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西域玉门》(中央乐团合唱团CD中):歌曲的欣赏,疑问和感慨……[原创]
我不久前下载到中央乐团合唱团《无伴奏合唱歌曲辑》CD(试听版歌曲),其中有一首《05 西域玉门》颇不平常。我先把它附录于后:(CD的目录见帖子后面所附屏幕截图)

之所说它“不寻常”:我当初听去,感觉其旋律奇特(似乎极接近所谓“梵呗”)因而殊难与歌名《西域玉门》彼此联想;按:中华传统文化中,“玉门”一词基本用其“边关”涵义,而“西域”的宗教呢,信佛远非主流,倒波斯、中亚方向流传而来的伊斯兰教一直十分强势。
这是我说的“不寻常”之一。
(注:“梵呗”,原意为佛教经文中的赞偈;后来也泛指一般赞颂佛经,或通常寺庙等处传出的诵经声)
“不寻常”之二:经我反复、仔细聆听分辨,并结合搜索考证,终于辨明了歌词。其歌词如下:
@@@@@@@@@@@@@@@@@@@@@@@@@@@@@@@@@@@@@@@@@@
昔日有个目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
借问灵山有多少路?/阿弥陀佛
有十万八千有余零/有十万八千有余零。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歌词尚有下阙,词全同、合唱类同,此处从略)
@@@@@@@@@@@@@@@@@@@@@@@@@@@@@@@@@@@@@@@@@@
从歌词看,这里的主题至少依托(或者关联)于佛教故事“目莲救母”……
于是其旋律何以如此肖似“梵呗”便不难理解了;从听众的感受来说,那抑扬顿挫的梵唱声中,“亲临地狱门”而又一转“借问灵山有多少路”,音调沉缓、一唱三叹、颂佛反复——似乎虽存淡淡迷茫,更多的是折射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之坚毅与执着;那坚毅力的源头固然在虔诚到了极致的信仰,更在赤子孝孺之心;拳拳赤子之心会当升华天界、一似先前初出道“目莲僧”之孝感天地而大愿终得遂;遥想“亲临地狱门”的当时,应该已经隐约环绕着,流动且微微闪烁着佛光彩晕,皇天后土赋予之神圣光华……
这也许正是原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吧?……
似乎还可以更深想一层……
从歌曲本身推想开去:“西域玉门”这么个歌名实在太令人好奇了: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会不会是“误拟”,比方说,来源于该歌曲第一句朦胧听去导致的“穿凿附会”呢?(昔日->“西域”;(地)狱门->“玉门”?从那歌曲第一句的发音特征看:不无可能罢?……)
如果是这样,那么:【1】暗示存在这么一个事实,似乎:编辑制作该CD的厂商先前得到的歌曲文件标题是缺失的。
按:这不是不可能的。细细品来,该歌曲其实更像是某作品的一个局部或者片段,本来就没有独立的“歌曲名”……
那么,我很想知道: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哪位朋友们知道这个,请告诉我,呵呵~~
【2】编辑、制作以及(各论坛:包括比较专业的论坛)后来辗转推介绍该CD:这一连串过程,自然涉及、面对过众多音乐人材、业内高手……
那么,尴尬便跟着来了:旋律挟带如此明显的“梵呗痕迹”:这必非偶然、当属作曲者有意为之;而众多音乐内行们的听觉当然也是足够敏锐、不大可能忽略掉这样“浓重”的佛教气息;尽管如此,《西域玉门》这么个不伦不类的歌名却依旧被认可、且一直流传至今,似乎无人置疑——至少,网络上搜索不到异议或者探讨的文字。这其间,像是给我们暗示了某种道理……
感慨啊!看来这至少是(我们看见的这一奇异事实的)合理解读之一:对音乐作品(哪怕是粗浅的)理解也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么轻易;说白了:即算是音乐内行,在·不·知·道·歌·词·的·情·形·下,也会有“意境”难明的时候……
那么,对于我们这样的一般民众,或者说音乐爱好者来说,歌曲的“歌词”是不是更显得无比重要、不可或缺了呢?进一步推论:对于一些西洋歌剧等的选曲,近些年来“意大利文演唱”之风日盛、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我想说:我们的艺术家们是否也应该替绝大多数听众想一想、也设法提供点“中文歌词演唱版”,以帮助绝大众听懂、理解从而更由衷地热爱这些“欧洲经典”、人类艺术瑰宝呢……【附录:下面这屏幕截图取自《中国音乐网->北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