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解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
音乐精灵
|
阅读权限
|
音乐币
|
在线
激动社区
小憩 · Life
音乐水吧
历史文化
《论语》今解
帖子标题
《论语》今解
mw2333
茶林满山
组别:
音乐老妖
性别:
来自:
积分:
1041839
帖子:
42428
注册:
2005-07-30
2007-03-23 22:32
平板
|
收藏
|
小
中
大
回复:
里仁第八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意:早上听到道理,晚上死去都可以!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的这一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自不必多解。此只说说“道”。
我们常把孔子、孟子的思想称之为“孔孟之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道”就是思想。“道”还有道路的意义,不过,这个道路是形而上的,而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道路。这些个对于“道”的解释不能够说不正确,但是我认为,所谓“道”,说到底,就是对于善与恶非常之多变化规律的认识!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
113796
精华:
74
经验:
1041839 点
音符:
1041839 篇
音乐币:
0 个
鲜花:
0 朵
状态:
离线
标题: 《论语》今解
·
作者:公元前551 《论语》今解 论语序说 《论语》一书名的含义为:主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5:47:00)
·
[color=black]卷一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5:49:00)
·
关于“不亦说乎”。 在此,“说”同悦。 “不亦说乎”的意思是,不也很高兴吗?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5:53:00)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是指除自己以外所有的人。不知,可以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5:54:00)
·
“学而”篇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5:59:00)
·
关于“好犯上”。 何谓“上”呢?我们知道,人是群居的,群有大小之分。群大可以大到一个国家,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6:00:00)
·
在上一节,我们简单地分析了“好犯上者”的基本原因,现在我们再对“好犯上者”作一个全面的解析。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6:00:00)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君子这个概念是孔子经常讲道的,孔子为君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6:02:00)
·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在此,有子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仁”。仁是孔子使用最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6:02:00)
·
学而第三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大意是:花言巧语,假装和颜悦色的人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0 16:04:00)
·
{76}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19:00)
·
学而第四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1:00)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曾子在这里提出了两个重要价值系统和一个“朋友”与“信”的重要关系。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1:00)
·
学而第五章。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治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3:00)
·
“爱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价值系统,仔细分析起来是两个不同的价值系统。爱人是一套价值系统,而人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4:00)
·
学而第六章。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5:00)
·
“出则弟” 作为一个后生小子,你除了入就是出,换言之,你除了回家就是外出,除此之外你没有其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6:00)
·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在“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的这句话之前,孔子分别为弟子的“入”和“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7:00)
·
0527092340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4 11:28:00)
·
学而第七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8:53:00)
·
“事父母,能竭其力。” 孝的本质就是善于侍奉父母,子夏所言的“事父母,能竭其力”,实质上就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8:54:00)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 我想说的是,“言而有信”的信是实在的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8:55:00)
·
学而第八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8:56:00)
·
关于“威”。 按孔子思想,“君子不重则不威”,换言之,君子有“重”才能有“威”。 其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8:57:00)
·
“主忠信。” “主”,注重、主张的意思。 人若是没有了“忠信”,则任何事情都失去了真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8:58:00)
·
“过则勿惮改。” “惮”,(dan,四声)-----害怕。 大意为:有了过错就一定不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9:00:00)
·
关于“过”的危险性与代价。 我们知道,所谓“过”就是已经超越了正确的界限,这种对于正确界限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9:02:00)
·
20060607144356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7 19:02:00)
·
学习 ! {69} {69} {69}
(
论坛游客
发表于 2006/12/9 1:00:00)
·
学而第九章。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34:00)
·
“民德归厚。” 为什么要“民德归厚”呢?“民”作为儒家的一个价值系统,它的所指是普通民众。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36:00)
·
针对统治阶层而言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担负着治理国家的重要责任,从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37:00)
·
{76}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37:00)
·
学而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38:00)
·
关于温。 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孔子“温”、“良”、“恭”、“俭”、“让”。《论语.述而》中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39:00)
·
{115}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0:00)
·
学而第十一章。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1:00)
·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有许多的现代人对于孔子的这句话耿耿于怀,包括许多的所谓文科的教授、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1:00)
·
{115}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2:00)
·
学而第十二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2:00)
·
“礼之用,和为贵。” 礼,作为治理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凸现出来,它区别于政、刑、德。而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3:00)
·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先王,是指的周文王、周武王等古代圣明的帝王。道,是指周文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4:00)
·
20060620085300
(
mw2333
发表于 2006/12/13 21:45:00)
·
学而第十三章。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2:00)
·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就是致敬。所谓恭敬是也。近,就是靠近、接近。礼,就是礼节。远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2:00)
·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因,依靠的意思。亲,亲族的意思。宗,主的、也是依靠的意思。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3:00)
·
学而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4:00)
·
“君子食无求饱。” 无疑,这句话是孔子针对君子而言的,不过,它也不是对一般的人一点用处也没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4:00)
·
“居无求安。” 居,居住。求,追求。安,安逸。我们知道,这个“居无求安”是特指君子的。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5:00)
·
“敏于事。” 敏,勤勉、努力。事,事情;也有官职、职务的含义。 大意为:做事情勤勉而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6:00)
·
“慎于言。” 慎,谨慎。(慎还有慎重、小心的意思。)言,说话。 大意为: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6:00)
·
“就有道而正焉。” 就,接近、靠近的意思。有道,有道德的人。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及错误。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7:00)
·
“可谓好学也已。” 这句话的背景是:如果满足了孔子为君子所提出的标准及要求以后,才可以称得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8:00)
·
学而第十五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09:00)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我们在以上已经讲过,贫穷是相对的,是无法消灭的,它是会永远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0:00)
·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富而无骄”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子贡之所以这样说,实质上是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1:00)
