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默村1939年9月5日,汪伪“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在上海成立。此前,汉*丁默村、李士群即在日本指使下建立了特工组织,机构设在上海大西路76号。后因此处活动不便,又由日本特务晴气庆胤亲自选定极司菲尔路76号作为特务活动场所。9月5日,在汪伪“国民党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务会下设“特总部”,以丁默村为主任,李士群、唐惠民为副主任。

李士群1943年9月11日,南京汪伪政府特工总部主任、警政部部长、江苏省主席李士群,被日本宪兵特高课毒死。李士群,1905年生,浙江遂昌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大学毕业。大革命失败后,曾留学苏联,肄业于东方大学。1928年回国,以蜀闻通讯社记者身份,从事地下活动。1932年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自首叛变,被委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上海工作区直属情报员。抗日战争爆发后,潜伏南京,1938年逃至香港,投*日本人,后回上海为日本侵略者做情报特务工作。1939年任汪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副主任,残酷迫害抗日军民。

内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1937年10月27日,内蒙王公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在日本特务机关策划下,在归绥市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宣布蒙古“自治”,成立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川岛芳子,号诚之,又名金璧辉,是驰名的国际女间谍,其父是逊清肃亲王,1915年生于日本,母为日本人。三岁时丧父,经日本人川岛浪速收养,故取名川岛芳子。川岛浪速之妻与日本皇后系属同宗,因此,芳子亦跻身于贵族,凡日本的军政各界要人,如近卫文、东条英机、本庄繁、冈村宁次、多田骏、土肥原贤二等,均与芳子熟识。
“九-一八”事变的次年,即1932年春,川岛芳子与其任伪满新京市长兼警备司令的哥哥金碧东和多田骏司令等计议伪满军事。她又与其侄毓策划将伪满皇帝迎还北平,以复帝业。其后常与特务机关长和知鹰二等研讨中国问题,主张利用汪精卫。后又任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伪职。日本投降后被捕,关押于北平第一监狱,以汉奸罪向河北省高等法院起诉,后被处决。

任援道(1890—1980),字良才,号豁庵。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城西大街永宁巷进士第任宅,早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军官司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平津警备司令。
1939年6月19日,任援道参加汪精卫、梁鸿志的上海会谈,会后发表声明,支持汪精卫组建伪政府。8月25日,汪精卫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有240多人参加,组织起伪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被指定为伪国民党“中央委员”。1940年11月22日,随日本顾问原田永吉到达青岛,参加“汪、梁、王”青岛会谈,结束后即组成汪伪国民政府筹备委员会,任为委员,并担任“警卫组长”,这大概是他握有兵权的缘故。1月29日,伪维新政府宣布解散,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粉墨登场,任援道从“维新政府”要员一变成为汪伪政府中的巨*。1940年3月31日,任援道被任命为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所辖部属一律一不变。4月4日,苏浙皖绥靖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群丑弹冠相庆,任当然十分得意,并组建了绥靖军军官学校,亲任校长,培植亲信。
任援道在日本侵略者支持下,在汪伪政权中先后任伪职有13项之多,几乎兼全了汪伪政权各重要委员会的委员,如汪伪国民党中委、汪伪中央政治委员、汪伪最高国防会议委员、汪伪军事积分委员等,主要实职有: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伪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院长,伪海军部部长,伪江苏省省长(主席),伪苏州绥靖主任公署主任,伪江苏省保安司令,伪上海市市长,牢固地确立了他在汪伪政权中的地位。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饮马深圳河,任援道顿觉香港也难以立足,于是又举家远飞加拿大定居。1980年死于加拿大,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陈公博广东南海人。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回广州和谭平窗臁度罕ā贰?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被开除出党.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广东省农业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同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于是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回,1946年被处死。

李登辉1923年1月出生于台湾台北县三芝乡。当时,台湾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李登辉之父李金龙,毕业于警察官练习所,在日本殖民者手下充当刑警10余年。其兄李登钦曾在日军中服役,二战期间在菲律宾战场战死,其灵位至今仍摆在日本靖国神社。
1941年毕业于淡水中学,考入台北高等学校文科(即台湾师范大学前身)。1943年东渡日本入帝国大学农业经济系。1946年返台,转入台湾大学农学院农经系,参加“新民主义读书会”,1949年与曾文惠结婚,并毕业留校任教。
1952年考取公费,首次赴美,入依阿华大学,主攻农业经济与物价的关系。翌年回台,任“台湾农林厅”经济分析股长,并执教于台大。1957年调任台湾合作金库研究员,嗣任“农复会”技正,并升任台大教授,兼中兴大学农经研究所教授。1965年,考取美国洛克菲勒农业经济协会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奖学金,再度赴美,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台湾农工部门间之资本流通》获全美最佳博士论文奖;引起蒋经国重视。
1969年学成归台,续任台大教授,兼“农复会”农业经济组组长、顾问。1972年为蒋经国延揽入阁,任“政务委员”,至此投身政界,为国民党新生代台籍政客骨干人物。参与制订《加速农村建设重要措施》、《农业发展条例》等,推动台湾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1978年调任台北市长,标榜“物质与精神并重、郊区与市区均衡发展”为市政建设原则,创办“台北音乐节”,推行都市更新计划,建立公务人员训练中心、台北市资料处理中心,取得一定政绩。
1981年12月出任“台湾省主席”。1984年被蒋经国提升为“副总统”,并进入中常会,刻意培植其为接班人。1986年任“十二人革新小组”成员,后接替严家淦任总召集人,研拟政治革新方案。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当天继任“总统”,旋即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在“十三大”(即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当选主席。1990年5月任第八任“总统”,嗣兼任“国家统一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著有“台湾农业发展的经济分析”、“台湾农业成长的过程与型态”、“农产品价格政策与水准”、“农业发展的初期条件与政策”等。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当选台湾当局新“总统”,李登辉下台。
2002年5月19日,李登辉就在《台湾的主张》一书中提出了分裂祖国的“七块论”。7月9日,李登辉又抛出了分裂祖国的“两国论”。这之前,李登辉在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大讲“生为台湾人的悲哀”,“中国”、“中华”、“中国人”这些词含混不清;“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台湾是“无主之国”;台湾学生学习中国历史毫无用处。两岸统一是“奇怪的梦”。李登辉大肆美化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血腥统治的“武功”,殖民时代日本人留下的事物很多”,要“用科学的观点来评价”。他还说:“在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中,日本曾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日本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启蒙者,也不为过”。李登辉还以“言论自由”为名,默许“台独”分子极力鼓吹《马关条约》合法化,放肆地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当台湾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李登辉却说“抗日战争纪念从台湾本土角度看,较有争议”,“不宜直接表态”;他还与日本军国主义遥相呼应,将“台湾光复50年”改成“台湾终战50年”;只字不提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的血腥统治,仅1898-1902年就杀害台湾人民1.19万人之多的罪恶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