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雍也第八章。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
牖(you 有)---窗户。
执---握着。
夫(fu 扶)---语气词,相当于“吧”
大意:伯牛有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外握着他的手,说:“(看样子)要死了,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有这样的病呀,这样的人竟会有这样的病呀。”
另据朱熹说:一、“有疾,先儒以为癞也。”(就是今日的麻风病)二、“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得君得以南面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
此章有以下几点需要解释。
一、对于病人要到家里面进行慰问或是探望。
国人有到病人家中对其进行慰问或是探望的传统,即便是今天也是这个样子,其实此传统就是根出于此章孔子对于伯牛病情慰问或是探望的举动,只是有许多的人不知晓罢了。
二、“执其手”。
就是在今天,我们到病人家去探望,有时还是会握着病人的手寒暄,尤其是领导对于下属的探望更是如此。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胡、温等到基层时,也是经常的握着农民的手说说家常话,不是吗?其实,这些个举动的根源就是来自此章孔子对于伯牛的“执其手”,不是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地、深刻地、广泛地,不是吗?请问:中华民族除孔子以外,谁能够有这么样巨大的影响力?不是吗?所以说,那些个反对孔子得人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力量应对这个样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力,何况这种影响力还是表现在于去病人家进行慰问或是探望以及握握手等这样的“小事情”上,若是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体现在国家的治理、民族的发展、世界的和平等这样的大问题上呢?他们又如何反对孔子呢?不是吗?
三、关于命。
孔子在此章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那什么是“命”呢?首先,孔子的命之思想决不是天命思想,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孔子的天命思想我们在以前曾经讲过,此不重复,现在只是讲何谓“命”。
所谓命,是指个人而言的,也就是说,所谓命,只是存在于个人,而不存在于其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命,实际上是指一个人没有能够或是没有办法改变自己所运行轨迹而获得的一种必然后果。譬如:吸烟有害健康,严重时可致癌,我想这个样子的道理不知道有多少得人会晓得,但问题是烟还要照样吸个不停,只等最终罹患了癌症。这个样子的现象怎样来解释?实际上,这种的现象的始与终就是孔子所说的命,不是吗?当然,此类的现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还有许多许多,譬如: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酒后驾车危险,但是他就是不学习知识、继续饮酒驾车,诸如此类,你尽可以对号入座,不是吗?
对于命来说,实际上是可以改变的,譬如:我们不吸烟,难道还会得因为吸烟而得的疾病吗?我们不酒后驾车,难道还会发生因饮酒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吗?等等等等,不是吗?所以说,要把握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知晓事物所运行、发展的基本规律并顺从其,只有这个样子,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在命运的长河里面随波逐流,不是吗?
最后,孔子说伯牛,“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大概就是知道了伯牛所得的这种病已经没有办法医治了,必死无疑了,而且孔子是了解这种病的发展规律,所以才这个样子说。这就好比我们知晓肝癌的患者从发现到死亡一般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一样。此外,孔子说伯牛“命矣夫”的潜台词就是:这种病是有规律地,如果知道这个规律病是可以避免的,可遗憾的是伯牛你不晓得,最终还是得上了这个病,真是没有办法,这就是命啊!孔子还说伯牛“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意思是说:象伯牛你这样的人也得这样的病啊!象你伯牛这样的人应当知晓这个病的规律而不该得这样的病啊!现在已经晚了,真是不应该呀!惋惜呀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