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俄国军乐和苏联军乐


   在俄国各个历史时期,军乐在公爵卫队,义勇军曾队和射击军中非常盛行。俄国军乐队以其旋律独特,并使用角号、小号、芦笛、扎列卡管、鼓、钟等乐器而独具一格。十七世纪初,开始使用双簧管和弯管号角等乐器。据年鉴记载,在鲁塔河之战(1111),诺夫歌罗德封建主和弗拉基米尔封建主交战(1216)和罗斯公国亲兵对伏尔加河保加利亚人的远征(1220)中曾使用过军乐队。俄国于1711年把军乐队作为建制分队列入俄军团队。俄国早期的军事条令如:《步兵战斗队形的演练和机动》(1647)和军事条令(1716)及其它条令中规定了军乐的信号勤务中的作用。18世纪初,俄国军乐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种类;颂歌、万岁曲、还出现了进行曲和礼号。18世纪下半叶,猎人号角乐队盛行于俄国。俄国杰出的统帅彼德一世,I.A.鲁缅采夫,A.B.苏活洛夫,M.N.库图佐夫都关心军乐的发展。彼德一世少年时就曾是“少年军”军乐队中的一名鼓手。当时,俄国为了奖励军功人员,常常在赏赐行礼过程中用军乐队中的小鼓敲击一种特殊的鼓点。例如,每个战斗中功绩卓著的禁卫团都有自己的“禁卫军进行鼓曲”。对一些陆军步兵团曾奖有“掷弹兵进行鼓曲”。军乐成了军人勇敢精神和光荣的象征,形成了各个团队创作本团进行曲的传统。在授予该部队一把银号。1737年,伊兹迈夫团的一个营中由于在夺取奥恰科夫时表现突出,第一次获得这种奖赏。参加军乐创作的俄国著名作家有博尔特尼杨斯基、韦尔斯托夫斯基、阿利亚比耶夫、鲁宾什泰因、柴柯夫斯基、纳普拉夫尼克等等。俄国古典音乐奠基人格林卡对军乐作出了高度评价,他的创作对俄国军乐队的演出节目具有深刻影响。1873-1884年期间,领导海军军乐队的里姆斯基――科尔萨夫对军乐的发展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19世纪创作的俄国优秀进行曲,如“巴黎进行曲”,“斯克别列夫进行曲”,“斯拉夫人女人告别曲”,以及被称为老纵队进行曲等作品,至今仍然何留着艺术活力。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苏联军乐的发展和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成为军人及劳动人民进行思想美育教育,加强他们对苏维埃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情感的工具。在苏联,军乐队从苏联陆海军创造的最初日子起就直接参加部队的战斗训练,直接参加部队和分队全体官兵的政治教育,军人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在国内战争和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军乐队的活动首先服从于苏联军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任务,在和平时期,军乐队的业务活动不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多种多样的,参加军事仪式及各种隆重活动不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多种多样的,参加军事仪式及各种隆重活动(阅兵式、队列检阅、仪仗队、礼号、舰艇上隆重升降旗等)。军乐队帮助提高部队在行军和演习中的士气,辅导军队的文艺活动、并为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伴奏。享有盛名的老一辈苏联军乐队指挥有:阿加普金、亚力山德罗夫、阿里亚夫金、布拉热维奇、尼古拉耶夫等。
   苏联的军乐队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组成。分为四个乐器组:木管乐组(长笛、双簧管、黑管、巴松管);特殊铜管乐组(圆号、小号、长号);基本铜管乐组(短号、中音铜号、次中音号、上低音号和低音号);打击乐组(鼓、定音鼓等)。苏联武装力量内还有三种军乐队。一种是小型军乐队(20名演奏员),一种是中型军乐队(30-36名)和大型军乐队(42-56名以上)。他们均为混合型乐队,还有近百名或百名以上演奏员的乐队(苏联国防部独立示范乐队、苏联海军独立样板乐队)。普遍成立了有参加卫戍部队乐队的乐师组成的卫戍区联合乐队。
   苏联国防部独立示范乐队是苏联武装力量编制内的主要音乐团体。成立于1935年,作为苏联国防委员部(1953年为国防部)独立模范示范乐队。1971年12月改为独立示范乐队。乐队有一百多名演奏员。示范乐队的主要任务是:为苏联武装力量条令规定的军事仪式奏乐,为社会政治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作音乐伴奏,对苏军全体官兵进行音乐美育教育,帮助其他军乐队提高专业素质。自1936年起,示范乐队始终作为莫斯科卫戍部队联合乐队的骨干参加红场阅兵式,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乐队经常到部队参加授近卫军旗和战斗奖赏的仪式。为前线军人举办音乐会。在莫斯科音乐厅、部队医院以及通过全苏无线电广播进行演出。在战后年代,示范乐队在剧院,音乐厅,城市广场,首都公园,全苏无线电台和电视台以及在工厂车间进行演出。示范乐队每年到军区(军队集群)、防空区和舰队进行巡回演出。它在国外的演出同样获得巨大成功。1972年乐队在加了巴黎国际军乐会演,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水平。
   示范乐队的音乐演奏节目丰富多彩,其中有:大型交响乐曲、器乐协奏曲、各种风格的短曲,俄国、苏联和外加作曲家创作的进行曲和歌曲。军事爱国主义作品是苏联军乐的精华,在示范乐队的节目中占有特殊位置。俄罗斯联盟功勋艺术工作者、教授、少将C.A.切尔涅茨基是示范乐队的组织者和第一任艺术指导。许多杰出的苏联演奏家和乐队指挥参加过示范乐队的音乐会。苏联国防部军乐队勤务主任――苏军军乐总指挥对示范乐队实施艺术指导。
   苏联重视军乐艺术的发展。1928年在国立音乐学院的军乐队队长训练班,1930年改为军乐队队长系。1935年改为军事系。1944年以该系为基础成立了红军高级军乐队队长学校,1947年改为高级军乐指军学校,1950年改为军乐指挥学院,1960年改为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军乐指挥系。该系毕业生在苏军各乐队和乐团中卓有成效地工作着。军乐队指挥系招收定期或超期服役军人,以及受过中等音乐教育的地方青年,学制为5年。学员毕业后定“军乐指挥”专业职称,授“中尉”衔。分配到苏联武装力量乐队或乐团的毕比生,均能胜任工作。该系还为东欧的其他国家吉养军乐指挥。学习内容根据数学计划和大纲规定有中等军事学校教学范围内的军事科目和社会科学科目,以及乐队指挥、乐器学,乐理学、音乐史和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学员经常参加年级乐队和各种乐器演奏,系乐队的实习演出和指挥,到部队实习,提高自己的技能。该系十分注重学习军事典礼音乐和根据苏联武装力量条令规定的举行国人仪式时的队列乐队指挥方法。在全国性节日时,该系乐队参加莫斯科阅兵式和劳动人民游行,举行大型音乐会演出活动。在组织该系教学、科研和教学法工作方面苏联著名音乐家、教授、亚历山德罗夫、布拉热维奇、切尔涅维奇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该系的教员们撰写了许多有关军乐史和军乐问题、指挥、乐器学和演奏理论方面的著作。许多教员作曲家为军乐队和独奏乐器创作的主要作品在苏联国防部、总政治部和苏联作曲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比赛会上荣获奖金。
   苏联军乐进行曲的奠基者之一切尔涅茨基创作了70多首这一题材的作品,是苏联军乐的强有力的组织者和宣传者。参加苏联军乐创作的还有苏联著名音乐大师:格利埃尔、米亚斯科夫斯基、恰尔图良、舍巴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