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服务器双核迷局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将伴随着市场和竞争格局的震荡,双核处理器的出现将为服务器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服务器厂商能否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为此,8月24日,《计算机世界》报特组织了一场双核服务器的研讨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双核之火已经从桌面蔓延到了服务器,双核的应用推广是今年工业标准服务器市场最大的热点。双核处理器大大提升了开放标准体系架构的服务器性能,扩大了工业标准服务器的应用范围。可以说,双核的出现为近年来乏善可陈的服务器市场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眼下,整个服务器产业链条已经沸腾,厂商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宣布,单核时代必将结束,双核时代必将到来。
但是,面对这股双核热潮,疑问也一个接一个地产生:是技术催生了应用,还是客户需求对于双核的呼唤已经水到渠成?客户到底需不需要双核?还没有大规模应用的双核产品真的如其宣传中所言的那样出色吗?越来越冷静和理智的客户需求能否消化来自厂商们的热情?
双核为工业标准服务器 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双核大幅度提升了计算性能是毫无疑义的,但对于服务器整体性能到底能够有多大的提升是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英特尔企业平台事业群市场经理孙桂艳认为,双核的设计也必将带来功耗的降低,对于用户来讲,这就意味着新的产品节能、且性能出众。
AMD服务器和工作站产品经理梁宏伟认为,“用户的数据机房和数据中心都需要服务器产品提高计算密度,解决功耗和性能的问题,并在两者之间做出很好的平衡,而双核刀片服务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刀片式服务器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另外,在数字音视频领域,包括高清电视和高清电视的后台服务器都采用了刀片式服务器,双核技术的出现能够使这些刀片服务器的成本大大降低,并能缩小系统规模。”
在英特尔、AMD的强力宣传之下,厂商们几乎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双核不仅提升了计算性能,降低了功耗,促进了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升,还为刀片式服务器和服务器的虚拟化带来了发展良机。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曾宇博士认为,如果拿单核服务器来构建百万亿次的机器集群,它的规模是非常庞大的,而如果基于双核技术或者四核技术,那么只要有很小的场地就够了。
航天五院的经验验证了曙光的观点,据航天五院信息中心王江永介绍,航天五院的主要应用就是高性能计算、大型数据库等,他说,双核产品的好处第一个就是计算速度的提升,另外,在有限的机房内,双核产品的占地面积减少,维护起来也比较方便。在2003年,航天五院购买了戴尔的服务器,系统搭建了六台两米高的机柜,而今年购买了戴尔双核的服务器产品,同样的机柜高度却部署了48颗CPU,节省了大量的面积。
浪潮服务器产品组程妙玉认为,处理器是整个服务器产品的引擎,服务器内部多个体系都因为双核的提升而得到了提升,尤其对刀片服务器发展意义非凡。刀片服务器从1999年开始出现,到现在一直处在一个瓶颈之中,失去了前几年的火爆,很大的原因在于功耗大,狭小的空间限制了刀片服务器的发展,而双核能够使处理器的耗能降低,提升刀片的计算密度。
惠普产业技术及专业服务集团工业标准存储暨服务器产品部产品市场经理陈鸣也认为,双核服务器产品不光是处理器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整个体系的转换,根据用户的需求,不光要给用户一个多核的处理器,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全新的架构,比如刀片式服务器,甚至还有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高性能计算机解决方案等。
戴尔中国服务器产品群组高级经理马晋都认为,双核的出现还大大地促进了周边相关系统性能的提升,在处理器厂商的驱动下,包括系统总线、内存系统、输入输出系统都得到了提升,芯片厂商跟系统厂商把服务器的整体性能推向了一个高度。
有意思的是,双核的出现似乎扩大了工业标准服务器的支持者阵营。一些一向以提供大型专有系统和主机而闻名的厂商们开始对工业标准服务器予以更多的关注,在专有系统上一直引领潮流的Sun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说,庞大计算能力的需求,x86的双核和多核技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跟小型机比起来也没有任何的优势而言。虽然如此,Sun还是改变了原来一意孤行、一味追求专有系统的路线,大力地推广双核的x86的中低端产品。Sun中国区分销产品销售总监张思民认为,从芯片的角度来说,多核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据张思民介绍,目前Sun也推出了基于AMD x86芯片的双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