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八佾第二十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ju居)----《诗经》中的第一篇。
  乐(luo洛)----快乐。
  淫----乐之过而失其正。
  伤----哀之过而害于和。
  大意: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淫荡,忧愁而不悲伤。”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目前这是孔子对于《诗经》第二次定论性的语言,第一次为: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按照孔子的这一段语录,是专门讲《关雎》的。对此,我们为了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首先我们要说说《关雎》。
  《关雎》是《诗经.周南国风》中的第一篇。据朱熹说是“《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周文王时)宜配君子。”
  《关雎》的大意是:“一声声啼叫的雌雄雎鸠鸟,在河水中的陆地上,他们也知道互相恋爱的呢!如今有一个幽闲贞静的美女子,那才德兼备的男人,一定愿意去求他做夫妻的。长短不齐的荇草,浮在水面上,忽左忽右的流动着;好比这个幽闲贞静的美女子,合了男人得意,不论醒时睡时,都想去寻访他哩!如果寻访他不到,那就醒时睡时心理牵挂着他,想得长久啊!长久啊!身子在床上翻来覆去,再也睡不安稳了!长短不齐的荇草,在那水的左右,有人去采他下来,好比一个幽闲贞静的美女子,男人白他娶到家里来,像琴瑟弹着同样的声调,相亲相爱的住在一处!长短不齐的荇草,已从水的左右取到家里,可以煮做菜吃了;好比一个幽闲贞静的美女子,男人和他做了夫妻,像钟鼓一般的声声相应,过那快活的日子呢!”(江阴香《诗经译注》)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因为孔子的这段话是专门讲《关雎》的,所以主要以解释孔子的这一段话为主,当然也要结合《关雎》的相关内容,仅此而已。
  孔子讲:“《关雎》,乐而不淫......”,究竟何乐之有呢?
  《关雎》有“钟鼓乐之”。其实,孔子所说的“乐”就是“钟鼓乐之”的乐。那何谓“钟鼓乐之”呢?这就是:好比一个幽闲贞静的美女子,男人和他做了配偶,像钟鼓一般的声声相应,过那快活的日子呢!这里所讲的,说到底就是男女之乐!
  男女之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呢?我们知道,所谓男女的一切,其本质都是为了繁衍。为了达到最终繁衍的目的,人类必须得有性交,当然还得有快感。也可以说,快感帮助人进行性交。如果没有快感,也许人就不那么积极地去性交了,没有了性交,繁衍岂不是空话了吗?如果人类的繁衍出了不能之问题,那不就是等于没有人类了吗?所以说,人类的繁衍不能够有问题,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很大原因就是在于人类性交的快感所至。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钟鼓乐之”的乐,说到底就是男女性交的快感,只不过是用“钟鼓”掩盖而已!诚然,孔子所说得乐,更是男女性交的快感。所区别的是孔子没有使用任何的掩盖,而是直接的说了出来罢了。
  男女间性交有快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不过问题是:一个男人与多个女人性交自然也是有快感,或者一个女人与多个男人性交也是有快感。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究竟怎样看待这样的问题呢?其实,在孔子的这一段话里面都会有答案出现!
  另:为了方便大家,我还是将《关雎》之原文录于帖上。
  诗经 国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我们要知道《关雎》在什么地方“不淫”了。按照朱熹的思想,“淫”,在孔子这一段话里面的意义就是“乐之过而失其正”。按照我国对于淫的传统解释也是有过分,过度;惑乱,放纵;沉溺;邪恶;淫荡,贪色等等。
  那么,在《关雎》里面,那一些方面被孔子说为“不淫”呢?换言之,孔子说《关雎》“不淫”,既然如此,《关雎》里面总得有关所谓淫的方面,或者说是有人认为是淫的方面。不然,孔子对于《关雎》不淫的思想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吗?
