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政第十六章。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攻----攻读、钻研。异端----异端邪说。斯----这。
大意:钻研异端邪说,这就是祸害了。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孔子在这里说了几个概念:1、攻。2、异端、3、害。
将攻,也就是将攻读、钻研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它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是将其用在了异端上,就有祸害了。
什么可称之为异端呢?总体来说,从人类有史以来至今天的几千年来看,中国的儒、释、道,世界上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等应该不属于异端。
更准确地说,凡是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一切均不属于异端,凡是无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言行的均属于异端。
我们还可以用反论或者是反证的方法来证明异端。按照孔子思想,所谓异端应该是有祸害结果的才算是异端。从这格意义上说,我们寻找祸害结果就是了。从今天的现实来说,“三五反”、“大跃进”“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是祸害吗?如果是祸害,那M“思想”、ML“主义”就是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异端,难道不是吗?如果M“思想”、ML“主义”不是异端,那世界上还有异端吗?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按照孔子思想,只要是“攻乎异端”必然“斯害也已”,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而不是你是否接受或者认可的问题。
以上曾经说过,关于异端的定义就是看是否有益于我们人类的繁衍生息。有益于的,就不是异端。不宜于的必然就是异端。这个异就异在了此处,如果是端,那就说明这个异端已经到了无益于我们人类的繁衍生息的极端。钻研这样的异端难道能够没有祸害吗?有祸害是一定的,如果没有祸害那倒真是奇怪了。譬如,整天价钻研如何吸毒的问题,请问:难道会没有祸害吗?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益于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言行比比皆是,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多做多说有益于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言语和行动。更不要去钻研什么无益于我们人类繁衍生息的异端,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够越来越好,难道不是吗?
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好不只是说上一说,而是靠每一个人都努力的去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不“攻乎异端”。不“攻乎异端”了,祸害也就少了,我们生活中的祸害少了,生活不就自然好了吗?实践证明,现在没有M时代的“攻乎异端”了,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是比那个“攻乎异端”时代要好得多吗?如果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攻乎异端”的社会,同样,我们还是会遭受M时代那样的因“攻乎异端”而产生的祸害。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也许有许许多多的人就不会去“攻乎异端”了,但愿如此!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按照孔子思想,“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是没有问题的,它是一个因果、逻辑的关系。
我们试问:“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会不会因人而异?换言之,会不会因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主体变化而它的危害程度也随之而变化呢?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如果是一个纯粹个人的行为,大概只是对于他自己产生后果;如果是一个家族的领袖人物,可能就会对于这个家族产生后果;如果是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或是一个执政的政党呢?那一定会对于这个国家和人民产生后果,难道不是吗?《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为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按此道理,执政党一家仁,整个国家就会兴仁;如果执政党一家不仁,那整个国家就会不兴仁,难道不是吗?。如果M贼“一人贪戾”便会“一国作乱”,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这难道不是“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吗?“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M贼帅天下作恶,而民从之,难道不是吗?
所以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后果是因人而异的,职位越高,地位越重,它祸害的强度与力度就会越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