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里仁第四章。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苟----假如。
  大意:孔子说:“[一个人]假如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做坏事了。”


作者:公元前551 回复日期:2006-12-16 10:11:32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所谓志,就是心意。同时,“志”还是孔子思想中的价值系统。
  关于什么是仁,我们在此就不多说了。
  所谓恶,就是罪过、罪恶。
  按照孔子思想,一个人假如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做坏事了。孔子的这个思想,其实质也是一个逻辑关系。
  我们将孔子思想联系到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的今天,应该是作恶人最多,最普遍的时期,力度之强,密度之大,面积之广,前所未有。也可以说,在今天,我国各类人员没有作恶的人为数极少。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就世界范围讲,也是无有二例。关于这一点,如果我们具备一些我国及世界历史知识,就一点儿也不会感到奇怪。为什么呢?就是“苟志于仁”的人太稀少,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中国及世界几千年未有之奇观。
  回顾我国历史,儒、释、道,特别是孔子及儒家思想,都是教人为善,加之当政者的大力弘扬,所以心意于仁的人众多,所以作恶的人就少。可是今朝,不但不于此,反而带领民众作恶。既然如此,之所以今天之面貌就不足为奇了。
  侧观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近2000年,伊斯兰教近1000年来,他们的信徒每人平均生命的1/4强都是在宗教生活之中度过的,而且是持续不断。就是有了这样的宗教信仰,所以“志于仁”的人众多、所以作恶的人才会少,难道不是吗?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我们知道,我国应该是目前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国家,虽然官方从来也不公布我国的犯罪比率,更不可能与其他国家的犯罪率相比,当然也无法与以往的中国相比。不过我们还是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犯罪率的高比,譬如自行车的丢失,事实上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都要丢失上几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从这一点上我们举一反三,就可以大体知道我国犯罪率的高低,当然我们还会有其它诸多的社会感受来证明犯罪率的居高。
  社会犯罪率高说到底就是作恶的人多,作恶的人多,就是“志于仁”的人少。那怎样才能够使得“志于仁”的人多起来呢?在我国,没有别的办法,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及儒家思想。那些其它所谓的“思想”、“主义”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骗人把戏,甚至是中看也不是,直接就是骗人的伎俩。我们试想,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人口又这么多,却用些骗人的所谓“思想”、“主义”来治理国家,作恶的人怎么会少呢?“志于仁”的人怎么会多呢?作恶的人多,“志于仁”的人少,那犯罪率可不就是居高不下了吗?
  要想大大降低我国的犯罪率,就要使作恶的人大大减少,要使作恶的人大大的减少,就要使“志于仁”的人大大增多。因为按照孔子思想,“志于仁”的人就不会作恶了,难道不是吗?那怎样才能够使得“志于仁”的人多起来呢?办法只有一个,用孔子及儒家思想教育广大的民众。因为孔子及儒家思想里面有如何才能够“志于仁”的价值系统。那怎样才能够使得孔子及儒家思想尽快的教育广大的人民群众呢?首先就是要执政党及执政党的各个头头脑脑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顶礼膜拜。如果真得这样做了,那我国一定会“志于仁”的人越来越多,而作恶的人越来越少。不过,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不知有多少朝代的帝王将相都是这样做的,而且是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社会效果,难道不是吗?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怎样才能够做一个“志于仁”的人呢?
  首先要知晓做一个“志于仁”的人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国家与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的道理,然后才可以有做一个“志于仁”之人的要求及动力。
  做一个“志于仁”的人是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国家与社会只有好处而没有害处的道理不是简单讲就可以讲得清楚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孔子及儒家思想,我想,这些道理我们是迟早会明白的。
  孔子说“仁者寿”,也就是说有仁德的人寿命都会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我们“志于仁”的最大好处。请问: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够比长寿更加珍贵的吗?也可以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够换回人的寿命吗?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难道不是吗?
  孔子还说仁者“爱人”。事实上,如果我们去爱人,正常情况下我们也会被别人来爱,被别人来爱难道不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情吗?
  诚然,做一个仁者,或是“志于仁”,还会有众多的益处,不过此时我们不能够一一列举。不过,只要我们坚持学习孔子及儒家思想,我们一定会知道其他许许多多“志于仁”的好处进而去自觉地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