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
音乐精灵
|
阅读权限
|
音乐币
|
在线
激动社区
爱乐之城 · 聆听一辑
西方古典
西方古典-Mp3区(VIP)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帖子标题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psdlxm
一叶孤舟
组别:
羽
性别:
来自:
积分:
786202
帖子:
2066
注册:
2005-02-16
2007-06-26 20:39
平板
|
收藏
|
小
中
大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专辑名称:Carlos Kleiber & Erich Kleiber
中文名称:《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克·克莱伯》
作 曲 家:亚里山大·鲍罗丁
指 挥 家:卡洛斯·克莱伯、埃里克·克莱伯
乐 团: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NBC交响乐团
音乐类别:交响曲
音乐格式:APE整轨
发行公司:Hanssler Classic
发行时间:2004年
CD编号:CD93.116
推荐指数:
这部交响曲在鲍罗丁的交响曲创作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的中心内容在于体现古俄罗斯勇士的气质-昔日
的英雄业绩及其勇敢、豪放的形象。这部交响曲在1869年与歌剧《伊戈尔公爵》同时构思,这是同六十年代俄
罗斯社会对国家英雄史诗的不断增涨的兴趣密切相关的。据斯塔索夫所述,作者讲过在这部交响曲的慢板乐章中,
他打算描绘的是在古斯里琴的伴奏之下歌唱祖国往昔的光荣和功勋的一个古代游吟诗人的形象,而在第一乐章中他
力图再现俄罗斯勇士们的聚会,最后乐章则在人民的欢呼声和古斯里琴的乐声中展示勇士们的宴饮场面。这部交响
曲之所以时常被冠以“勇士”的标题,就是由此而来的。
第一乐章从整个弦乐器组的严峻、决然而勇武的齐奏开始,这是乐章的第一主题,它象是传遍四面八方的高声
喊叫,召唤俄罗斯各地的勇士们前来聚首。这个主题旋律的进行有点特别,它沉重、厚实,充满着内在的紧张度,
其中由不相邻接的降第二级和升第三级音组成的隐伏半音进行音调,使它倾向于e小调,而不是原来的b小调,类
此的进行在俄罗斯民歌旋律中常可看到,它所构成的主题核心因此也更接近于俄罗斯民间壮士歌的风格。第一主题
除了上述这支旋律外,还有另一个对比性的旋律作为补充,并参与塑造勇士的形象和盛大典礼的生动场面。如果说
第一主题的第一支旋律可以使人联想到勇士的步伐和甲胄的撞击的话,那么第二支旋律就好象是闪耀在金色盔甲上
的阳光一般。
乐章的第二主题抒情如歌,贯穿着俄罗斯民歌的音调,开始时由大提琴奏出,随后,象俄罗斯民歌合唱和对位
性器乐合奏那样,出现了别的衬腔,主题以变化的形貌由长笛和单簧管轮番接奏。这个主题同前一主题勇士呼喊的
音调虽然形成对比,但其旋律进行的总的特点,与前者却是同出一源。在发展部开始处,乐章的两个主题在低音弦
乐器声部中呈现时,二者之间原有的差异已经不复存在,它们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旋律音调,它以这样一个有力的
节奏型贯穿着整个发展部。
斯塔索夫曾把这一乐章的发展部形象地比作勇士们的战斗,“到处可以听到交战的声响,不时传来巨大的撞击
和勇士们的宝剑砍杀声”。整个发展部到达最明显的高潮时,第二主题显得更加急速有力,好象在战斗的最紧张时
刻战士们发出的胜利呼喊。但是,战斗的气氛依然在不断增强,乐章第一主题有力的喊叫此起彼伏,最后以乐队强
有力的全奏转入乐章的再现部。在这里,特别是在乐曲的尾声中,第一主题的强有力的齐奏和全乐队的威凛的和弦
更加昂扬、壮丽,更加庄严、宏伟。与此同时,这一主题在木管乐器声部时,则又变成急速向前的对位音型,节奏
也有所紧缩,象这样时而宏伟、时而急速的交替,同俄罗斯勇士史诗内容的陈述是正相适应的。
第二乐章是一首热情激昂的诙谐曲,贯穿着狂风般疾速的进行和不可抑制的力量,这是勇士们的嬉戏,虽然显
得有点笨重。这一乐章采用三段体结,开头的一段由两个对比性主题的反复陈述组成。音乐从定音鼓喧闹的敲击和
