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八佾第一章。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佾---(yi逸)舞蹈的行列。
  季氏----鲁大夫季孙氏。
  谓----谈论。
  大意:孔子谈论季氏,说:“[他竟敢]在自家的庭院中用八佾舞蹈,如果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那还有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关于“八佾”
  八佾(yi逸)----奏乐舞蹈的行列。佾是列、行的意思。一佾是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够用八佾,诸侯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够用四佾,而他却用八佾,在孔子看来,这是破坏周礼的大逆不道的行为。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了,在此就不作解释了。
  从孔子的这一段对于季氏的谈论中,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感觉到孔子对其的愤怒之情,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以前曾经反复的谈到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说到底就是秩序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了礼,也就是没有了秩序,那这个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礼是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五常”之一。
  我们知道,从根本上讲,人是群居的。按照目前世界上众多动物的生存规律来看,凡是群居的动物必然有其头领。这是自然规律,对此,无论是谁都奈何不得,不是吗?既然人类必然也有其头领,那也必然会生出一套维护其头领的自然规律,不然人类有头领的自然规律就不可能正常的运作,这是相辅相成自然规律的配套行为,同样也是没有人能够奈何得了,不是吗?
  从几千年来的社会实践来看,礼,也就是秩序,是维护群居人类头领的十分有效的方式。如果要是破坏了这个方式,实际上就是破坏了人类社会必须有头领的这个自然规律。
  实质上,作为人类本身是无法从根本上破坏其必须有头领这个自然规律的,如果说一定要破坏,也只是能够造成一定的混乱而已。
  季氏的行为之所以造成孔子的十分愤怒,其原因就是因为季氏严重破坏了非头领对于头领的自然规律,而有可能对其群体造成混乱。
  差别,是区别头领与非头领的重要的标志。换言之,如果没有差别,就无法体现与标志头领。既然如此,头领也就没有意义了。为什么各个国家的头脑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头领的问题所限制。
  我们要理解孔子这段话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要理解孔子对待季氏破坏头领规律的行为,进而有可能会造成的社会混乱所表示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