  我认为:孔子所认为的《关雎》不淫的部分无外乎以下几部分内容。1、“君子好逑。”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我认为,以上三种情形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并不算什么。因为就算是淫,也只是个意淫。而“君子好逑”则完全不同,至于如何不同,我们以下再讲。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所谓君子,就是德之名;也可以说,君子就是有道德的人。
  所谓好,就是喜好,爱好。
  所谓逑,就是匹配、匹偶。
  这样说来,“君子好逑”的确切含义就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就是君子,他是一个喜好与善于匹配,也就是喜好与善于交配,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喜好和善于与异性进行性交的人。下面,我们将“君子好逑”打开来慢慢地说。
  我们在以上曾经讲过,男女间的一切,最终是为了繁衍,离开了繁衍,男女间的一切将失去了意义。世界上其它的动物之所以存在雌雄两性,最终之目的也是为了繁衍,如果不是为了繁衍,所谓的雌雄还有何意义?难道不是吗?
  当然,繁衍就必须要性交。性交就是将其精液射入到女性的阴道之中,已达到其怀孕的目的,最终造成繁衍,或者说是最终达到繁衍之目的。
  我们知道,一只雄性的狮子霸占着许多的雌性狮子。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野马、猴子、猩猩等等众多的动物之间。这样看来,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而且这个自然规律不知道存在于世界上有多长的时间了,很有可能是有几亿年了吧,或者是更长的时间,总之是没有人能够将此说得清楚。在此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动物是这个样子,也就是一雄多雌?引用一句名言就是“一个茶壶,配了好几个杯子”?
  所谓的繁衍,就是必须得有非常有益于繁衍的大量的有利因素存在才可以,否则就无法正常的繁衍。所谓的非常有益于繁衍的大量的有利因素之一就是将非常有益于繁衍的基因保留以及续存下去。那怎样才能够将非常有益于繁衍的基因保留以及续存下去呢?那就是首先通过雄性间交配权的争夺,也就是交配权的竞争。既然是争夺与竞争,自然是优胜劣汰了,这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胜者自然就是强者,强者所携带的基因自然是最有益于物种的繁衍生息了。为了使强者的基因更多的留在雌体身上供物种更好的繁衍之用,也就是所谓能够使强者的精液射进更多雌性的阴道之中,所以才会生有了一个雄性霸占多个雌性的现象。说到底,这种现象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换言之,各种的物种就是依靠这种的自然规律才得以能够繁衍生息下来,而且是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年是这样的生活了,不是吗?
  作为人,也是诸多物种的一部分,同样,他也离不开物种基本繁衍生息的自然规律。换言之,人的优良基因如果能够很好的续延下去的话,对于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也是有益无害的,同时也是离不开的,难道不是吗?那怎样才能够将人类的优良基因很好的延续下去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像其他的物种所使用的方法一个样子,将含有优良基因的精液射入到更多女性的阴道之中......。
  作为其它动物,交配权争夺胜者的精液里含有最有益于其繁衍生息的基因。作为人,是谁的精液里面含有最有益于繁衍生息的基因呢?那自然也是人中的强者,人之中的强者究竟是谁呢?按照人类的自然规律来讲,应该是最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那一部分人。这一类的人,按照《关雎》的定义就是君子。既然如此,作为君子当然是“好逑”了,也就是总想将自己的精液射入到更多女性的阴道之中了,难道不是吗?这就是人类与其它物种所遵循的繁衍生息的基本规律所共同的地方。
  孔子说“君子好球”而“不淫”的深刻道理也就是在于此!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为什么“君子好逑”呢?所谓君子,在这里指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为什么呢?因为在性交的方面历来是男性占主动,而女性占被动。这又是为什么呢?是这样的:作为男性,他有性交的主动性,也就是有将精液射入女性阴道的主动性是有益于人类繁衍的,不然,人类的繁衍就会出现重大问题而不能够很好的繁衍。因为只有将男性的精液大量的射入女性的阴道,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繁衍的需要。与男性正相反,女性在性交时,也就是在男性的精液射入其阴道时是十分被动的,这样的被动也是为了人类更好繁衍的需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类为了更好的繁衍,必须是将其最好的基因保留并延续下去,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呢?除了在性交方面保持男性的主动以外,还需要有女性在性交方面的被动。事情是这样的:在性交方面,如果女性像男性一样的主动,她对于男性选择的时间、空间等等,也就是说女性对待携带优良基因男性的选择的时间与空间等等方面就会大大折扣。也可以说,如果女性在性交的方面积极主动或者不加被动,她就很少机会选择到优秀男人的良好的基因。因为女性一旦怀孕,就失去了再次选择优良基因的机会,不是吗?女性为了使持有优良基因优秀男人的精液进入到自己的阴道,它就必须进行选择。而对于性交的被动,恰恰就是女性对经过选择的、持有优良基因优秀男人的精液进入到自己的阴道中的时间与空间等的实际需要。也可以说,持有优良基因优秀男人的精液进入到女人自己的阴道是选择的结果,也是被动的结果。规律是:有被动才会有选择,有选择才会有优良。相反,没有被动就不会有选择,没有选择就不会有优良。这就是女人在性交方面被动的根本原因,也同是在男女关系上被动的根本原因所在!