铜管乐器组的号召式和弦开始,然后法国号用它那急促的同音反复音型引出了乐章的第一主题,这是一股急骤的音
流,它使人想起跳跃或奔驰的景象。同前一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主题是东方式的旋律,它的切分节奏重音可以想象
为兵器的挥动。乐章中段突然改变速度,在前一阶段的急速欢跃的进行之后,一切显得十分淳朴、平静,甚至有点
呆滞的样子。这时候,从低音提琴的呆板的背景上传出了一支宽广的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它那轻柔起伏的音型,有
点昏然的表情,都使人想到东方歌曲的特点-即上世纪俄罗斯作曲家想象中的东方抒情歌曲。值得注意的是这支如
歌的抒情旋律在其温文尔雅的进行线条方面,同前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极为相似,鲍罗丁把俄罗斯的主题重新按东方
的方式加以体现,他的旋律发展的高度技巧由此可见一斑。这个主题先由木管乐器奏出,但随即由弦乐器组接奏,
当音乐达到高潮时,在伴奏中突然闯入竖琴的响亮和弦,其效果很容易令人想到游吟诗人的古斯里琴声。最后音乐
转回到先前的那些音乐素材上来,这第三段基本上是第一段的重复,但也有几分象前者的发展。
第三乐章-行板,也用奏鸣曲形式写成。乐章开始时,竖琴的和弦再现了古斯里琴的音响,而在这琴声的背景
上,法国号以其宏伟的朗诵音调,象古俄罗斯游吟诗人那样从容、庄严而沉着地进行他那动人的叙述。这是乐章的
第一主题,充满着迷人的诗意。不难看出,它的音调同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也有相似之处。至于乐章的第二主题,
同叙事歌手也有联系,它那下行的旋律型由富于表情的感叹音调组成,由于管乐器的呼应,带有惊惶不安的色彩,
仿佛叙说勇士的戏剧性功绩一般。类此的叙述逐渐紧张起来,力度在不断增涨,到发展部的结尾段,即过渡到再现
部的前一瞬间,曾经形成一个力度的高潮,在这里,乐章的基本主题放宽节奏,游吟诗人大声用扬扬得意的音调叙
述勇士的一次战斗的胜利。然后,我们所熟悉的竖琴的声响又起,音乐重又回到先前游吟诗人安详的叙述中去。
最后乐章从前一乐章不间断地直接转入。开始时,低沉的轰隆响声急速地增强,弦乐器上的一些简短活跃的乐
句此起彼落,在木管乐器上还可以听到古斯里的琴声,所有这些仿佛描绘勇士们急匆匆赴宴的情景;而随后出现的
一支节奏清晰的旋律,立即把人们引入民间节日欢宴的气氛中来:这是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它在这勇士们的“庆功
宴”上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它的陈述中穿插进来的另一支勇武的但有点笨拙的舞蹈性曲调,参与描绘这五彩缤纷、
欢腾热烈的场面。稍后出现的第二主题,先由单簧管奏出,它同前一主题一样活跃流畅,但略带抒情意味,当它在
竖琴的“古斯里琴和弦”与弦乐器拨弦伴奏下出现时,同样表达了喜庆的情绪。
最后乐章洋溢着一种幽默感,而就其艺术构思而论,看来是用以作为整部交响曲的宏伟的尾声;在这节宴正酣
的时刻,游吟诗人从容不迫的叙述,又象是在为前面几个乐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在乐章的发展部中,勇士的主题由
长号和大号齐奏奏出,显得更加威武,游吟诗人的诗意形象在随后的发展中也更为突出鲜明。此外,第三乐章的一
些主题也在这里反复呈现,尽情歌颂勇士们的丰功伟绩,这个叙述最后在发展部的C大调末尾处用胜利的欢呼和节
日的钟声作为结束。但是这节宴的欢乐场面在再现部和尾声中描绘得还要鲜明、辉煌。
鲍罗丁的《第二交响曲》充满了雄伟、刚健的力量,表现出作者的深邃的思想,实为交响乐中一部才气横溢、
风格卓异的作品。
◆◇◆◇◆◇◆◇◆◇◆◇◆◇◆◇◆◇◆◇◆◇◆◇◆◇◆◇◆◇◆◇◆◇◆◇◆◇◆◇◆◇◆◇◆◇◆◇◆
俄罗斯作曲家和化学家亚历山大·波尔菲里叶维奇·鲍罗丁在1833年11月12日生于彼得堡,原是一个
格鲁吉亚公爵同一个俄罗斯平民妇女的非婚生子,他的姓氏是借用公爵家的一个农奴的名义。鲍罗丁在母亲的扶养
下,从小就表现出多方面的非凡才能:他轻而易举地掌握三种外语,醉心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他在1856
