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十七章。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孔子学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
干----求。
禄----仕者之奉。
阙----这里同“缺”,有保留、回避的意思。
寡尤----寡,少。尤,过错。
大意:“子张向孔子请教获得官职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一些,又可疑的地方,保留在心里,对那些有把握的部分,谨慎的说出来,就可以减少错误。多看一些,有可疑的地方,保留在心里,对那些有把握的部分,谨慎的去实行,就可以减少后悔。言语少错误,行为少后悔,俸禄就在其中了。”
“子张学干禄。”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学习如何获得官职和俸禄的方法,这本身就非常的有意思。
在今天,如果谁要是学习和请教如何获得官职和俸禄的方法,一定会被认为是有病,难道不是吗?这恰恰反映了今日社会的虚伪和龌龊,明明心里面非常地想如何才能够有官职和俸禄,但是表面上却装得不以为然,真是肮脏极和卑鄙了。
其实,作为一个仕,今天来讲就是一个公务员,人人都有权力去寻求,这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不是吗?去寻求就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这不是很正常吗?所以说,孔子及其儒家是非常的务实的,一点也不虚伪,去和大家共同的研讨如何才能够获得官职和俸禄,与国家、与个人难道不都是很有益的吗?
孔子教给我们后人的这种获得官职和俸禄的方法,已经使用了两千多年了,至今还是在不断的使用它,只不过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天天在这样做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
今天的干部这个词,大概就是从“干禄”而演变过来的吧!
从今天的现实来看,每一个有志于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等相关工作的人,都应该认认真真的学习孔子的这一段教导,绝对的金声玉振,绝对的不二法门!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闻阙疑。”
所谓多闻,闻就是听的意思。多闻,就是多听。所谓多听,就是听的越多越好。诚然,听对于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并没有特别的负担。所以说,听得多了并没有什么不好。
当然,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多闻”,也就是多听,是在求官职与俸禄的范围之内。但是我认为,即便是如此,也不能够限定多听的范围,而是将这个范围扩张的越大越好。也可以说,作为一个求官职与俸禄的人应该是听得越多越好,而不要对其所听的范围进行限定。
多听,实际上就是尽量多的收集信息。这好比电脑上的内存,它的容量越大,储存的内容就越多。所以说,作为一个求官职和俸禄的人,就应该有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内存才可以,这样才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也就是能够可以多听。
养成一个多听的习惯实在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即便你不是一个求官职与俸禄的人。这个好的习惯可以为你提供非常充足的信息量,进而为你的决策创造出庞大的基础条件。
其实养成一个多听的习惯并不是多么样的困难,只要是我们对此能够上心,多听很快就能够做得到。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多闻阙疑。”
阙,在此有缺的意思。阙疑,就是缺少疑的意思。缺少疑的意思里面又有将疑回避或者保留起来的意思。所以说,“多闻阙疑”的真正意思就是尽可能的去多听,然后将所疑惑的部分保留起来,或者是将其放在一边进行回避。
所谓的疑惑是因人而异的,你认为是疑惑就可以了,你就可以将其放在一边保留起来即可。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慎言其馀。”
一定要多听,将有疑惑的部分先放在心的一边保留起来,其余的要非常谨慎的说出来,这就是“慎言其馀”的确切含义。
怎样才能够做到“慎言其馀”呢?“慎言其馀”绝不是不言其余,也不是只言其余,更不是乱言其余,而一定是“慎言其馀”。
所谓“慎言其馀”,关键在于“慎”。所谓慎,就是谨慎、慎重。也就是说,“言其馀”之时一定要保持谨慎和慎重的态度,否则就失去了“慎言其馀”的意义了。
如何把握“慎言其馀”的“慎”呢?所谓谨慎与慎重,就是要小心翼翼,多注意观察语境,多想一想言之后果。当然,这样做不等于不言了,如果是不说话了,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慎言其馀”的意义了。
“慎言其馀”的另一层意义是:即便是已经谨慎与慎重了,同时也充分观察语境和知晓言之后果了,但还是要“言其馀”。
说到底,“慎言其馀”的“慎”之作用,就是对“言其馀”设立一个控制系统,以防“言其馀”时出现失控的现象。
“慎言其馀”的“言”,在今天看来有两个表述的方式。一为说;二为写。在孔子年代,书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孔子的作为“言”的方式主要就是说了。可孔子以后的年代就不同了,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及见解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在纸张之上;到了今天的时代,文字的表述方式就更为的丰富了,譬如电脑、手机等等。所以说,我们今天“言”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了。对于“言”来说,无论是哪一种表达式,它都有一个如何使用语言与文字表达的问题。这问题就来了,我们究竟是选择哪一种的语言与文字来表达“其馀”呢?是用激烈的呢?还是用平缓的呢?等等。当然,这个问题又与“慎”产生了联系,也可以说,“慎”是能够对“言”的表述方式构成影响的。
