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还是接着谈翻版吧!
  
  刘心武、易中天与于丹等人无论走上“百家讲坛”,还是出书,都是为了媚俗,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媚俗的时代,媚了俗就有听众,就有读者,就能名利双收。
  欲媚俗,就得将古代精典文化作品翻成现代版,翻版的方法就是折散过去文化的全部结构,以期从中找到合适的材料。刘心武是拆散了《红楼梦》全部结构,从中找到了秦可卿这么个由头,然后经营他的“大众红学”;易中天从《三国演义》中找到曹操等历史人物为他“品三国”的由头;于丹则从《论语》上找到“回归内心”的由头。然后易中天与于丹再去给“大众读者”制造出“大众文化。
  
  这种制造大众文化的方式原本是以媚俗为目的的,怎么能不错误百出呢?
  
  最不能容忍的错误是人文精神的丧失,在古典文化翻版成大众文化的过程中,丧失了人文精神,不是易中天与于丹二教授丧失了人文精神,他们恐怕原本就没有什么人文精神,我指的是由于翻版,使古典文化丧失了人文精神。
  
  易中天教授在《品人录》一书中,将武则天、曹操等人归结为“最优秀最杰出”的英雄豪杰,并且还为这两位灭绝人性的暴君辩护,易中天教授写道:“如果曹操为人忠厚老实,武则天也心慈手软,他们确实不会留下骂名,但他们的前途却渺茫,他们的事业不会成功。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未必会有什么保障,曹操也许会在那乱世死于非命。武则天则只能在感业寺里了此一生。这难道就不是悲剧吗?”
  
  按照易教授的说法,曹操和武则天为了使个人不产生悲剧,那就去给社会和国家酿造悲剧吧!
  
  武则天为了个人夺取帝位,先后谋杀了近百人,其中有她自己的亲人23个(包括她的两个亲生儿子),还有李治家族的34人。这样一个杀人成性的残忍凶手,被易中天教授称赞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高明的政治家”。她的心狠手毒、阴险狡诈、野蛮残忍、专横霸道、残杀无辜的卑鄙行为,被易中天教授吹捧为“伟大的革命”和“历史创举”。
  
  易中天教授的价值标准是什么?
  
  显然易教授是站在假、恶、丑一面,为假、恶丑大唱赞歌。真、善、美与他无缘。于丹教授从不讲“公正”与“合理”,从不讲假、恶、丑与真、善、美的对立。根本就没有什么人文追求可言。例如她曾在书中讲到下面这个故事:我记得大学英语课本上,有一则西方哲人写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
  
  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他很苦闷。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来了。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迫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
  
  故事中的老汉并不想弄清那个被追捕的人的真实身份,只是认为那人是眼下需要帮助的人。那个人“浑身是血”,又被追捕,很可能是个杀人凶手,但老汉不管他是不是凶手,也要救他。这虽然是个拿来说事的寓言似的故事,但也能反映出引用者的价值观。于丹根本不分黑白对错,无论什么人,她都认为只要“回到内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