年毕业于医学院,185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结识俄国科学家门德列耶夫(1834-1907)等,并一起到过
意大利、德国和瑞士等地。回国后,自1862年起担任医学院教授。与此同时,他也以同样的才智献身于音乐:
他学会演奏长笛、钢琴和大提琴,进学校前便已开始创作乐曲,回国后加入以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作曲家友谊团体-
“强力集团”,这使他的整个创作活动出现了新的转折。在此之前,他对音乐只是一般爱好,而在巴拉基列夫的具
体帮助和鼓舞之下,他把创作俄罗斯音乐作为自己的另一个神圣使命,积极认真地加以贯彻。
由于紧张的科学、教育和社会活动占去了鲍罗丁的大部分时间,他的音乐作品相对地说数量较少,而且创作的
速度极为缓慢,例如,他的《第一交响曲》写了五年,《第二交响曲》写了七年,而他的歌剧《伊戈尔公爵》则费
了十八年时间也还没有写完,只是在他死后才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为之续写完成。不过,鲍罗丁的
作品虽然不多,但仍涉及音乐体裁的众多领域,包括歌剧、歌舞剧、戏剧配乐、交响曲、交响音画、室内乐重奏、
钢琴小品和浪漫曲。按照俄罗斯评论家斯塔索夫的说法,“鲍罗丁的天分,不论是表现在交响曲中,还是在歌剧或
浪漫曲中,都一样有力而不同凡响。”
鲍罗丁的大部分作品的内容,都同俄罗斯民间史诗的伟大形象,同俄罗斯人民的英雄功勋,同民间生活的生动
画面密切相关。他在自己的交响曲和歌剧中,发展了格林卡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独树一帜的那些新特点
用很多精致而富有诗意的抒情篇页,丰富了俄罗斯音乐的宝藏;他的音乐语言同俄罗斯民间音乐创作保有一种有机
的联系,非常富于民族色彩。鲍罗丁的音乐风格的特点:结构严整,条理分明,笔法粗犷,乐队与和声色彩鲜艳,
而就其作品的内答、音乐形象的特点和音乐构思的气质而论,鲍罗丁比其他俄罗斯作曲家更接近于格林卡。早在读
书时期,鲍罗丁便对格林卡的作品十分倾心,五十年代末,他已著文奉格林卡为“我们的音乐的方向”,他还把自
己的歌剧《伊戈尔公爵》题献给格林卡,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六十年代末鲍罗丁的创作活动,也象“强力集团”其他作曲家一样,达到了鼎盛的时期,他的一些优秀作品都
是在这些年头进行构思并部分实现的;这时侯,他还在“圣彼得堡新闻”著文宣扬与捍卫“强力集团”的美学观点
七十年代,当巴拉基列夫脱离小组期间,他同莫索尔斯基、特别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经常在一起研究创作。八十
年代,他还时常参加贝莱耶夫新的音乐家小组的活动,为小组的活动写过作品。由于早先在德国结识的匈牙利作曲
家李斯特的大力推荐,这时候,鲍罗丁的作品也已名扬国外,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1886年,比利时
世界博览会演奏他的作品,鲍罗丁来到安特卫普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鲍罗丁把这次辉煌的成就,归功于俄罗斯音乐
文化,表现出他那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在这一年,他的家庭却多灾多难-岳母病逝,妻子又为重病侵袭,他
的心情十分沮丧。1877年2月27日,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盛大舞会时,因心脏病发作猝然逝世,安葬在亚历
山大·涅夫斯基公墓中莫索尔斯基的墓旁,他的墓碑上同时刻着他的音乐作品的主题和他所研究的化学公式。
埃里希·克莱伯,奥地利指挥家。1890年8月5日生于维也纳,1956年1月27日卒于苏黎世,是卡
洛斯·克莱伯的父亲。幼年移居布拉格,早年曾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学钢琴、管风琴和指挥。1912年任施姆塔特
