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公冶长第十二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关于文献方面的知识和议论,我们能够听得到;老师关于性和天道的言论,我们听不到。”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关于“夫子”。
在这里,夫子是对孔子的称呼。
现在我国的许多城市里面都有夫子庙,特别是在一些南方的城市里面,譬如南京、上海等地。
关于“文章”。
按照儒家的精解,所谓文章就是:“德之见乎外者,威仪、文辞皆是也。”但是在今天,所谓文章被大大的滥用了,无论何人,无论何内容,只是以文字而聚之,皆以文章相冠,哀哉!
所谓文,其来极历不简单。文,最早由文王而称之,所谓文王是也。之后孔子又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不仅指的是周文王,同时还指的是孔子。今天北京奥运会所用的标志,就是一个文字的变形,可以说,其意义非常的深厚!
关于“性”。
所谓性,按照儒家的精解就是:“性者,人所受之天理。”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天命,也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所赋予每一个人的,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言行。
关于“天道”。
所谓的天道,就是天命。
子贡之所以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原因。孔子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作为性与天道,肯定都是极形而上的,也就是说,在形而上方面,没有能够超过性与天道的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很有可能将子贡等列为中人以下的人,所以不与他们讲解性与天道的问题。其实,在《论语》之中,孔子是讲到过性和天道的。所谓性,就是:“性相近,习相远”;所谓天道,也就是天命,也是讲过两次,一为“五十而知天命”;二为“畏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