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事上也敬”。
其实,我们经常使用的恭敬一词的词根就是出自于此章孔子的“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之言。但是,有多少人知晓恭敬二字的真正含义呢?或者说,我们如果不学习孔子思想,何来知晓恭敬二字的确切含义呢?不是吗?如果不知道恭敬二字的确切含义,又如何做到恭敬呢?做不到恭敬,又怎能够成为一个君子呢?不是吗?所以说,所谓君子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系列标准!
所谓事,就是侍奉。所谓上,在此讲就是君主(用今日意义讲就是群体的头领)。所谓敬,就是戒慎、敬肃、不怠慢。
在以上我们曾经多次的讲到过,头领是人类及诸多群居动物的共同产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在今天,由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因此所产生出来的群体又非常之多,在这样的客观情况之下,所谓头领就会随之而增多,不是吗?
所谓头领,就是某一群人的“君主”。由于这个头领最终是由大自然赋予并且是由他来带领及管理这一群人的,所以其他人正常情况下是应该服从他的,不然还需要头领作甚?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说得就是虎是独居的动物;当然还有熊猫,它也是独居的动物;事实上,独居的动物还有很多。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头领。那当然了,既然独居还需要什么头领?实际上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头领,不是吗?所以话还的说回来,群居的动物是不可能没有头领的,而这个头领的产生,其目的就是为了这一群人来更好的生活,不是吗?不然,头领就没有存在的比要了。既然头领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带领某一群人过上好生活的,那还有不服从他的理由吗?既然要服从头领,那还不是要对他戒慎、敬肃、不怠慢,也就是敬?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
所以说,以上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讲“其事上也敬”和“其事上也敬”的道理所在。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事上也敬”。
现在我们谈“其事上也敬”的“事”。
其实所谓事,就是侍奉。为什么要侍奉“上”,也就是君主呢?或者说是头领呢?我们以上讲过,头领是群居动物的共性,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作为头领,他所能够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头和领,除此之外的诸多事情他自己都是无能为力,因为“手大捂不过天来”,不是吗?譬如一个国家,只是靠一个头领能够解决领导的问题吗?还不是需要许许多的人来协助?那这些个来协助头领工作的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才能够协助头领做好工作呢?还不是“事”,也就是侍奉?难道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在自然界之中,有许多的群居的动物。譬如狼、狮子、猴、野狗等等,我们可以看看它们是如何对待自己头领的,那岂止是侍奉,简直就是卑躬屈膝、俯首贴耳,不是吗?当然,还有其它众多的群居动物对待自己的头领也是如同上述动物,不是吗?为什么?还不是有益于它们这个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吗?既然同是群居的动物,其它众多的动物们都可以卑躬屈膝、俯首贴耳般的对待它们自己的头领,而且是年年月月、祖祖辈辈,那我们人类为什么就不可以侍奉我们自己永远不能够没有而又离不开的头领呢?难道就因为我们是人类?难道我们人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够比较其它的群居动物们大不一样?能够摆脱和取消人类是群居动物而必须得有头领的这个自然规律吗?
