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公冶长第二十七章。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大意:孔子说:“即使是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象我这样讲究忠信得人,但是没有象我这样好学得人。”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
  关于“忠、信”。
  按照儒家思想,所谓“忠”,就是“尽己”;所谓“信”,就是“实”,这在以上我们曾经详细的释解过,此不再解。
  按照孔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之思想,里面有“必有”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一个“十室之邑”的地方,一定有和孔子一样忠、信得人。按照孔子这样的思想,孔子时代的忠信之人真可谓是非常的多,不是吗?即便是这个样子,我们还不能够脱离孔子时代“礼崩乐坏”之特点。也可以这样子说,即使在那“礼崩乐坏”的时代,忠信之人还是那么样的多,不是吗?
  看看我们今天的时代,若大的国家,从上到下有几个人知晓忠信?又有几个人在信奉忠信?不是吗?所以我们以前曾多次说过,我们国家目前是几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期,这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不是吗?我们还可以这个样子想一想,然后来证明它: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几十年来没有几个人知晓和信奉忠信,呜呼!这不是天大的黑暗吗?换言之,世界上还能够有这么样大的黑暗吗?当然,我们之所以能够这个样子来说,孔子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之定义的理由还不够充分吗?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
  关于“好学”。
  孔子曾多次说过自己是一个好学之人,事实上,孔子也的确是一位好学之人。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孔子描述自己一生的这一段话中得到验证:“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实际上,孔子不仅好学,而且还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不是吗?
  实质上,儒家思想是非常重视学习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论语》里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中得到证明。
  事实上,我国几千年来好学的传统就是来自孔子。换言之,是孔子好学的品行一直影响了我们祖祖辈辈几千年的时间。
  在现代,素为“谋面”的中、西文化有了交融的机会。不可否认,西方文化,也就是基督教文化不愧是一种伟大的文明,而这种伟大的文明无论是从精神还是到物质,都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许多许多,不是吗?虽然如此,世界其他国家,也就是非基督教文化的国家对于基督教的物质与精神文明能够接受的不多,究其原因,除了宗教的因素以外,就是没有象我们国家一样的好学之精神。特别是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譬如工业、农业、航天、航海等等行业。
  不可否认,由于文化与宗教上的原因,我们国家的超越精神不及基督教文化,也就是不及西方各个国家,这是事实。所谓超越精神,其本质就是创新精神。也可以这样来说,事实上,我们国家的创新精神远不如西方基督教国家。然而,我并不是说我们国家就是没有创新精神,而是说与西方基督教国家相比较,远不如西方的这些个基督教国家。但正是因为这一点,为什么我们国家对于西方基督教国家的精神文明成果,特别是物质文明方面的各项成果都能够比较快的接受与应用呢?究其原因,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之外,“好学”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譬如汽车、机械、航天、医疗等等行业的发展,不是吗?
  从根本上来讲,要我们中华文化在短时间内超过西方基督教国家的超越精神,也就是创新精神,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也不排除我们能够紧跟西方基督教国家物质文明的各项最新成果,之所以能够这个样子,我们所依靠的就是我们强大无比的“好学”精神。靠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好学”之精神,说不定还有可能在有些个方面超过西方的基督教国家的物质文明成果。
  日本、韩国等许多亚洲国家所使用的文化,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文化,更确切的说,主要应该是孔子及儒家文化。近代以来,他们之所以能够学习西方国家并在许多的方面甚至超过西方国家,所依靠的,说到底就是孔子的“好学”精神,不是吗?既然象日本、韩国等等国家能够做到学习并超越许多的西方国家,那作为文化输出国的中国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事实上,做不到是没有一点道理的,不是吗?
  事实上,孔子的“好学”之精神还会一直影响我们的子子孙孙下去,我们中华民族也会因为孔子的“好学”精神而继续受益无穷,不是吗?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
  关于“好学”。
  孔子为什么要“好学”?究竟“好学”些什么?作为普通之人,我们从中有何获益?
  我们知道,孔子的一生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好学与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这样说,孔子一生好学和好学些什么,最终就是为了:“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吗?
  孔子还曾经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按照孔子思想,学者应首先是为了自己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别人来学习。实际上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为了别人而学习表面上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从根本上则是行不通,因为不是为自己而学,也就是自己的问题还都没有通过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又怎么有能力去解决别人的问题呢?不是吗?所以说,学习首先是为了自己,其次才是有能力为了别人。从孔子一生的实践来看,也是这个道理。譬如,孔子只有能够:“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最后才能够更好的为了别人,实际上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以上是解决为什么好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好学首先就是为了自己,然后才能够为别人。也可以这样来说,好学如果不是为了让自己,最终自己与别人都不可能兼顾到,所谓为别人而学也是一句空话。下面我们来说好学什么。实际上,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孔子及儒家思想上面,当然还有释、道的大智慧。不过,释、道的大智慧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来相比,还是相去甚远,不然,释、道的大智慧几千年来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取得过主流文化的统治地位?而孔子及儒家思想却几千年来总是一直稳定的占据着主流文化的统治地位?为什么?所以说,作为总体的好学,最好还是对于我国所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要学习,不过重点还应该是学习孔子及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思想,因为中国文化大智慧的一点一滴几乎都蕴涵与孔子思想之中。
  此外,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最好也要涉猎,特别是基督教,因为它是西方文化的总根源,如果对于基督教有所了解,那对于西方文化就比较容易理解,进而与我们中华文化交融起来也是比较方便。
  我们说,好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够掌握智慧,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你就必须要学习世界上的大智慧,只有这个样子,才有可能做一个有智慧得人。然而,如果你对于智慧不感兴趣,那就不要“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