  由于以上生物学理论,完全可以证明“君子好逑”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我们必须对此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所谓“君子好逑”,它还存在于以下生理学和深度心理学方面的原因。
  作为人,君子无疑是其中的强者。用遗传学的话说就是君子身上所携带的基因是有益于人的繁衍的,作为被动选择型的女性自然是非常的希望这样人的精液射入自己的阴道,这就是所谓的深度心理学,这种深度心理学意义上的举动一般不易被人所察觉。由于以上男女所作的共同的努力,所以才造成了“君子好逑”的客观现象!
  作为人,他与其它的动物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之一就是发情期的问题。据说,世界上只有人类是具有长期的、不间断发情期的。换言之,人,特别是男人,自从性成熟以后直至失去性能力,这整个阶段都是发情期,他随时可以将自己生殖器插入女性的阴道之中完成射精,据说这个时间可以连续40多年之久。从这个生物学的意义上说,也是为了首先是人,然后是君子的所谓“好逑”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依据。
  作为一个男人,他可能有近50年的性能力。所谓性能力,就是可以将其生殖器插入女性阴道之中后完成射精。就是由于这一点,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男人,据说理论上一生可以射出的精液能够达到近百公斤。由于人类具备这样生殖能力的生理特点,也为首先作为人,其次是为君子的“好逑”提供了人的生理上的保证。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所谓好逑,得有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女性。如果没有女性的话,所谓好逑也不会成立。也可以说,对于好逑来说,必须得有女性的认可与配合,如果没有女性的认可与配合,也就不会有好逑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不妨举例说明。雄性河马对于雌性河马的追求是非常艰苦的,有时会有几匹雄河马同时追求一匹雌河马。这匹雌河马可以连续跑上几个小时,而最后能够跟上它的那匹雄河马被它所选中,成为它交配的对象。这是雌河马对于可以与其交配的雄河马选择的整个过程。
  人类在以上问题方面与河马一样,女性同样也存在着对于男性的选择问题,所区别的是人与河马选择配偶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由于人类远比河马复杂,所以说作为女性选择配偶的方式方法也相对复杂,而决不会只是用跟跑的方式来决定配偶的选择。
  就是在人类的今天,女性选择配偶的条件一般还都是锁定在所谓的人品上面。实质上,所谓的人品,就是一种优良的德行。而这种所谓优良的德行,一般都是存在君子身上。这样下来,君子本身就好逑,而作为君子好逑对象的女性也是非常乐意选择君子的好逑。一来二去所谓的“君子好逑”就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和演变成一种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的自然规律最后成为一种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按照儒家的定义,君子就是成德之名。所谓成德,就是具备了相当的德行。
  按照现代医学科学的理论,人的健康最终是来自人的心理健康。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众多的长寿老人的经验之中得到证实。据这么多长寿的老年人讲,他们长寿的首要因素就是心胸豁达,所谓的心胸豁达就是良好心理素质的最突出的表现。我们知道,良好德行的结果之一就是心胸豁达。所以说,只要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心胸豁达是他的必然之一。既然心胸豁达,一般情况之下,这个人的寿命就会长于普通人。寿命长于一般人,自然他的身体就会比较健康。有了比较健康的身体,反过来又非常利于君子的“好逑”,所以说,所谓的“君子好逑”是多方面形成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君子好逑”不是一个简单的客观现象,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现象,它包含了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深度心理学等等众多学科的指示。对此我们决不能够抱有简单,愚昧的态度。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按照儒家的定义,君子就是成德之名。所谓成德,就是具备了相当的德行。
