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公冶长第三章。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女---汝。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十分的贵重。
大意: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道:“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这一章的意义在于:孔子对于子贡的评价。
按照孔子对于子贡的评价,结合孔子“君子不器”之思想,作为子贡来讲,此时还不成为一位君子,还是一个器具,一个只能够有一种功能的贵重器具而已。
孔子所谓“君子不器”之思想,其本质是:作为君子他不是有一种的功能,也就是身怀多种的本事,在今天来讲就是多面手,做什么什么都行。
这一章的延伸意义是:若欲成为一个君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它不表,单是说能够成为一个多面手,或者说做啥啥行,就非常的不容易,在这一点上,恐怕不知有多少得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办法做到,不是吗?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雍---孔子门徒,姓冉,名雍,字仲弓。
佞(ning 泞)---能说善辩。
御(yu 玉)---防御。这里指顶嘴、辩驳的意思。
给(ji挤)---足。口给,指快嘴话多。
大意: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而不善辩。”孔子说:“为什么一定要能说善辩呢?用一张利嘴去和人家顶嘴、辩驳,常常引起别人的憎恶,我不知道他能否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说善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