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Thomas Beecham
托马斯·比契姆(1879-1961)




引用:

    英国指挥家。1879年4月29日出生于利物浦附近的圣海伦斯(St. Helens)一个富有的制药商家庭。尽管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但音乐方面主要靠自学。1899年在曼彻斯特附近初次登台,临时代替生病的指挥家里克特(Hans Richter)指挥。1902年至伦敦,随作曲家奥斯汀(Frederic Austin)、伍德(Charles Wood)学习作曲,并担任帝国大歌剧院助理指挥。1905年作为职业指挥家首次指挥女王音乐厅乐团。1906年创立新交响乐团,三年后解散。1910年,依靠家庭财富出资组织歌剧演出,首演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Salome)、《埃莱克特拉》(Elektla)及德利厄斯(Frederick Delius)的几部歌剧。1915年创建比契姆歌剧团(Beecham Opera Company),囊括了当时英国最知名的歌唱家。1919年因财务困难停止乐团活动。1923年重返指挥台。1928年首次在美国登台,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1929年在伦敦举办了德利厄斯音乐节,背谱指挥《舞蹈狂想曲》、《北国素描》、《夏日庭院》、《离别之歌》、《高山之歌》、《阿帕拉契亚》等六场音乐会演出,传为一时佳话。1932年创建伦敦爱乐爱团,10月7日在女皇音乐厅举行了首场音乐会。乐团吸收了当时许多优秀的演奏家,并很快成为欧洲的重要乐团。1932年,他还担任了考文特花园的艺术总监。战争期间,他游历了美国和澳大利亚。1941-1943年担任西雅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指挥,并频繁地在大都会歌剧院担任客座指挥。1943年出版了自传《A Mingled Chime》。1944年返回英国,1946年创立了皇家爱乐爱团。1961年3月8日逝世于伦敦。
  比契姆是英国最重要、最受欢迎的指挥家之一,无论对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作品诠释,他都有极强的个人风格与丰富的色彩。他还是录制唱片最多的英国指挥家,战前就曾录制过不少唱片,二战之后,随着LP和立体声时代的到来,录制了更多的录音。
  由于对音乐的贡献,他在1915年受封为骑士,1916年受封为二等从男爵(Bart. C.H.),1957年受封为荣誉侍从(Companion of Honour)。



Steven Staryk
史蒂文·斯塔里克(1932- )



引用:

    加拿大小提琴家。1932年出生于多伦多一个乌克兰移民家庭。少年时代热爱音乐。24岁时被指挥家比契姆选入皇家爱乐爱团,担任首席小提琴手。此后担任过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Amsterdam Concertgebouw Orchestra)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后又在多伦多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小提琴手,1986年退休。随后担任了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小提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