我们在以上还讲过,今天的社会分工很是细致,出现了,或者是交叉出现了不计其数的群体,譬如企业、学校、团体等等。这些个群体都得有一个头领,按照自然规律,我们也都因该对于他们采取一个正确的态度。是什么态度呢?还是孔子所说的“事上也敬”,难道不是吗?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事上也敬”。
孔子所说的“其事上也敬”上,应该是指君主,因为子产本身就是一位大夫级别的人物,他所能够侍奉的非君主莫属,应该是这个样子。
事实上,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相对简单,基本就是家庭、官府、帝王。这样子来说,君主就是整个国家的头领,是唯一的所谓“上”。
在西方国家,也就是基督教国家,所谓的上,就是上帝,而且也是唯一的上。这个样子说来,西方国家的总统等等的其他人物谁都不是上,这是西方国家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中国,有诸多的社会结构是学习西方世界的,也就是基督教国家的,譬如在人间没有上,也就是头领。在人间没有头领,而头领是上帝,是神,这一点在西方的基督教国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而在中国就是不可以的,因为原本中国人的总头领一直是人而不是神,如果突然取消人间的总头领,而又不能够立即建立一个人之外的神,那如何是好?莫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就不应该有自己的头领吗?当然,建立一个人外之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建神方面西方世界足足花了近2000年的时间。要是这个样子看来,我们实在是等不及再建立一个人外之神,不是吗?那怎么办呢?又不能够一日们有头领,结局只好还是用我们祖宗的老办法,用实实在在的人来做我们的头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的老办法是人来做头领,但我们的社会结构却是从西方学来的,而西方的社会结构中又是没有用人作头领的丝毫成分;也就是说,在西方社会,人间没有头领,头领是神;是上帝。这样一来,严重的问题出现了: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竟然没有了头领!因为我们所使用的社会结构就是一种人间没有头领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头领。
我们现在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头领,虽然表面上看不是这个样子。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在西方基督教国家,它们的社会结构是人间没有头领,头领是神。这个样子来说,它们的政府、企业、团体等等都是没有头领。而我们国家将西方的政府、企业、团体等等社会形态全部引了进来,那头领的问题怎么解决?所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用我们祖宗的老本法,在政府、企业、团体等等人群之中用人来做头领,来做所谓的“上”,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事上也敬”。
其实,“事上也敬”是一个群居人类的自然法则,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不能够违背的,如果违背了,一定会遭到这个自然法则的无情地报复。
人是群居的,也就是说人类是以群为单位来活动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对于“上”,也就是头领不敬的话,所遭到的报复是非常严厉并痛苦的,譬如文化大革命,不止成千上万的人由于对M的不敬而遭到了惨绝人寰的打击。当然,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同样的人和事又有多少?不是吗?再譬如说,在一个企业里面,我们如果对于一把手不敬,想想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反之,如果我们是一个企业的一把手,对于不敬自己的人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个样子来想不就容易想清楚了吗?不是吗?
如果我们就是不想对于这个头领“敬”呢?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办法是有的,那就是离开。事实上,有时离开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不过,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有众多的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之所以遭受到了那样残酷无情的打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采取离开的办法,如果是采取了离开的态度,我想后果可能要小的多,甚至可能是没有什么后果。在今天也是一样,如果对本群体的头领有什么不敬的行为,最好的办法是离开,因为与头领相比,非头领一定是弱者,弱者就要采取弱者的办法,不是吗?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养民也惠”。
当然,“其养民也惠”是孔子说得子产,但同时也是一个君子之道。从君子之道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养民也惠”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
孔子“其养民也惠”的思想面涉及到了“民”这个儒家重要的概念,为此我们首先来讲“民”这个概念。
在孔子及儒家思想里面,有许多这样的概念:譬如人、群、民、大人、小人等等,这些个概念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民”,确切的讲是指一般的民众,与人不同。人是指每一个的人,包括全部,而民则是全部人当中的一部分。当然,民不包括君主,大人、君子等等,而人则可以包括。
孔子及儒家思想之所以将每一个人区分的这个样子清楚,其根本目的就是将每一个人都予以定位,以示不同与差别,而不同与差别的背后是事实,也就是说,人本来就是存在这个样的差别和不同,只不过是孔子及儒家思想将其定位罢了。
其实,按照孔子及儒家思想来讲,民是整个人群当中最弱的群体,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弱势群体。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就是因为这些个弱势群体的人普遍相对智力低下。自然规律告诉我们,在全世界的整个人群当中,精英分子绝对是少之又少,而这种的情况是以几千年来计,不是吗?当然,我们不是来研究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们说的是:无论何时,在全世界的整个人群里面,精英分子是绝对的少数,而普通的人是绝大多数,这个普通的绝大多数的人,按照孔子及儒家思想来讲就是民。这难道不是事实吗?所以说,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按照客观的自然规律,将这些绝对与少数精英分子不同的、相对智力低下的、而又是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定位为“民”。
民只是整个人群的一部分,但不是固定的一部分。换言之,民不一定总是民,他也可以变为精英分子,不然精英分子是从哪里来的呢?然而,精英分子也不是没有变成民的可能性。所以说,民与精英分子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过,所永远不会改变的只是二者之间的比例。
补充说:孔子及儒家思想中的“民”与君主、大人、君子等人,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普通人与精英分子一个样!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养民也惠”。
在西方文化,也就是基督教文化之中,也有民的概念,称之为选民,也就是上帝的选民,是被上帝所挑选的民众的意思。在这种的关系里面,除了上帝就是民,也就是说,在上帝的面前,所谓得人,全都是民,没有二样。
实际上,西方文化之中也有民,不过这个民的群体特别的大,除了上帝,其它所有的人都是民。在西方文化之中,人们将他们最优秀的精英分子只是定位在了上帝一个人的身上。而中华文化,也就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不讲神,所以将世间的精英分子定在了譬如圣人、君主、君子等等人的身上。总之,世间是需要精英分子的,如果没有精英分子,当然也就没有这个如果,不是吗?
