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雍也第二章。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哀公---鲁国鲁定公的儿子,姓姬,名蒋。公元前494--468年在位。
  迁---转移。
  贰---重复。
  亡---同“无”
  大意: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人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到有好学的人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这一章的思想中心是围绕着颜回个人,但重点是在于孔子所说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
  按照孔子思想,颜回是他最优秀的学生。在《论语》中,孔子曾经多次的给予颜回表扬与赞赏。此章孔子对于颜回的好学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过,我们以上曾经就好学的意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讲解,所以关于好学的问题,此不重复。
  象“不幸”、“短命”、“死”,都是孔子此章的用语,可是几千年过去了,作为今人的我们,还是每每经常使用着这些个孔子的用语,不知晓原因得人,他们根本就觉察不到或者是发现不了这是孔子曾经说过的话,他们还以为这是一些个现代语言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说明了孔子思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无比深刻的影响。换言之,在我国,自有史以来从没有一个人超过孔子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深刻影响。当然,作为今人,我们说着孔子曾经说过的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此不一一举证。
  以上说过,此章的重点是孔子的“不迁怒,不贰过”之思想,或者说,此章的核心,以及相对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孔子此之思想。
  首先我们来说“不迁怒”。
  关于“怒”。 怒是每一个人的一种正常心理反映,譬如怒火、怒目、怒气、怒容、怒色等等,当然还有怒不可遏甚至是怒发冲冠。
  作为孔子最优秀的学生,颜回也有怒,不然孔子不会说颜回“不迁怒”。既然如此,象颜回这样优秀的人都会有怒,那作为我们一般的人当然也不会例外,不过事实也是的确如此。
  关于“迁”。
  所谓迁,就是迁移。也可以说,将某一事物由甲位置移向乙位置为迁。所谓“不迁”,用在此处的意义就是:作为本身由于种种原因所产生的怒,不要迁移和转嫁到另外一个人或是一些人,甚至是某些物体的身上。
  看来,有不迁怒,就会有迁怒,为什么会迁怒呢?我们知道,人有怒和发怒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此外人之怒的产生往往会伴有种种的诱因,而这个诱因又经常会与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相联系。这个样子下来,怒与其他的人或是一些个的人就有了相互联系的可能,也可以说是怒就有了与他人相通的通道,在这种的情况之下,怒一方面与其他的人有联系,另外还会沿着与他人联系的通道发泄而去,这就是所谓迁怒形成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外,现实还告诉我们,迁怒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譬如除了人以外的家具、家用电器、宠物等等。
  迁怒是会发生成本的。譬如对于某一些个人迁怒,其结果是必然会造成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和谐,严重时会产生更加恶劣的后果;对于家具、家用电器、宠物的迁怒,还会对其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及伤害,不是吗?
  迁怒是无意义并且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知道,对于问题的解决,应该是有一套比较切实可行且完整的方案,而不是依靠迁怒,假如靠迁怒就可以解决问题,那还需要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作甚,不是吗?
  综上所述,孔子的“不迁怒”思想的确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运用的,不是吗?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关于“不贰过”。
  贰,在这里就是重复的意思。过,就是过失,或是错误的意思。“贰过”就是重复已经犯过的错误,也就是重犯同样的错误。“不贰过”就是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过失或是错误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这是人类的一个基本规律,而无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吗?但是,将错误减少或是降低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实上,将我们的错误降低到一个低水平,“不贰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尽量少的犯错误,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你要知道自己所犯的是错误,不然就谈不上“不贰过”了,不是吗?那何为错误呢?也就是说,什么是正确的呢?我们知道,所谓的人生就是生活,而正确的生活方式就是存在于我们人类生活的本身,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本身就会自然生产出正确地生活方式。然而,人类本身所生产出来的正确的生活方式最终是由孔子发现并总结出来。换言之,实际上孔子思想就代表着人类本身所生产的正确地生活方式,不是吗?正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也!难道不是吗?所以说,既然孔子已经将我们人类自己生产的正确的生活方式发现和总结出来,那我们按照孔子思想来确定正确不就结了吗?也可以这个样来说,凡是符合孔子思想的就为正确,否则为错误,不是这个样子吗?
  我们说,有许多的人不断的犯错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何谓错误,不仅如此,还以为正是正确的呢?譬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所以说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的标准是非常的重要。
  我们再说,如果首先知道了正确的标准,那犯错误的几率就有可能会大大减少,当然,“贰过”的几率就会更加的少,不是吗?所以说,“不贰过”的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要知晓什么是正确与错误,只有这个样子才有可能做到“不贰过”。换言之,如果不知晓何谓正确与错误,侥幸可以碰到正确,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会处在错误之中,不是吗?
  正确与错误不单单是其本身而已,它们身上是赋有成本与利益的。也可以这个样子来说,正确里面蕴涵着利益,而这个利益是随着正确的标的之大小而变化,正确的标的越大,它所带来的利益就会越大,有时因为正确所带来的这个利益巨大到都无法形容;而错误呢?同样的道理,它的成本也是随着错误标的的大小而变化,错误的标的越大,它所带来的成本就会越大,有时因为错误所带来的这个成本巨大到都无法形容,不是吗?有谁能够为“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重大的错误计算过成本?这个样子的成本还能够有法子计算吗?
  所以说,孔子的“不贰过”之思想,最终是教给我们如何增加利益而减少成本的一种最为经济的方法。而事实上,孔子的“不贰过”之思想,可以应用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形而上还是形而下,也不管你是大到政治经济,小到居家过日,它都是通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