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使民也义。”
我国历史上的使民不义,我们暂且不提,只是49年后全国性的就数不胜数!
首先是“大跃进”。所谓的“大跃进”是全国性的,而所参与的人绝大多数是农民,而农民在我国现阶段来说是最为贫穷的群体。实际上,作为国人之中最为贫穷的人,国家应对于他们进行有效保护与帮助,恰恰相反,他们在所谓的“大跃进”中的各种劳作都是无偿的,这不是典型的使民不义吗?
其二是“人民公社”。由于人民公社的性质是公,所以无论是人、财、物都得姓公。在这样荒唐的“理论”之下,让你做什么就得做什么。所以说,在如此的白色恐怖之下,使民还能够有义吗?
其三是“义务劳动”。其实,在我们国家相当常的一段时间内,所谓的义务劳动之风弥漫城乡各地,而且是要人人参加,不计老人还是儿童,更无什么节假日之分。在这种的情况之下,没有人敢于不从,如果稍有怠慢,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党、政记处分。呜呼!简直就是被一帮土匪强行的勒索,不是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还能够说“使民也义”吗?
所以说,孔子所说的“使民也义”不是一个小问题。实际上,“使民也义”是执政者如何对待民,也就是我们人群之中最为弱小的那一些人态度的大问题,这太重要了,不是吗?如果不是对于民,也就是最为弱小的那一部分人,有一个帮助、关怀的态度和作为,请问:要那些个所谓的执政者作甚?吃干饭吗?而且养活这些个执政者的还是那些个最为贫穷之人,也就是“民”所纳的税,不是吗?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的这一段话虽然是针对子产所说,但也同时告诉我们这就是君子之道,也就是作为一个君子所要做的。
在孔子看来,这里所指的君子之道,有四种的做法:一是怎么样要求自己;二是如何对待头领;三是怎样养活百姓;四是怎样使用民众。
最为一个君子,无论何时,就是在今天其一生也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外出做事;二是隐居。我们在以上讲过,君子作为一种社会稀缺之资源,正常情况下都会被大大小小的人之群体所重用,这与我们人类都喜欢黄金的道理是一样,因为黄金稀缺。
作为一个正人君子,在加入各种的群体之后,一定会被该群体所重用,不然就不是黄金般的价值了,不是吗?
作为一个君子在担任了某个群体的重要职务之后,所面临的,至少是孔子所说的以上四方面问题,也就是对己;对上和对民的两种态度。即便是在今天企业的这个群体,也脱离不开孔子所说的这四方面的问题,即:对于自己;对于企业的头领;对于企业里面的普通职工的两种态度,也就是“养”和“使”的问题。所以说,作为一个君子,只要是人类还存在,他就无法摆脱孔子所说的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不是吗?所以说,在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君子型的人才,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孔子所说的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然而,这也是一个君子所必须做到的。
我们今天的现实是:在担任国家重要职务的那一些个人里面,你要是说没有一个君子,似乎不是很令人信服;要是说这些个人里面有多少个君子,恐怕也说不过去,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省委书记、省长、部长,当然还有不少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能够沦为罪犯呢?不正是由于此,才腐败不已,暴政不止吗?既然都腐败不已、暴政不止了,怎么还会有君子存在其中呢?即便是参与其中的“君子”还能够称其为君子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又是没有君子,不是吗?
所以说,要想解决腐败不已、暴政不止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孔子所说的君子之道的那四个问题,也就是“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只有解决了孔子所说的这四个问题,不少的高官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君子,只有成为一个君子了,才能反过来做好孔子所说的“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只有这个样子了,腐败、暴政才可以得到消除,不是吗?
孔子距我们已经有2500多年了,可是他所说的话就我们今天的人也是没有做到,我们还能够说什么呢?所以说,什么也不要说了,为了我们的国家好;为了我们的人民好,还是赶紧按照孔子所说得去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