·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可也”是孔子对子贡所言“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2:00)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3:00)
·
学而第十六章。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忧虑,怕。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4:00)
·
“患不知人也。” 大意:就怕自己不了解人家。(这是传统的译法) 孔子的这句话太重要了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5:00)
·
{69} {109}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17:00)
·
200607019162444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24:00)
·
[color=#00FF00] 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0 16:28:00)
·
为政第二 为政第一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29:00)
·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北辰”,也就是北极星,是作为一个中心而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0:00)
·
为政第二章。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指《诗经》共三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1:00)
·
“道之以政。” 道,传统的解释是读diao,三声,它的意义是犹如引导。 当然,传统的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1:00)
·
“齐之以刑。” 齐,朱熹说是:“所以一之也。”齐,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将其规整齐的意思。齐,用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2:00)
·
“道之以德。” “道之以德”实质上就是道德的由来。 道,按照传统的解释是:读diao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4:00)
·
以上我们曾经说过,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渊源来自孔子。 其实,依法治国,也就是说用法律来调整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6:00)
·
孔子所说的用德、礼来约束每一个人以及治理国家,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有耻辱感和羞愧之心,这样,这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7:00)
·
为政第四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38:00)
·
为政第五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1:00)
·
为政第六章。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姓孟孙,名彘(z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2:00)
·
为政第七章。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3:00)
·
为政第八章。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4:00)
·
为政第九章。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吾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5:00)
·
为政第十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6:00)
·
为政第十一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 故-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48:00)
·
为政第十二章。 子曰:“君子不器。” 器----器具。 大意:孔子说:“君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51:00)
·
为政第十三章。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孔子的学生。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52:00)
·
为政第十四章。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有公心、团结、合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54:00)
·
为政第十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殆---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55:00)
·
为政第十六章。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攻读、钻研。异端---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56:00)
·
为政第十七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0:58:00)
·
为政第十七章。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00:00)
·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慎行其馀。” 对于周围的一切,一定要多看,然后将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01:00)
·
为政第十八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04:00)
·
为政第二十章。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07:00)
·
为政第二十一章。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08:00)
·
为政第二十三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夏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10:00)
·
为政第二十四章。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鬼----已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12:00)
·
20061006194148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2 21:12:00)
·
[color=#00FF00]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18:00)
·
八佾第一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yi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43:00)
·
八佾第二章。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44:00)
·
八佾第四章。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46:00)
·
八佾第六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48:00)
·
八佾第八章。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49:00)
·
八佾第九章。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50:00)
·
八佾第十一章。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51:00)
·
八佾第十三章。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52:00)
·
八佾第十五章。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52:00)
·
八佾第十七章。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告朔(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55:00)
·
八佾第十九章。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2:57:00)
·
八佾第二十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ju居)--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3:02:00)
·
八佾第二十一章。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颤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3:05:00)
·
八佾第二十二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3:06:00)
·
八佾第二十四章。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3:07:00)
·
八佾第二十六章。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大意: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3:09:00)
·
20061207154542
(
mw2333
发表于 2007/1/24 23:10:00)
·
里仁第四 里仁第一章。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古代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16:00)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贫困。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18:00)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所说的“长处乐”的乐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19:00)
·
里仁第三章。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hao 号)----喜爱。恶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0:00)
·
里仁第四章。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苟----假如。 大意:孔子说: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1:00)
·
里仁第五章。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3:00)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4:00)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6:00)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7:00)
·
里仁第六章。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8:00)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28:00)
·
里仁第七章。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党----集团、派别。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0:00)
·
里仁第八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大意:早上听到道理,晚上死去都可以!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2:00)
·
里仁第九章。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恶(wu 务)---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2:00)
·
里仁第十章。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適(di 敌)-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5:00)