  按照现代医学科学的理论,人的健康最终是来自人的心理健康。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众多的长寿老人的经验之中得到证实。据这么多长寿的老年人讲,他们长寿的首要因素就是心胸豁达,所谓的心胸豁达就是良好心理素质最突出的表现。我们知道,良好德行的结果之一就是心胸豁达。所以说,只要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心胸豁达是他的必然之一。既然心胸豁达,一般情况之下,这个人的寿命就会长于普通人。寿命长于一般人,自然他的身体就会比较健康。有了比较健康的身体,反过来又非常利于君子的“好逑”,所以说,所谓的“君子好逑”是多方面形成的。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君子好逑”不是一个简单的客观现象,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综合的社会现象,它包含了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深度心理学等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对此我们决不能够抱有简单,愚昧的态度。
  (因为以上将知识错打为指示,所以改过后补发一帖,抱歉!)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按照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君子有不是一种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君子有很多能力,这些能力表现在生活上就显得比较的方便与主动。而这些诸多的有利条件,为吸引女性的注意提供了机会。同时,这些生活能力极强的君子,也是女性钟情的对象。这样,“君子好逑”便更加得顺畅了。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没有人能够可以改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我国,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都是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些自然的规律,而且是非常的尊重这些自然规律,是由着这些自然规律来办事情的,所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诚然,无论是谁,只要是违反了自然规律,一定会受到其自然规律的惩罚,而自然规律本身则毫发无损。
  我们知道,古时的帝王有“三宫六院”,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当然,我国的帝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帝王之所以妻妾成群,本身也是一个复杂体,也不是一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但是,帝王之所以妻妾成群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君子好逑”的问题。我们说,事实上也是这个样子,一般情况下,帝王是君子不疑。但是,既然是君子,他就会有“好逑”的问题。一个是帝王,一个是君子好逑,这如何是好?因为君子好逑是人的本性,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既然如此难道会让一个“君子好逑”的帝王随便到处留下“龙种”吗?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既然改变不了帝王君子好逑的本性,还不如就给他建立所谓的“三宫六院”。如此这般,既可以使帝王君子好逑,又解决了正统的问题,所以说,帝王的妻妾成群就是这样产生的。
  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君子,他们“好逑”的问题如何解决呢?纳妾。纳妾制度的形成,从根本上讲就是君子好逑使然,难道不是吗?其实,作为一般的男人,处于生理的原因,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好逑”的问题,怎么办呢?建立妓女制度。其实,从根本上讲,妓女制度的建立,就是由于男人的“好逑”使然,难道不是吗?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说说“君子好逑”。
  “君子好逑”的自然规律不仅仅是适宜于我国,它也同样适宜于西方以及许多的伊斯兰世界。
  其实,就是在今天,诸多的伊斯兰教国家仍然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所谓一夫多妻制,说到底,就是由于所谓“君子好逑”的自然规律所造成的,所以此不赘言。
  西方世界所信仰的基本都是基督教,由于神在几千年前就说过要一夫一妻,亚当和夏娃也是一夫一妻,所以基督教国家就实行一夫一妻制。这是上帝的声音,谁对此也是没有办法。但是,上帝还说过男女可以离婚。由于这个原因,离婚对于很多的西方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尽管基督教中的天主教规规定男女不可以离婚,但是他们的婚外恋却很丰富,对此称作为浪漫!
