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关于欲。
  怎样才能够少欲呢?
  关于欲,儒家思想曾经定性为私欲。也就是说,在所谓欲的里面,有相当的成分是属于私的范畴。这样说来,将欲望减少到一定的程度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所谓说,大公无私,也就是说,只有大公才可以做到无私,或者是少私。
  我们举例说明:譬如有不少的家庭生活拮据,但是父亲却不放弃吸烟、饮酒的习惯,而恰恰这笔烟酒的费用在这个家庭总的开支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换言之,如果取消掉这笔烟酒的费用,将会给整个家庭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请问:这样的现实情况在今天的社会生活当中不比比皆是吗?我们再继续推敲:在这个家庭当中,父亲的烟酒费用是属于个人消费的,也就是说,这笔烟酒的费用是属于私用的,当然是相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实质上,父亲所消费烟酒的开支,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对于烟酒的消费欲望而引起的,不是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对于烟酒消费的欲望就是属于私欲的范畴,不是吗?所以说,怎样才能够减少或是取消对于烟酒消费的私欲呢?说到底就是要多考虑整个家庭的利益,如果是这个样子做了,烟不就可以不吸,酒不就可以不喝了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不就是家庭这个所谓的公,最终战胜了个人的私吗?所以说,最终能够战胜私欲的,就是公。
  说来说去,最终能够战胜私欲的,就是公,也就是大公无私。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孔子思想的这条价值链就可以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即:大来源于强(强大),强来源于刚(刚强),刚来源于少欲,少欲来源于公。
  综上所述,一个人强大的路径是由于此;一个企业强大的路径是由于此;一个国家、民族强大的路径也是由于此,对,没有问题!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关于“吾未见刚者。”
  孔子之所以没有见到过刚者,是指在孔子所处的年代而言。如果不是这个样子,那孔子所推崇的尧舜、文王、周公等就不好解释了。也就是说,孔子所说的“未见刚者”,是横向的,而非纵向的。
  我们知道,孔子所处的年代是礼崩乐坏,也是我们国家有史以来最低潮的时期。如果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形容一支股票的话,孔子所处的年代就是这只股票的低点,但还不是最低的点。在孔子所处的年代,孔子见不到刚者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是礼崩乐坏嘛!之所以是礼崩乐坏,说到底不就是欲望冲击的吗?换言之,其实质就是人们的欲望将礼、乐冲击的一塌糊涂,既然如此,当然就见不到刚者了,不是吗?
  孔子的“吾未见刚者”之现实意义是: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来看,现代,当然也包括今天,是其最低地点。如果还是用股票来形容的话,中华民族这只稀有的优质股票历来的最低点,就是在现代,包括今天。为什么?其关键就是没有刚者。没有刚者的社会现象来自于欲望,或者是私欲早已将国人的身心所缠绕并将刚的萌芽所吞噬,不是吗?
  在今天,是私欲横流的年代,是ZZD带领着13亿国人共同私欲的年代,它比较孔子礼崩乐坏的年代还要残忍和凶险,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从来所没有的,也是世界历史上从来所没有的,奇迹啊!
  从今天的社会现实来看,ZZD使用公权利的人个个都已腐败了。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来说,就是因为腐败可分为两种,一为个人腐败;二为集体腐败。个人腐败自不必说,而集体腐败对于ZZD公权利的拥有人来说,有一个能够逃脱的吗?这就好比一条被严重污染的河流,有一处可以寻得清澈之水吗?如果还可以寻得一处清澈之水,那还能够称其为一条被严重污染的河流吗?
  孟子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于焉”。现在有ZZD这个所谓的上对于腐败的带领,作为民众的下还有不甚于其上的腐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现在就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全民腐败大爆发,此时此的,何来刚者?还不是孔子近三千年前所言:“吾未见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