人是群体生活的,我们可以看看,在每一个的群体之中,都有精英分子存在,而他们永远是占这个群体的一小部分,譬如企业、学校、团体等等,不是吗?而绝大多数得人都是非精英分子,这是事实。
每一个人群当中的精英分子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知道,群居的动物是必须的有头领的,人类也是这个样子,关于此我们毋庸多言。问题是,比较大的群体只是依靠头领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也就是说,手再大也是捂不过天来的。这样一来,头领的协助群体就应运而生了。事实上,所谓的精英分子说到底就是头领的协助群体。当然,这个所谓的协助群体也不需要很大,即便是大了也是没有用。所以说,作为自然的选择,所谓的精英分子不可能很多。
作为一群人,有了头领,也有了精英分子,下剩的不就是民了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为民,不自然就成为被领导的人了吗?不然还要头领和精英分子作甚?所以说,民作为人群当中最弱势的群体,是必然得依靠头领与精英分子的,如果不是这个样子,那作为弱势群体的民如何能够生活的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就是被头领及精英分子所养着,不是吗?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说君子之道有“养民也惠”的思想。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养民也惠”。
在以上我们讲过,只要是一个群体,就要依靠这个群体的精英分子所供养,世界是这个样子,国家是这个样子,企业等等也是这个样子。我们说,基督教国家,也就是西方国家,他们这个巨大群体的最精英的分子就是上帝,说到底,最终是上帝供养了整个的西方国家的人民;在伊斯兰教国家,说到底,是真主供养了他们的人民;在犹太教国家,说到底,是耶和华供养了他们的人民;而在我们国家,说到底,是儒、释、道,其中主要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供养了他们的人民,不是吗?在一个企业,主要是依靠董事长、总经理及董事会来供养其职工;再形象一点说,在任何一个企业的营销部门,80%的业务一定是靠20%的人员来完成,这是一个规律。现在的企业营销部门,基本上都是采用按销售额来分配工资、奖金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难道不是少数精英分子供养该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吗?我们可以再讲一个更加贴切的例子:袁隆平院士我们大家可能熟悉,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得亩产可以达到近千公斤,全国每年因此而所增产的水稻高达几十亿公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难道不是袁隆平院士这样的社会精英分子养活了广大的普通人吗?当然,供养广大普通人的精英分子还有很多,他们都分布在国家的各行各业,不是吗?所以说,孔子所讲的君子“养民”之道一点问题都没有,不是吗?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养民也惠”。
孔子这里所讲的惠,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好处。也就是说,作为君子之道,君子就是要为广大的民众谋取好处,也可以说是利益。
为什么孔子讲君子要为民众带来好处,也就是利益呢?
