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里仁第三章。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hao 号)----喜爱。恶(wu 务)----厌恶。
大意: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厌恶什么人。”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的这句话不知何时被演变成“爱憎分明”。
孔子所说的“好人”(hao 号)被演变成今天的好人。所说的“恶人”(wu 务)被演变成恶人。
所谓“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惟”,是只有的意思。也就是说,惟独有“仁者”才可以“好人”、“恶人”,为什么呢?
关于何谓“仁者”,我们在以上几章中有所告诉,此不赘叙。
实质上,所谓“好人”、“恶人”,说到底就是爱憎分明。为什么要爱憎分明呢?
我们可以稍微扯远一点儿说,其实,我们今人挂在嘴边的好人、坏人之说法就是受孔子这一段语录的影响。我这样一说,可能大家就便于理解孔子此思想了。
孔子的思想和我们今人的好人、坏人之说法,就是首先要将我们中间的好人与坏人分辨清楚。换言之,就是首先要将我们中间的好人与坏人分辨清楚,然后才能够很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我们分辨不清谁是好人与坏人,那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将无法想象,难道不是吗?但是,孔子此说的“好人”、“恶人”是建立在仁者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所谓的“好人”、“恶人”,不是什么人都是可以做到的。
按照孔子思想,只有仁者才可以“好人”、“恶人”。也就是说,你首先要成为一个仁者,然后才可以“好人”、“恶人”。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是个仁者,之后才能够知晓“好人”、“坏人”的标准,有此标准后才有可能对所谓的好人与坏人进行分辨与确定。反之,不是仁者的人是无法对其进行分辨与确定的。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我们学习孔子思想,说到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说,一句话,就是为了很好的生活。其实,孔子所教给我们的,都是一些生活的经验,好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孔子之所以说“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其实所教给我们的,就是一种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只有仁者才可以“好人”和“恶人”。如果能够“好人”与“恶人”,我们就可以正确的分辨好人与恶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正确的区分好人与恶人,我们的生活就会有可能安详幸福,否则就很容易陷入深渊。譬如与恶人交,有可能诈骗、偷窃、行凶等等,进而犯下罪行,最终受到惩处,难道不是吗?所以说,有诸多情况下,就是由于分辨不清好人与恶人,才使自己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所谓青红不分皂白不辨是也!反之,我们就可以坚定的与好人在一起,不但不会受到好人的牵累,而且还会在好人的身上学到生活的智慧,进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幸福。此外,我们还可以远离恶人,避免灾祸与不幸,难道不是吗?
有许多的情况下,自认为是好人与恶人是不可以的,因为你并不真正掌握好人与恶人的准确标准。由于此,很有可能将好人误以为是恶人,也有可能将恶人误认为是好人,所以说掌握好人与恶人的标准非常重要。那什么是好人与恶人的标准呢?简单的说,孔子的思想告诉了我们人类中绝大部分的好人与恶人的准确标准。只要你坚持学习孔子思想,一定会掌握这些好人与恶人的标准。这对于你准确的识别好人与恶人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进而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