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雍也第十一章。
【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释】1、子夏---孔子的学生。2、儒---学者之称。3、女---通“汝”。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
关于儒、儒学、儒家。
我们说,是孔子创造了儒学,其根据就在于此。也可以说,孔子思想就是儒学的原始。
从儒子上看,左为单人,右为需。其意义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学问,不是吗?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朱熹曾解释说:“儒,学者之称。”既然如此,儒学便顺理成章。
儒学由孔子所创造,之后又有许多的人加入到儒学的队伍中来,包括当时孔子的学生,以及后来的孟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等等,这个样一来,从事儒学得人多了,也便就成为一个大家庭了,所以说,儒家由此而来。
关于君子儒。
君子与儒是两个概念,一为君子,二为儒。也就是说,首先要成为一个君子,然后才能够为儒,也就是学者。也可以这样说,先为一个君子,后才可成为真正的学者。反之,如果不能够成为一个君子,他是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学者的。所以说,我们若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学者,首先必须得是一个君子。
关于小人儒。
当然,作为一个小人,是无法阻挡他学习儒学的,不过,如果他一直就是一个小人,即便是学习了儒学,也是无济于事,不是吗?所以孔子对子夏说:“无为小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