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里仁第二十二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躬---亲身,自己。
逮(dai代)---赶上。“不逮”是赶不上、做不到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古者(也就是古代的统治者)不轻易将话说出,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古者”,从整个语境来说,应该指的是统治者,也可以说是统治集团的人员,因为一句话讲出来需要兑现的往往是统治者,而对于一般的家庭或是一般的人来讲,面对这样由言语兑现而造成的压力恐怕甚少。
从孔子思想及儒家来讲,特别重视人的言语,也就是你说了什么。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就是因为言为心声,这是一个深度心理学的问题,不过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孔子思想还强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同时也强调慎言。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就是要求人说话要负责任、要认真,不要拿言语当儿戏,尤其是对于统治集团的人。
我们中国人还有这样的价值观念: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说了,也就是承诺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到。之所以是这个样子,说到底,还是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而致。
就是在今天,作为执政党或政府有水平的官员,还是不会随便讲话的,因为讲完话之后还有一个兑现的问题,如果所讲都兑现了,那还皆大欢喜,如果兑不了现呢?岂不麻烦?所以说,如果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是一个必须要练的功夫。再者说,如果先不说出来,然后努力的去做,都做到了,再说不迟;如果做不到呢?也还是比较主动,不然,岂不笑话?
我们以上经常讲,中西方文化正相反,作为讲话也是一样。西方人讲话较我们中国人来讲真是随便极了,凡是了解西方文化或有过实地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关键还在宗教、在上帝。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上帝本身就是一个说话特别随便的人,譬如上帝说是他造了万物、上帝可以在海上行走、上帝可以在海上开出一条陆地供他人行走、上帝可以同时让几千人吃饱等等。由于是这样的上帝,西方人又都是信仰这样的上帝,所以西方人说起话来与中国人相比都是比较随便的。但是,这不等于西方人一味乱说不讲信用,与我们中国人大相径庭的是,他的信用不是出现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文字上。所以说,与西方人打交道,用口头来完成信用,或是你相信他说什么,那你是大错特错了,非得吃大亏不可;完成信用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文字,而他们最为重视的就是文字,也可以说,一旦落为文字,他们是会很好地去执行的,当然这是相对语言而讲。之所以是这个样子,说到底就是因为《圣经》分为《新约》与《旧约》,而这个“约”靠的就是文字,不是语言,奥妙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