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雍也第九章。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1、箪(dan 单)---当时盛饭用的竹器。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样的高尚啊!(用)一个竹器吃饭,一个瓢饮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面,别人都忍受不了这样的困苦,颜回却照样快乐。他的品质是多么样的高尚啊!”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所谓贤,就是德行好。
  我们以前讲过,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学生,孔子曾经说颜回是最好学和心思可以长时间的不离开仁义,此次又是这样的赞赏颜回,看来颜回不愧为孔子最好的学生。
  其实孔子此时肯定和赞赏颜回,就是因为颜回在面对贫困时所表现出来的人生态度,这是此一章的关键意义所在。
  按照孔子所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
  按照孔子所说,用竹器吃饭,用瓢来喝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面,是人们“不堪其忧”的。在这种情况之下,颜回不但无忧,而且还“不改其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说忧和乐,何谓忧呢?忧就是愁苦、困苦和忧虑。何谓乐呢?乐就是快乐。其实,颜回之所以能够这个样子来做,其根本原因是表明了他如何对待贫穷的态度。我们知道,贫穷与富裕是永远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富裕,就肯定会有贫穷,这是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昨天是这个样,今天是这个样,明天照样还会是这个样,不是吗?当然,贫穷与富裕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贫穷可以变富裕,富裕也是可以变贫穷。此外,贫穷于富裕还是相对的,譬如:与比自己贫穷得人相比,自己是富裕的,但与更加富裕的人相比,我们就是贫穷的,不是吗?所以说,我们如何能够正确的对待贫穷与富裕,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颜回之所以能够面对这样的“不堪其忧”而能够“不改其乐”,其根本原因就是彻底看穿了贫穷于富裕的基本规律。其次,对于贫穷的摆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的正确了,贫穷可以得到摆脱,如果做的错误,贫穷不但没有摆脱,相反会落到更加贫穷的地步,不是吗?此外,对于贫穷的摆脱还有一个时机问题,如果时机不适宜,恐怕贫穷摆脱起来也是不那么容易,不是吗?我想,可能就是颜回知晓了这些个有关贫穷的种种规律后,所以才能够“不改其乐”,而且能够真正的乐的起来,不是吗?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其实,人类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贫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贫穷是相对于富裕的,也就是说,只要是富裕存在,贫穷就会一定存在。此外,贫穷和富裕最终是由于人的各个方面的差距而决定的,而人的差距是会永远存在的,不是吗?所以说,贫穷也是会永远而存在的。
  由于贫穷是会永远而存在的,所以说,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自觉不自觉的而面对之。换言之,对于贫穷的态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也是逃避不了的。
  其实,颜回对待贫穷的态度就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因为什么这个样子说呢?其原因是:一、颜回对待贫穷的态度没有伤害到自己;二、颜回对待贫穷的态度没有伤害到别人,这是最最重要的。实际上,无数的事实证明,人们在摆脱贫穷而达到富裕时,往往都是以伤害自己与别人为代价的,譬如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卫生问题等等,不是吗?
  事实上,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绝大多数社会问题,其根源都是存在于如何对待贫穷的态度上面,也可以说,就是由于人们没有正确的对待贫穷,或者说是在摆脱自己的贫穷时,做了太多的伤害别人的事情,如果这个伤害是互为的,也就是各行各业相互交叉伤害的,那这个社会危害就是极大的,而这一些个极大的社会危害就是我们目前所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不是吗?
  人们常说穷则思变,没错。如果这个思是向着既不伤害自己,又不伤害别人的方向来变,那是皆大欢喜。如果这个思是向着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方向来变,那可就危害无穷,不是吗?其实,孔子之所以说颜回“贤哉”,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颜回虽然贫穷,但还是“不改其乐”,也就是不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事情。所以说,颜回对待贫穷的态度也就珍贵于此,不是吗?
  我们说要学习孔子及儒家思想,那究竟是为了什么?说到底,就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社会问题,也就是说,让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最终都可以过上好的日子,不是吗?事实上,能够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过上好的日子,不是依靠喊喊口号,如果仅仅依靠喊口号就能够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那人民群众的好日子早就过上了,世界上还需要这多的宗教与文化传统作甚?不是吗?所以说,要想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要依靠科学、依靠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是吗?其实,如何能够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怎样正确对待贫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说,等正确对待贫穷的问题在全社会基本得到解决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才可以真正过上富裕而幸福的日子,相反,是无论如何也过不上富裕而幸福的日子。对此,我们可以西方基督教国家为例,《圣经》中上帝是这个样说的:“财主要想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要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帝是非常痛恨财主的,就是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西方绝大多数人都过着富裕而幸福的生活,就瑞士等这样的国家来讲,其国民早已经就过上了相当幸福与富裕的生活了,不是吗?反观我们国家,广大民众之所以迟迟过不上幸福而富裕的生活,除去其他的原因之外,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于如何能够正确对待贫穷的问题上。由于没有正确对待贫穷的态度,其悲惨的后果是:人们在摆脱贫穷而奔向富裕的同时,相互间做出了太多太多及其卑劣的交叉损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几乎将仅有的幸福与富裕生活的可能性损耗殆尽,致使幸福与富裕的生活长期与我们无缘,不是吗?所以说,如何能够正确的对待贫穷的问题真是太重要了、太重大了,不是吗?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这一方面不是体现的非常充分而且独一无二吗?不是吗?所以说,最终要想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够过上幸福而富裕的生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正确对待贫穷的问题,而正确对待贫穷的价值观就存在于孔子及儒家思想里面。从这一点来讲,只有弘扬孔子及儒家思想,才能够将正确对待贫穷的态度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只有将正确对待贫穷的态度在全社会树立起来,人们相互间在摆脱贫穷奔向富裕的时候才能够少做或是不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事情,如此这般,广大的人民群众才能够最终过上幸福而富裕的生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