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十二章。
子曰:“君子不器。”
器----器具。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
“君子不器。”
孔子在这里讲了两个价值系统,一君子,二不器,而不器与君子之间又是逻辑关系。没有君子就没有不器,既然不器,就一定是君子。如果是器了,那他一定不是一个君子。对,就是这样。
我们知道,孔子给君子创造和赋予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意义,也可以说,君子是由许许多多不同标准的所作所为构成的。孔子所讲的“君子不器”实际上既是君子的标准,又是君子的所作所为与功能。
孔子的学生们在编纂《论语》时,将孔子带有君子论述的两段语录分别固定在其首章、首篇和末章、末篇,即:《学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尧曰》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由此可见孔子及其弟子们对君子格外的崇敬、敬重与青睐。
不器的意思就是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的功能。
器具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具有一种功能,尤其是在孔子所生活的年代,即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一个器具具有多种功能的现象也是非常少见的,这是我们所都能够理解的。当然,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一个器具是否具备一个功能对于孔子的这段语录来讲已经显得非常的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不要只有一种用途。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除了君子不要像器具那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的解释以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君子不是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的用途。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个是不要像;另一个是不是像。
孔子讲“君子不器”,为什么“君子不器”呢?
为什么“君子不器”,首先要从君子说起。我们知道,所谓君子,便是成德之名。所谓成德,便是道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什么为道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呢?道德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意味着已经掌握了许多的道德能力,这些道德能力包括真诚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闻一知十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在上述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真诚的能力,如果没有真诚的能力,像学习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闻一知十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都不会有很高的水平,或者说基本不具备这些的能力。
话又说回来,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相当的学习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闻一知十的能力、触类旁通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等,他还会仅仅掌握一种技能吗?他难道不是一个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多才多艺的人吗?既然他是一个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多才多艺的人,难道他还是像器具一样只具备一种功能吗?既然如此,难道他不是一个君子吗?如果这样的人不是君子,那什么样的人可称得上君子呢?
“君子不器。”
孔子讲“君子不器”,这是一个原则、是一个试金石、是一个分水岭。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使用孔子的这个思想去在纷乱的社会生活中来识别人、鉴别人,保证又准、又快、又省。
我们如果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之后就会发现,在某一群人里面,包括学校的同学里面、工作单位的同事里面、一个组织里面,譬如一个业余合唱团、甚至是邻里之间,都会活跃着一些多才多艺的人;这些人可以是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总之,这些人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是什么!譬如:
在某个机械加工企业里面,就有这样的人:车、铣、刨、磨、钳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在某个管弦乐团里面,就有这样的人:他是一个小提琴手,但其它弦乐器的中提琴、大提琴(贝斯)都会演奏。除此之外,他还会演奏管乐器的萨克斯管、打击乐器的定音鼓、钢琴,甚至是乐团的指挥他都可以牛刀小试。
在某个京剧院里,就有这样的人:本行为老生,但小生、花脸、甚至是青衣都可以进行很好的演唱,当然还应该包括他的京胡演奏。
在社会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他会唱歌、跳舞、弹钢琴、打篮球、打乒乓球、游泳等等。不仅如此,他的这些技能还都具有相当的水平。
在社会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人: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可是他就可以隔行大“跳槽”,而且是多次的隔行“大跳”。
我们不继续举例说明了,这已经足够了。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在这些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的人里面绝少有女性出现,或者说基本上没有女性出现。至于其原因,我们不在此细论了。
综上所述,我们按照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去社会生活中对号入座好了。凡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的人基本都是君子。但小人就存在于不是多才多艺、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的这些人里面。
“君子不器。”
怎样才能够做到“君子不器”呢?
在我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当我们见到那些“不器”的人;也就是多才多艺、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是什么的人,往往都是非常的羡慕,甚至都会这样想:如果我有那样的能力就好了!其实,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差距,但这种的差距不是说是恒定的、静止的,这种差距经过努力是可以缩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多才多艺、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是什么的“不器”之能力也是可以掌握的,虽然你的“不器”之能力与这方面的高手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已经基本具备了“不器”的能力。再者说,谁能够保证经过努力就超越不了那些所谓的高手?那些高手不也就是超越了别人才成为高手的吗?
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不器”的人,首先得要达到君子的标准。什么是君子的标准呢?君子的标准我们说的是孔子及儒家所制定的君子之标准,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制定的君子之标准。孔子及儒家所制定的君子之标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孔子身上。所以说,只要我们从《论语》中寻找,就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君子之标准。
知道了君子的标准只是成为“不器”之人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以至于之后的许许多多的步,都是集中在如何按照君子之标准去认认真真的实践。若果真如此,“不器”之人;也就是多才多艺、多面手、万金油、样样通、干什么,像什么、干什么,是什么的“不器”之能力就会悄悄地来到你的身边。
如果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绝不仅仅只是具备“不器”之能力一样的好处,君子的好处大的无边无际!难道不是吗?
“君子不器。”
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问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越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反之则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越弱,不是吗?
一个人是社会的个体,他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基本上是无能为力。换言之,作为一个体,他无法使得社会来适应他,而他必须无条件的去适应社会,尽管适应的方式很多,包括归隐等等。
在个体适应社会的整个过程之中,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与低,对于个人来讲显得十分的重要。因为社会无论如何是存在着竞争的,而竞争的存在它是不在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实际上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与低,对于个体本身来讲能够产生强烈的影响和后果。也可以说,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越高,对个人越有益,相反则越无益。
孔子“君子不器”的思想其实质就是指导个人在充满竞争和纷乱的社会当中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使自己变的更加强壮,进而能够在其中取益,而不是被这个充满竞争和纷乱的社会逼进墙角而最终陷入被动,难道不是吗?
题外话:其实我们目面前对待孔子最重要的态度就是首先看孔子说了什么,要搞清楚孔子说了什么非常的重要,只有彻底搞清楚孔子究竟说了什么,然后我们才可能对孔子采取态度。我相信,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对一生之中每每说出的全都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益无害话语的人,他是会肯定、赞许、推崇和崇敬这个人的。孔子就是这个一生之中每每说出的全都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益无害话语的人,难道不是吗?
可怜现在有许多反对和敌视孔子的人,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孔子究竟说了什么,他们所作的是对一个一生之中每每说出的全都是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益无害话语的人采取反对和敌视的态度,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说他们有良知吗?
“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如果是器呢?也就是这个人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的功能呢?或者说这个人只是会做一件事情,而别的事情基本不会做呢?当然,孔子没有说这样的究竟是什么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人肯定不是君子,因为孔子说了“君子不器。”我认为:虽然孔子没有给那些只是会做一种事情的人定性,但这些人就是小人。
为什么小人就不能够“不器”呢?原因是小人与君子的能力比是有很大不同的。尤其是在真诚上的能力、学习上的能力、举一反三上的能力、闻一知十上的能力、触类旁通上的能力、融会贯通上的能力等等,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小人们是根本无法做到“不器”的,小人与君子比的一大差别就是“器”与“不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