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18]【拜年贴】柴可夫斯基:佛罗伦萨的回忆/威尔第:弦乐四重奏(ape/260m/汤普森版)
Tchaikovsky:Souvenir de Florence/Verdi:String Quartet 柴可夫斯基:佛罗伦萨的回忆/威尔第:弦乐四重奏 ★ 专辑指挥:Candida Thompsom ★ 乐团演奏:Amsterdam Sinfonietta ★ 音乐类别:Classical music ★ 出版日期:July/Aug 2004 ★ 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 ★ 唱片编号:ccs sa 21504
佛罗伦萨的回忆将再一次感动乐迷的心灵...... Souvenir de Florence佛罗伦萨的回忆,Tchakovsky较晚期作品,是为了纪念他与梅克夫人友谊的终结而写下的乐曲, 忧伤中带着甜蜜,那么无奈地消逝在不远处的过去。有些结束不需要理由,却能留下永恒。 这首六重奏曲的创作源起是在1886年时,柴可夫斯基获得圣彼得堡室內乐协会(St. Petersburg Chamber Music Society) 授予荣誉会员他即承诺将创作一首乐曲以示回报。为了增加上台人数,同时更便于施展他在色彩变化之所长,柴可夫斯基 决定谱写弦乐六重奏曲而非弦乐四重奏曲。 虽然柴可夫斯基于1887年即展开创作此曲的工作,然而却直到1890年,当他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谱写完歌剧「黑桃皇后」 (The Queen of Spades)后,才又继续完成了这首六重奏曲。由于此曲慢板乐章的主题是他在创作歌剧时所写下,也因此让 这首六重奏曲有「佛罗伦萨的回忆」此一标题。除此之外,这首作品的本质与意大利无关,所听到仍是柴可夫斯基那充满 俄国风味的独特乐音。 柴科夫斯基的室内乐数量很少,但基本都是精品。虽然第一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更加广为人知, 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曲目,假如说"如歌的行板"体现了俄罗斯民间的苦难,佛罗伦萨的回忆"则 体现了作曲家对佛罗伦萨风景建筑的美好回忆尤其是他在旅游期间愉快的心情,使得整首弦乐六重奏洋溢着欢快,热烈的气 氛,整体的感染力很强。 这个版本是由Amsterdam Sinfonietta22成员组成的一支著名乐队演奏的。他们在Candida Thompsom的指挥下,演绎的经典 性是无需质疑的。中提琴和大提琴与第一小提琴的配合十分默契. 我无法说,这个Verdi弦乐四重奏的版本会是我的第一个选择。俄罗斯的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 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在他的音乐中不难找到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情的特色,以及社会的真实写照。D小调弦乐六重 奏─佛罗伦萨的回忆,就是他对当时生活情景的印象记。 此曲原为弦乐六重奏,经后人改编加入低音提琴后成为弦乐七重奏,丰富了乐曲优美的旋律。★ 专辑曲目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 01 Allegro con spirito.......................................................[11:14] 02 Adagio cantabile e con moto...............................................[10:43] 03 Allegretto moderato.......................................................[06:20] 04 Allegro vivace............................................................[07:25] Giuseppe Verdi..........................................................【1813-1873】 05 Allegro...................................................................[07:43] 06 Andantino.................................................................[07:28] 07 Prestissimo...............................................................[03:14] 08 Scherzo, Fuga.............................................................[04:25] 试听:第二乐章Adagio cantabile e con moto – Moderato 流畅如歌般的慢板—中板,由第一部小提琴及第一部大提琴 应和着奏出的旋律,正是此曲标题的由来。其他声部如吉他般拨弦的伴奏,展现出意大利小夜曲的风貌,最后在第一部中 提琴的旋律声中结束。接下来中段的部分则彷彿在晴朗的好天气中突然下起一阵小雨, 然后很快地再次由大提琴奏出开头优美的旋律。★ 专辑下载 ★ ================================================ & 下载链接需登录后回复可见 & & 注:聆听一辑分区需音乐精灵登陆后回复可见 & ================================================
佛罗伦萨,一个熠熠发光的名字。它是如此古老,古老得有如一块光可鉴人的铜镜。它不因岁月老去,也无须轻轻拂去那 层历史浮尘,只要有一天你走近它,霎那间,你便被淹没于一片无比灿烂的光辉之中。时间与空间遽然消失,高踞云端的 众神翩然而下,你大可东张西望,在他们中间自由穿行,衣裾相摩,气息相闻…… 梅德夫人不是柴可夫斯基永远的红颜知己吗?他们互相爱慕、一生相知,却一生没有见过面,但梅德夫人却总是柴可夫斯基 作品的第一读者,即使同处美丽的佛罗伦萨,他们也相约不能晤面,正是这一擦肩而过的情怀,成就了柴可夫斯基经典的 "佛罗伦萨的回忆",这是一首多么奇妙的弦乐六重奏,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永不忘却的纪念! 历史上对柴科夫斯基音乐的评论,从来都是说它是以流畅美妙的旋律和强烈的情感宣泄相结合而见长的,但是……但是他 的曲式结构不尽完美,就连老柴自己也承认"苦于缺少安排曲式的熟练技能"……什么曲式不尽完美?音乐之所以感人基本 应源于其旋律。而一个好的旋律对于曲作者而言,往往又是苦求而不得之,或受启示,或灵感突至,从而源源不断地涌出 的"心"之旋律,正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为什么?因为"心"之旋律的涌出,恰恰需要 大量的、强烈的情感投入!请问,人类的诸多情感是"曲式"这种东西所能规范得住的吗? 对佛罗伦萨的向往源自于对这个城市浪漫的艺术风情,以及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仰视。特别是但丁。 "佛罗伦萨的回 忆"虽然轻快明朗,但有如但丁的作品,一样能让人领悟人性的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沉醉于此徜徉、体味、沉思,是种幸福。 愿意把最美的东西藏匿于心灵的最深处,并非为了临死前拿来回忆,是为了一种成全后的满足。 我是那么想做指挥。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应该在任何乐器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暗暗的微弱的隐喻,那些深深的埋 藏的苦痛和欢愉,那些或含蓄或奔放或倾流直下的情感堆积,都应该在一个简单的手势中流淌出来,流进人们的耳膜。我做 不了指挥,只能做听众。做听众就容易想象,而不能创造,想象随着音符起伏。我仿佛走在佛罗伦萨的街边,仰望但丁的 塑像,坐在阿诺河上的扁舟,穿过廊桥,想象但丁与他的情人在之上幽会,耳鬓厮磨。 Tchakovsky写这篇乐时,也许并没有想到但丁与他的贝特丽斯。可是故事正在重复歌唱,像咏叹调,那么美,那么婉转,那么幽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