宫廷剧院指挥,1922-1923年在曼海姆歌剧院担任指挥。1923-1935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指
导与常任指挥。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期间,成功地指挥了亚纳切克的《耶奴发》、贝格的《沃采克》等歌剧的首演。
1935年因兴德米特遭纳粹迫害而愤然辞职,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哥隆剧院首席指挥,1943-1947年又
担任古巴哈瓦那爱乐乐团指挥。二战结束后回欧洲,1950年任科文特花园剧院定期指挥,1954年回柏林国
家歌剧院,再担任音乐指导。克莱伯有优异的节奏感,组织力强,是抒情风格的代表性指挥家,被认为是莫扎特、
理查·斯特劳斯和贝尔格歌剧作品的杰出诠释者,他领导的柏林德国歌剧院在30年代达到了极高的世界声誉。同
时,他指挥贝多芬、舒伯特等人的管弦乐也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精巧细致的管弦乐指挥专家”。他指挥英国室
内乐团演奏的蒙特威尔第与巴洛克作品,可堪称权威,而对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诠释尤其到位。
【接下页】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
7502
精华:
126
经验:
786202 点
音符:
786202 篇
音乐币:
0 个
鲜花:
0 朵
状态:
离线
标题: [2007-6-26]【古典】《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Hanssler Clas
·
[center][mjimg]up_file/2007/6/25/new_2007625112377
(
psdlxm
发表于 2007/6/26 20:39:00)
·
[center] [mjimg]up_file/2007/6/26/200762620472845
(
psdlxm
发表于 2007/6/26 20:48:00)
·
问候P姐姐,好久不见非常想念{76} {76} {74}
(
一捧雪
发表于 2007/6/26 21:18:00)
·
卡洛斯.克莱伯儒雅潇洒的风度以及伴随着指挥棒优雅的弧线所涌现出的那一曲曲行云流水般优美的旋律,令全世
(
Lawn
发表于 2007/6/27 1:44:00)
·
感謝版主{76} {76}
(
lulu99
发表于 2007/6/27 9:31:00)
·
感谢分享!
(
◎_◎
发表于 2007/6/27 10:48:00)
·
版聊{110} 謝謝{69} {76} {76}
(
張海
发表于 2007/6/27 11:51:00)
·
久違了!孤舟版主 謝謝分享!再現的精緻美帖{76}
(
chris4
发表于 2007/6/27 13:10:00)
·
父子同碟!!!!
(
sswj
发表于 2007/6/27 18:38:00)
·
平時較少聽鮑羅定的作品,但是克萊巴指揮的得來欣賞欣賞,謝謝P的推薦! {76} {109}
(
聞到咖啡香
发表于 2007/6/28 0:43:00)
·
感谢楼主分享!
(
hongch0923
发表于 2007/6/28 10:11:00)
·
{63} {76}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7/6/28 14:13:00)
·
谢谢{69} {69} {69} {69}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7/6/28 14:41:00)
·
感谢楼主......
(
wanderer99
发表于 2007/6/28 16:42:00)
·
介绍挺详尽的。谢了。
(
ChyiChin
发表于 2007/6/28 16:55:00)
·
頂克莱伯父子。 謝! {72} {72} {72}
(
Sirsir
发表于 2007/6/28 18:58:00)
·
非常感谢{69} {69}
(
wozhiming
发表于 2007/6/28 20:44:00)
·
{76} {65} {69}
(
zing20070101
发表于 2007/6/28 21:23:00)
·
感谢分享!
