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政第二十一章。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有人。
谓----说。
奚(xi西)----疑问词,相当于为什么。
《书》----指《尚书》。
大意: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将这种道理应用于政治’,也就是参与政事了,为什么非得要做官才为参与政治呢?”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一章共有35个字,除去问话与孔子的引用,孔子共说了9个字。
很简单,孔子所说几个字的中心思想就是:只要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等于为政了。
孔子之所以这样说的理论基础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政者正也。”
按照孔子思想,政就等于正。因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就是最大的正,所以说也就等于政。
从另一方面讲,政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在民众间落实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价值观念,以期广大的民众都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
我们想问的就是:今天的政党、政府,是在广大的群众中推广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政”吗?这些政党、政府中的人是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呢?这些政党、政府中的人是怎样为的“政”呢?
为政第二十二章。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哉?”
輗(ni泥)----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销子。
軏(yue月)----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销子。
没有它们,大、小车就不能行走。
大意: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靠什么行走呢?”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哉?”
信,是儒家“五德”之一,也是孔子经常强调的一个价值系统。信的应用对象无非就是团体与个人,孔子在此所强调的信是指个人而言。
所谓信的核心,就是言之有实。
为什么孔子要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呢?
人,需要有社会交往。人的社会交往说到底无非就是言语与行动的交往,在这些的交往中,实是最为重要的。在人的社会交往中,如果没有了实,就会带来以下问题:1、言语与行动使人无法相信。2、无法正常的交易。3、造成物质、时间、机会等成本的巨大损失。4、破坏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此外,朴素地说,没有一个团体与个人喜欢与言而无信的人交往,难道不是吗?
在一个社会中,明白信的好处与无信的坏处的人不在少数,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不讲信誉呢?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不讲信誉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利益,也可以说,追逐利益,可以使人们丧失信誉。要想解决“信”的问题,无论是团体或者是个人,甚至是政党与国家,首先要解决的是利益的问题。如果利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信”的问题就非常难以解决。
孔子所说的大、小车的輗与軏,其实质就是利益。如果利益的问题解决好了,那这个大、小车就有了輗与軏,它们就可以行走了。如果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这个大、小车的輗与軏就不存在了,那它们自然也就无法行走了。
那如何解决利益的问题呢?对此,我们以后可以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