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政第十七章。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诲----教导。
  女----读音、字义均为汝,即你的意思。
  之----代所知道。
  知----知道,或者是明白。
  是知也的知----同智。
  大意:孔子说:“仲由!我来教导你什么为知道(明白)!知道(明白)就说知道(明白),不知道(不明白)就说不知道(不明白)。这才是聪明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就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无法做到。其无法做到的原因大概是不晓得其中的益处于危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益处:1、这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老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总是能够使人受益而不会使人受害,这是古老的定律使然。2、可以引起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可能。3、不会出现误导甚至是欺骗现象。
  不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条去做的危害:1、如果将知道说为不知道,将不知道说为知道,将无法提供准确的信息。2、如果将知道说为不知道,将不知道说为知道,就如同愚蠢一个样。3、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将无法立足于社会生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按照孔子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最聪明的。相对来说,“知之为知之”比较容易做到,而“不知为不知”做起来却比较困难。换言之,就是“不知为不知”阻碍了我们做一个聪明人的步伐。也可以说,做不到“不知为不知”就不是一个聪明人。
  要真正做到“不知为不知”也不是那么的容易,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敏感的场合,它会摧残你的自尊心,甚至会使你常常还下不了台,另外还要克服自己的虚荣心。其实,抱着一个老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也可以解决“不知为不知”的问题。总而言之,你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你必须就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否则,你永远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对,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