(
ytd0915
发表于 2007/6/28 21:45:00)
·
少有好货,支持一下{76}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7/6/28 23:07:00)
·
卡洛斯·克莱伯的,要支持。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7/6/29 1:23:00)
·
感謝分享!!
(
ingjiunn
发表于 2007/6/29 5:34:00)
·
下载后,按提示改名,但是在解压到第九个文件时,报错!!!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7/6/29 9:24:00)
·
少见的组合形式!!意在对比还是??{76}
(
sdstone
发表于 2007/6/29 18:37:00)
·
Thank you!!!
(
sean5834
发表于 2007/6/29 21:39:00)
·
鮑羅丁的《第二交響曲》充滿了雄偉、剛健的力量,表現出作者的深邃的思想,實為交響樂中一部才氣橫溢、
(
tonychoue
发表于 2007/6/30 7:35:00)
·
thank for you支持啊!
(
rrrr76
发表于 2007/6/30 23:22:00)
·
谢谢推荐和介绍
(
avignon
发表于 2007/7/1 11:45:00)
·
{72} {72}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7/7/7 9:40:00)
·
非常期待
(
yedavy
发表于 2007/7/7 10:01:00)
·
thks for sharing{76}
(
suiliang
发表于 2007/7/7 16:00:00)
·
謝謝 , 感谢楼!!
(
uhyuhy
发表于 2007/8/27 19:51:00)
·
谢谢,.正需要老鲍的第二交响曲,.支持楼主
(
yhd2010
发表于 2007/9/3 23:03:00)
·
感谢楼主分享!
(
leob8309
发表于 2007/9/22 23:48:00)
·
感谢楼主分享!
(
leob8309
发表于 2007/9/22 23:49:00)
·
谢谢楼主
(
vladdracula
发表于 2007/10/6 18:30:00)
·
《卡洛斯·克莱伯和埃里希·克莱伯》-亚里山大·鲍罗丁第二交响曲
(
wsk7012
发表于 2007/10/20 22:37:00)
·
可以对比着来听,精彩!
(
benz_lee
发表于 2007/10/21 9:51:00)
·
我们乐团这次要演这首哦!
(
Kaibi
发表于 2007/10/24 1:54:00)
·
楼主辛苦了[mjimg]up_file/2007-11-24/1f67993e-2c87-434
(
sctiger
发表于 2007/11/24 22:21:00)
·
真是难得的录音,可以同时比较父子俩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且是同一月份的演出,美国新兴乐团与德国老牌乐团的
(
rondoadagioscherzo
发表于 2007/12/23 9:19:00)
·
传说中的盘子终于让我找到了,很高兴能找到这里来~
(
bb88
发表于 2008/1/1 11:16:00)
·
感谢分享!
(
hdtv
发表于 2008/1/11 5:46:00)
·
是克莱伯。 謝謝分享。
(
WOWWOWWOW
发表于 2008/1/11 15:56:00)
·
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真好~希望还有种~
(
daruma
发表于 2008/2/29 13:51:00)
·
精品音乐,谢谢分享
(
cindyw
发表于 2008/3/1 8:34:00)
·
Thanks a lot!!
(
tonyabctonyabc
发表于 2008/4/16 20:16:00)
·
克莱伯父亲演绎同一作品,真是少见啊。最喜欢小克莱伯
(
wamozart
发表于 2008/7/20 20:33:00)
·
谢P分享经典指挥家的演绎
(
ljj999
发表于 2008/10/19 12:09:00)
·
谢谢分享。
(
duanzhixun
发表于 2009/2/27 12:17:00)
·
卡洛斯.克莱伯儒雅潇洒
(
zhangym1213
发表于 2010/1/18 10:16:00)
·
这碟制作的有意义,父子竟艺。谢谢!
(
jhc2388109
发表于 2010/1/19 2:38:00)
·
老少搭配啊 下了
(
philharmonia
发表于 2010/1/19 17:24:00)
·
谢谢分享
(
gfong
发表于 2010/12/27 23:25:00)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精华
帖子标题
作 者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附件
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