:59:00)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精华
帖子标题
作 者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附件
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