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里仁第十六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大意: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君子喻于义”。
所谓君子,儒家的定义是成德之名,顾名思义就是作为君子,他已经拥有道德了,也可以说,作为君子,他已经能够掌握道德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称其为君子。
所谓义,孔子对其没有直接下过定义,是孟子对其下过定义,孟子说:义,人之正道也。这样说来,所谓义,就是人间正道是也。
按照孔子“君子喻于义”之思想,其意义就是,君子是知道或明白人间之正道的。
什么是人间正道呢?孟子没有进一步阐述,但是根据儒家几千年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来看,“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一直是被公认为是中国之正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君子喻于义”之思想,就是说君子是知道或明白,“仁”、“义”、“礼”、“智”、“信”这“五德”的。也可以说,只有知道或明白,“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才可称其为“君子喻于义”,不是吗?
儒家之所以说君子是成德之名,其实质就是因为君子知道或明白,“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之后才可能“君子喻于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小人喻于利”。
所谓小人,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君子小一号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也可以这样说,在人群之中,小人是占了绝大多数,尤其是在道德真空的今天,几乎遍地是小人,大到国家领导人、省、市委书记、省、市长,小到普通百姓,难道不是吗?说到此,可能会有人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其实不然。不过,对此倒有一个分水岭和试金石:既然说不是小人,请问:知道小人的标准吗?我可以这样的说,所问之人盖有90%以上不晓得。既然对于小人的标准都不晓得,请问如何避免不做小人呢?再者说,所问之人盖有90%以上不知道君子为何物,更不晓得君子的具体标准。再请问,既然不晓得君子的标准,那怎样去做君子?做不了君子,那还不是去做小人?难道不是吗?看看今天的社会现实,难道不是这个样子吗?
孔子所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君子与小人得最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君子既知道义,也晓得利,这里的君子晓得利,是指君子晓得利的规律与危害。小人只是知道利所带来得益,而不知道利所带来的害,所谓利害是也。当然,作为小人他是无法知晓义的,而只能使晓得利的,不是吗?
根据孔子唯小人与女子难养的思想,所谓小人都是指的男人而不是女人,也就是说,女人当中是无法产生君子的。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其根本原因是女人的理性统统都差于男性,因此无法理解与掌握所谓义的形而上之特性。而作为男性,无论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看,他们都有能够理解与掌握义之形而上特性的能力,只是没有能够做到罢了。一个是根本无法做到,一个是有能力做到而没有做到,这就是男性与女性在关于义之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所以说,作为小人的男人与女人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没有理解与掌握义之形而上学的能力。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小人喻于利”。
在上文我们说到小人遍地都是,尤其是在今天。对此,我们以这些小人张口闭口谈钱为例。这些个小人,除了金钱以外,好像就没有什么可以谈论的了,这也就是孔子为什么要说“小人喻于利”的理由了。不过,事实也是如此,作为小人,的确除了金钱以外就没有什么可以知道的了,不是吗?
我们之所以说女人具备小人的特点,就是说在女人的嘴里,除了金钱几乎听不到其它的字眼。也可以说,女人整天价所说的,除了金钱就没有别的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吗?
小人与女人之所以只是知道金钱,其原因无外乎有两条,一、金钱可以有利于自身的生活;二、除此之外不知道别的了。
我们说,作为金钱,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创造金钱的方法就比金钱本身重要的多。当然,比金钱还要重要的方面比比皆是,但是,知晓这些比金钱还要重要的方方面面要比较只是知道金钱本身要困难和复杂得多。换言之,只是知道金钱是简单的、低级的、本能的,而要是知道比金钱还要重要的多的方方面面是复杂的、高级的,非本能的,不是吗?之所以说小人是小君子一号的人,其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什么小人与女人只是知道金钱而不知道其它许许多多比金钱还要重要的多的方方面面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