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里仁第十七章。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思考如何像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同的地方]。”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贤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价值系统。
所谓贤,其实就是道德的化身,也就是有道德的意思。将贤冠在一个人的身上,其实就是说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谓见,就是看见、见到,也就是说看见或见到了有道德的人。
所谓思,就是思想,思想怎样与有道德的人相看齐,也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总而言之,孔子总是循循善诱的要我们每一个人最好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孔子总是循循善诱的要我们每一个人最好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有道德的人的数量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越高,相反则生活质量就越低。平心而论,有谁不希望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呢?又有谁希望过低质量的社会生活呢?所以说,既然大家都是希望过上高质量的社会生活,那大家就都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除了其他方方面面以外,见贤思齐就是一地非常好地方法,也就是说,见贤思齐是提高我们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好办法。对于见贤思齐来说,由于我们的耳濡目染,可能已经麻木了,可是孔子当年创造这样一个方法来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进而使我们都能够过上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其实是不容易的,不是吗?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所谓“见不贤”,就是见到不道德人或是事情。
所谓“内省”,就是向着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反省。
所谓“省”,是孔子及儒家非常重视的一项修身的功夫,也就是对于自己言行的一种重新的检验于确定。
所谓“见不贤而内省”,就是看见不道德的人与事情,要与自己发生联系,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当然,这仅是发现问题的方法,至于如何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那是另一回事请了。
按照孔子思想,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要“见贤思齐”;二要“见不贤而内省”,这是两种不同的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方法。其实,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不仅是对于整个社会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有好处,这种的好处是可以体现在每一个人整个的生命之中,只不过是有的人已经认识到了,而有的人还没有认识到而已。
对于道德是对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大好处的问题,我们在此不可能一一罗列,但是可以简要的提示:作为个人,首先可以拥有一个较长的寿命,所谓“仁者寿”是也。按照孔子及儒家思想,仁就是道德的一种表现;其次,作为一个人,一生之中可以一直走一条正确地道路,所谓“义,人之正路”是也,当然,义也是道德的表现。此外,所谓道德,本身就是与道路有关系的,不然为什么称之为道德呢?不是吗?当然,这个所谓的道是形而上的,不仅仅是单指个人的一生之路,它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不过,这是题外话了。
还有一个概念,可以高度概括道德,那就是最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言行。
在这里,孔子教给我们每一个人获得道德的方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一种正确的方法过上最好的生活。当然,这个方法是综合的,不仅仅是“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省”,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