总而言之,对待“其馀”,一定要“慎言”才好!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则寡尤。”
则,在这里有原则、一定的意思。
寡,就是少的意思。
尤,就是过错。
大意是“一定就很少过错。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就一定会少有过错。
现在我们可以清楚了,孔子所说的“多闻阙疑,慎言其馀”最终的目的是减少由于说话或者是言语所造成的错误。反言之,你如果是要想减少由于言语所造成的错误,那你就要“慎言其馀”。要做到“慎言其馀”,那就要“多闻阙疑”,这是一个如何减少言语错误的逻辑链条,缺一不可。
我们知道,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总和里有相当一部分是言语的错误,而言语错误的总量与强度可以对一个人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不是吗?
作为一个人,他一生之中所犯的错误越少,他对于自己与社会越有益,反之,却对于自己与社会越有害,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于一个仕或者是今天的公务员来说,难道不更是如此吗?再者说,对于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来讲,它是万分的需要那种很少犯言语错误的仕或是公务员,而不是需要那种经常不断犯言语错误的仕或者是公务员。同时,二者对于社会来讲,它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
此外,对于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来讲,它是会非常积极、非常渴望地为这些言语很少错误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而不是给那些说话就犯错误的人创造工作岗位,难道不是吗?既然如此,“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难道不是求得官职与俸禄的最好的办法吗?难道社会的各界不是急切的需要说话很少犯错误的人吗?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
“则寡尤。”
为什么会“则寡尤”?
我么知道,“则寡尤”依赖于“慎言其馀”。而“慎言其馀”又依赖于“多闻阙疑”。
要“则寡尤”,首先要“多闻”。“多闻”虽然不是很难做到,但也决非是唾手可得,这样的意识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养成。
相对于“多闻”,“阙疑”却比较困难。因为要“阙疑”,得首先要识别什么是疑。识别疑的能力可不是随便就可以掌握的,它的需要比较艰苦的学习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才能够具备。在此,有一个多、快、好、省的办法,那就是学习孔子思想;孔子思想会告诉你大量的识别疑惑的方法。之后,再去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这样,你的识别疑惑的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具备了比较强的识别疑惑的能力只是一个基础,如果没有“慎言其馀”的能力,也不会出现“则寡尤”的效果。“慎言其馀”是将不疑惑的部分谨慎的说出来,而不是随便就将什么说出来。如果是这个样子,“则寡尤”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说,“则寡尤”是一个结果,而它的枝干和底根就是“慎言其馀”和“多闻阙疑”。
“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
“多见阙殆。”
殆----疑惑。
多见,就是多看的意思。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养成多闻的习惯,还要养成多见的习惯。养成多看的习惯可以从非常小的事情上做起,譬如看看马路上都是跑得什么牌子的汽车?这些不同牌子的汽车都是什么类型的等等;看看路边修鞋匠是如何修理皮鞋的,他使用的缝纫机是与我们所使用的家用缝纫机有何不同等等。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不起眼的、非常小的,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我们有养成“多见:这样好习惯的决心,我们就一定会有“多见”的好习惯。
一旦养成了“多见”的好习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社会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又会反过来为你的工作、学习等提供诸多的方便。
我们有许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显得非常的不敏感,甚至是非常的麻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双聪慧的耳朵和一对敏锐的眼睛,难道不是吗?
“阙殆”就是将你看到的全部中把疑惑的不分保留起来,当然也可以将其保留在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