  作为德国的前总理,施罗德就目前而言可以结五次婚,有过六位妻子;美国前总统里根,一生也有过多位的妻子;当然,同样的现象在西方国家是非常的普遍。
  法国是天主教国家,但是,法兰西的浪漫是在全世界出了大名的,此不赘言。
  就是在今天,有许多的西方国家仍然存在与妓女制度,譬如荷兰、意大利、美国等等国家。
  综上所述,无论是离婚---再婚,可以造成事实上的“一夫多妻”以外;所谓“浪漫”的本质也是“一夫多妻”;当然妓女制度的实行其本质也是“一夫多妻”。这些所谓“一夫多妻”的现象的产生,说到底,其本质就是“君子好逑”的自然规律所为,难道不是吗?
  所以说,只要是人类,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逃不过“君子好逑”自然规律的限制与约束。所不同的是,形式上有些区别罢了。
  作为我国的今天,由于执政者的愚昧和无知,他们将我国传统的“君子好逑”的价值系统毫无道理的全面破坏了,又去盲目学习西方的“一夫一妻制”。其结果是:西方的“一夫一妻制”是“学”来了,但是对于人家的“离婚制”与“浪漫”却消化不良。因为在我国,他的价值观是妻妾可以,但“离婚”与“浪漫”为不齿。所以说,现在的情况是整个一“四不像”;既不中,也不洋;上不去,下不来;又不得不被动的接受“君子好逑”之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乱成一团,好生热闹!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曾经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里的全部内容都是无邪的。换言之,《诗经》里的全部内容都是正义的。既然如此,“君子好逑”是《诗经》的内容,自然是正义无疑了。
  此外,孔子还说“《关雎》,乐而不淫,......”。《关雎》中能够与“淫”有联系的语句可能就是“君子好逑”,但是孔子却说“不淫”。按孔子这样的讲来,“君子好逑”既是不淫,又是正义,难道不是吗?
  事实上,“君子好逑”是自然规律,面对这样的自然规律,孔子自然说是不淫与正义了,不是吗?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所谓哀,就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所谓伤,就是哀的并不过分。
  我们知道,“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确是悲哀,但是仅此而已。如果再过分,就是伤了。如果是伤,就有可能会出现麻烦了。
  以上我们曾经说过,一般情况下的男人因为其生理的原因都是“好逑”的,这是自然规律。就因为是自然规律,所以才会出现“求之不得”的现象。“求之不得”,自然就会“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了,这很正常。按照孔子思想,这就是哀。如果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哀仅此而已,控制在此范围,它还不会发生危害,因为仅是哀嘛!如果将哀过分,变成为伤,就有可能会出现大问题。我们知道,作为男人如果是“求之不得”,再加上控制得不好,就有可能发生各种危险。就是在今天,男人因为“求之不得”而发生的各种各样伤害的问题还少吗?譬如杀害,伤残等等。所以孔子说“哀而不伤”。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会伤,所谓哀伤是也。我们今人所常用的哀伤一词的来源就是出自孔子“哀而不伤”的这一句话。
  我们知道,哀的根源出自“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所谓“求之不得”的根本原因就是“逑”,因为“逑”是男人的基本生理诉求。按照生理学意义来讲,“逑”是排他的,也就是因为每个男人都希望占有一群的女人。在这一点上,与其它的雄性动物希望占有许多的雌性动物是一样的。每一个男性都希望占有很多的女性,即便是一个女性,也会同时被几个男人所希望占有,这样就必然会发生之间的冲突,有冲突自然就会有伤亡,这就是孔子所说“伤”的原因。
  孔子在此告诉我们“哀而不伤”,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握好哀的分寸,控制好自己,千万不要伤害自己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