我们以上曾讲过,君子是社会的精英分子,是不为多数的一些德才兼备的人,虽然这些个人在社会之中不占多数,但是能量却十分的了得,而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里面。
用今天的话来讲,由于君子是一些个德才兼备的人,在一般情况之下,还是比较容易被社会所拣选,因此而在社会的各行各业里面占居重要的位置。换言之,君子在各个群体里面所占居的这些个位置,都是一些个资源位置,加之君子的才能,也可以说是比较容易为民众创造利益的位置。所以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孔子才说君子之道就是要给广大的民众,也就是能力最为低下的人创造好处。不然,要依靠民众这些个能力低下的人自己给自己创造好处,一是没有这个方面的能力,二是达不到君子所能够达到的位置,也就是获得不了君子所能够获得的有效资源,不是吗?
话又得说回来,如果作为君子,即社会的精英分子,又占居着对于社会资源来说有利的位置,你不为这些个相对能力低下的人创造好处作甚?不是吗?当然,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他是不会不给相对能力低下的民众创造好处,也就是利益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说君子之道必须“养民也惠”的道理所在。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养民也惠”。
按照孔子之思想,只要是一个君子,他一定会“养民也惠”,这个样子说来,是否是一个君子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在我国的古代,人们崇尚君子情怀,几千年因此而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君子人才,以致于“养民”无数,从而使得我们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面,一直是一个大国、强国,不是吗?
反观今日之社会,君子寥寥无几,而小人却比比皆是,且都盘踞着公权力,从上到下全都是唯利是图,哪有“养民”之可能?不养也罢,只要是不祸害民众也就可以了,但事实是,腐败不已,暴政不止,不是吗?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被糟蹋成如今这个样子,其根本原因就是完全破坏了孔子及儒家思想造就君子人才的有效机制,从而社会所需要的君子型的人才极度缺乏,而被社会所摈弃的小人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茂盛
。事实上,君子型的人才是需要培养的,而培养的难度却是相当的大。而小人呢?只要社会放弃培养君子型人才的进程,那小人就会如同雨后春笋。无庸置疑,孔子思想是培养君子型人才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渠道,这是几千年来不争的事实,不是吗?可是看看我国今天的现实,真正读《论语》的人究竟又有多少?那众多盘踞着公权力的人他们知道孔子究竟说了什么吗?不过要是问他哪一个馆子爽口;哪一个窑子爽身,那倒是可以张口就来,用不着半点的迟疑,不是吗?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其根源就在M贼与ZZD的身上,是他们大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搞批林批孔运动,将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万恶的予以破坏,以致于不知多少得人信仰真空、道德沦丧,不是吗?就是因为这个样子,那些持有公权力的人才能够腐败不已、暴政不止,不是吗?
其实,解决腐败不已、暴政不止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弘扬孔子及儒家思想,进而用孔子及儒家思想来培养和造就众多的君子型人才,只有这个样子,民众才可以得到供养,而腐败与暴政才可以消弥,难道不是吗?
我们知道,西方世界之所以能够有今天,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连续不断地、锲而不舍地坚信上帝的权威,伊斯兰教、犹太教也是同样。而M贼及其同伙妄图用自己狗屎般地肮脏言语取代我们中华民族的“上帝”,也就是孔子及儒家思想,这真是飞蛾扑火、螳臂当车而不自量力,最后必然会落得个不齿于人类狗屎堆地可悲下场!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使民也义。”
所谓“使”,就是役使。
我们知道,子产是一位大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政府的高级官员,或者说是相当于政治局常委、委员的职务。既然如此,子产就应享有相当的公权力,在这种的情况下,子产当然也有根据需要役使民众权利与可能。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时,作为国家需要的一些基本建设,譬如挖河、开渠、清淤等等工作,都是由国家役使民众来完成的,这是事实。
既然子产是一位大夫,又不得不通过役使民众的方式来完成国家的基本建设项目,那这里面就会有一个“义”的问题。那何谓“义”呢?孔子是从来就没有对“义”进行过解析,倒是孟子对于“义”有一个定论:“义,人之正道也”。这个样子来讲,所谓“使民也义”的确切含义就是:在役使民众的时候,一定要走一条正确的道路。那究竟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道路呢?非常简单,就是一条非常有益于被役使民众的道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