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里仁第十五章。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乎----呼曾子之名而告之。
  唯----应之速而无疑。
  门人---其他的学生。
  大意:孔子说:“参啊,我的道理就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的。”孔子走后,别的学生就问[曾子]:“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贯穿始终]的道理就是忠恕而已。”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下面,我将2005-10-12作于“关天”的一文《孔 子 思 想 核 心 的 新 确 定》作为对本章之解。
   “孔子思想有其核心是孔子自己确定的。孔子在《论语》中曾经两次向他的学生曾子和子贡提及他的思想核心。一、“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里仁》)二、“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究竟孔子所说“吾道一以贯之”的一,或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何,孔子始终没有进一步阐述清楚。
  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为何,孔子的学生曾子认为是忠与恕。
  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为何,程子认为:“忠恕一以贯之。”(《四书集注.论语.里仁》)
  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为何,朱熹认为:“一以贯之,犹言以一心应万事。‘忠恕’是一贯底注脚,一是忠,贯是恕底事。”(《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为何,现今学界的一般认为是“仁”。
  关于孔子思想核心为何,现今学界也有的认为是“礼”。
  笔者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为天命。天命观念自古有之,《论语.为政.季氏》中也有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和“畏天命”的论述。究竟何谓天命呢?孔子始终没有说明,孔子的学生“子贡曰:‘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正如子贡所说,《论语》里找不出孔子关于天命为何的论述。
  何谓天命呢?笔者是这样确定的。据中外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历史学家共同认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猿,初是爬行的,最终能站立起来生活是因为它发育出了近似于人的中耳。由于此,长时间的站立才不至于晕眩。长时间站立不至于晕眩,导致了其前肢的解放。前肢的解放,又彻底摆脱了它以行走为主要功能的限制,这样,猿才慢慢进化成人。之后,人发现了火的妙用,进而有了吃熟食的习惯;还制造出工具用于狩猎、生产等等。再以后,人类创造出了语言、绘画、文字、伦理、家庭、宗教、社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等,直至人类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伴随着人类的伟大进化,其它动物却无此幸运。据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认为,有若干哺乳动物,如人类的近亲长臂猿、黑猩猩等等,至今尚未发育出近似于人类的中耳,当然就更谈不上直立生活了。鲸鱼,生活在世界上已有一亿多年,鳄鱼存活至今也有七千多万年了,它们基本没有变化;象、鹿、狮、虎,还有其它的许许多多的动物,在漫长的历史进化当中也没有大的改变。唯独人类,脱颖而出,成为世间的主宰。
  回顾人类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进程,非常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始终推动着人类向着更加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方向不断发展。这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具有世间独一无二的超越能力,它超越了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的时空;超越了旧的,无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一切,使人类走到了今天。它以往超越着,现在超越着,将来必然继续超越。超越新的无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一切,超越着向着更加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方向不断发展。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在超越的同时伴有巨大无比的毁灭能力和成就能力,凡是无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一切终将被它毁灭;凡是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一切终将被它成就。它就是这样在不断毁灭、不断成就中向着更加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就是伟大而神奇的力量,这就是天命,这就是孔子的天命思想!
  这样看来,曾子、程子、朱熹、现今学界对孔子思想核心的认定均没有天命的概念巨大,所以说,天命应为孔子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