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公冶长第十五章。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的大夫,做过正卿,是郑穆公的儿子。
  大意:孔子评论子产(说):“他具有君子的四种道德:他自己的行为庄重;他侍奉君主恭敬;他抚育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义理。”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的这一段话是针对子产说的,但是,关于子产,我们在此就不多说了。
  以前我们经常说到君子,其实君子就是一种作人的态度与标准。作君子的态度且不说,至于标准,也就是如何作君子,孔子倒是给我们制定了很多,此章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之中,我们还是经常会用到君子二字,殊不知,所为君子决不只是君子二字那样简单,而是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价值系统。
  关于“其行己也恭”。
  所谓“行己”,就是指自己的行为。所谓恭,一说庄重;一说谦逊。其实,所谓恭的里面,其二者的意义均有。
  其实“行己也恭”,就是指自己的行为要庄重、谦逊,这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为什么要“行己也恭”呢?首先,孔子此是指子产而言,而子产又是一位官居要位的大夫,当然这是个别意义。其实,孔子的“行己也恭”思想早已经演变成一般的意义了,也就是只要君子,就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来做,这是历史地事实。孔子的“行己也恭”思想之意义,说得白一点就是: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想为君子,就必须行为庄重和谦逊,特别是那些高官。作为一个君子,特别是一些所谓的高级官员,庄重和谦逊的态度是必须的,离开庄重与谦逊是不可以的。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就是因为“君子不重则无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君子,特别是担任管理国家重任的高级官员,如果没有了威严,那如何是好?即便是一位普通人,如果没有了威严,能够生活的体面吗?相反,无论是管理国家重任的大员,还是普通的百姓,都是离不开威严的。事实上,如果想要获得威严,那就要“行己也恭”,这一方面是孔子为我们所创造的价值系统,同时也是一种客观的规律。其实,我们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懂的这个道理,无论是以往,还是今天。特别是在今天,有许多的人苦恼自己没有威严,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高级官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行己也恭”。
  “恭”的另一个含义就是谦逊。我们中国人特别地讲究和推崇谦逊,其实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不谦逊,特别是一个高级官员不谦逊,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会有何种的反感?难道不是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况?一个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面早已流淌着的便是谦逊的血液,而其始源就是孔子。其次是,谦逊还有更加深刻的原因。因为人性的里面本有着嫉妒的心理,嫉妒的心理来源自差别,但差别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所以说人的嫉妒心理也是不会被消灭的。此外,嫉妒的心理无论如何是一种罪恶,而罪恶最终会结出恶果。那这样来解决嫉妒的问题呢?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缩小之间的差别,谦逊就是缩小之间差别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试想,如果是一个谦逊的人,那他的被嫉妒指标会大大降低,当然风险也会随之而降低,反之呢?答案不言自明。如果这个人是一个担任管理国家重任的高官,其本身就与众人有着巨大的差别,嫉妒心理自不必说,特别是近周围的人,如果再不谦逊而造成反感,那不就更扩大和加重了对方嫉妒之心理吗?请问,对于这种的嫉妒心理而可能产生的罪恶是多了好呢?还是少了好呢?其实,孔子所思虑与担心得是如何建立一种谦逊的人生态度,最终以减少因其差别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当然这一点对于一个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来讲是特别的重要,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讲,也是非常的重要!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关于“其行己也恭”。
  我们在以上说过,“其行己也恭”的含义就是自己的行为要庄重和谦逊,套用一句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做事要低调。
  做事低调可以等同于”其行己也恭”,那么,做事低调的价值,也就是做事低调的好处,也可以说做事低调的经济在何处呢?
  做事低调共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为做事;二为低调。
  首先我们来看做事。事总是要做的,但是有高低调之分。在此我们先分析做事高调。
  所谓做事,就有成否之分。如果在高调的情况之下事做成了,那是皆大欢喜。所谓皆大欢喜,就是所谓的高调没有产生问题,换言之,高调可能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被已经做成的事情掩盖了,所以才皆大欢喜。
  如果在高调的情况之下所做的事情没有做成呢?那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后果是:1、定被人嘲笑,认为是一个说大话的人;2、此人心中没灯,胸中没数;3、此人动机不纯,蓄意不良;4、等等等等。
  以上是做事高调的利弊。
  我们再来说做事低调。
  如果我们做事低调,而且事情做成了,那就如同做事高调而成一个样子,皆大欢喜,且不会发生任何不益的事情。
  如果低调做事没成呢?首先别人不会产生上面所说的高调做事不成的种种后果,反而指不定还会被人同情,产生好感。
  综上所述,只要是事情做成了,无论高低调,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皆大欢喜。如果事情没有做成呢?那成色可就差的大了,不是吗?所以说,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利弊也在与此。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有理由不选择做事低调呢?难道选择低调做事,无论成否所带给我们的不都是益处吗?难道这不是经济吗?我们这个样子的来说,还只是一次的高低调做事情的利弊之差,如果是多次呢?它应该是平方还是立方的效果呢?大家可以思量。
  所以说,孔子所教给我们的,都是些有益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与生存的道理,是与我们有好处的。事实上,我们的确应该很好的学习孔子思想,以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不是吗?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行己也恭”。
  其实,“其行己也恭”的本质就是庄重与谦逊,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做事低调。这个样子做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防守,也就是尽量减少被人攻击的可能性,进而使得自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群居生活的人类,相互间进行攻击是家常便饭。就这一点来讲,恐怕再下去几千年、几万年也是不能够改变。所以说,如何防止或减少被人攻击以至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是我们不得不经常思考的问题。譬如体育运动中的篮球、足球等等项目,防守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要重要于进攻技术,尤其是在NBA,可以说防守技术是一只优秀球队的命门。
  当然,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不要去攻击别人,因为要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完全可以作出其它更好的选择,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我们的确是没有办法阻止别人来攻击我们自己,这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的下半句,“防人之心不可无”,难道不是吗?
  诚然,“防人”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是,孔子教我们的“其行己也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一定要体谅到孔子对此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