·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关于“君子之于天下”。 君子为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6:00)
·
里仁第十一章。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思念。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7:00)
·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关于孔子此思想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8:00)
·
里仁第十一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fang 仿)----依。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39:00)
·
里仁第十二章。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大意:孔子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1:00)
·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关于“礼让为国”。 孔子“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2:00)
·
里仁第十四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患----忧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4:00)
·
里仁第十五章。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4:00)
·
里仁第十六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大意: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5:00)
·
里仁第十七章。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思考如何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6:00)
·
里仁第十八章。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几——(ji基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7:00)
·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关于“见志不从”。 所谓的志,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7:00)
·
里仁第十九章。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大意: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8:00)
·
里仁第二十章。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也。” 此章重出。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9:00)
·
里仁第二十二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躬---亲身,自己。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49:00)
·
里仁第二十三章。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约束。 失----过失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50:00)
·
里仁第二十四章。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na那)说话迟钝,这里指说话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51:00)
·
里仁第二十五章。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大意: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
(
mw2333
发表于 2007/3/23 22:52:00)
·
里仁第二十六章。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shu 暑)--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36:00)
·
{76}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36:00)
·
公冶长第一章。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37:00)
·
公冶长第二章。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孔子弟子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37:00)
·
公冶长第三章。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38:00)
·
公冶长第四章。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39:00)
·
公冶长第五章。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孔子。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40:00)
·
公冶长第六章。 子曰:“道不行,乘桴桴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41:00)
·
公冶长第七章。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41:00)
·
公冶长第八章。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42:00)
·
公冶长第九章。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
(
mw2333
发表于 2007/4/30 17:44:00)
·
[size=4][color=#ff0000]好文章嘛!楼主辛苦了,顶力支持楼主哦!![/color
(
hongchen168
发表于 2007/5/8 10:57:00)
·
公冶长第十章。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1:00)
·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关于欲。 怎样才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2:00)
·
公冶长第十一章。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2:00)
·
公冶长第十二章。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2:00)
·
公冶长第十三章。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大意:子路听到某件事,还没有去实行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4:00)
·
公冶长第十五章。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6:00)
·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7:00)
·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关于“其使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8:00)
·
公冶长第十六章。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晏平仲---齐大夫,曾做过齐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49:00)
·
公冶长第十七章。 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藏文仲---鲁大夫藏
(
mw2333
发表于 2007/6/8 11:50:00)
·
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09:00)
·
公冶长第十八章。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09:00)
·
公冶长第十九章。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即季孙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0:00)
·
公冶长第二十章。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1:00)
·
公冶长第二十一章。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1:00)
·
公冶长第二十二章。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殷朝末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2:00)
·
公冶长第二十三章。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微生高---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2:00)
·
公冶长第二十四章。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3:00)
·
公冶长第二十五章。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5:00)
·
公冶长第二十六章。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已矣乎---完了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6:00)
·
公冶长第二十七章。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 大意:孔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7:00)
·
雍也第六 雍也第一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8:00)
·
雍也第二章。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19:00)
·
雍也第三章。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20:00)
·
雍也第四章。 子谓仲弓曰:“梨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梨牛之子---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23:00)
·
雍也第六章。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
(
mw2333
发表于 2007/8/11 22:24:00)
·
请问连载结束了没有?
(
xjkyx
发表于 2007/8/23 21:17:00)
·
[quote][i]最初由 xjkyx 发表[/i] [b]请问连载结束了没有?[/b][/q
(
mw2333
发表于 2007/8/23 22:21:00)
·
雍也第七章。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
mw2333
发表于 2007/8/23 22:23:00)
·
雍也第八章。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
(
mw2333
发表于 2007/8/23 22:23:00)
·
雍也第九章。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mw2333
发表于 2007/8/23 22:24:00)
·
雍也第十章。 【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
(
mw2333
发表于 2007/8/23 22:25:00)
·
雍也第十一章。 【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释】1、子夏-
(
mw2333
发表于 2007/8/23 22:25:00)
·
{7/1} {7/13} {7/17} {7/10} {7/14} {7/18} {7/19} {7
(游客
发表于 2009/3/4 17:57:00)
·
貌似有理,实际没理。
(游客
发表于 2009/5/26 11:11:00)
Copyright @ 2004-2021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精华
帖子标题
作 者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附件
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