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政第十章。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看。
  其----这个人,或某个人。
  所----代人。
  以----所作所为。
  观----观察。
  由----从和行的意思。也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意思。
  察----进一步观察。
  安----所乐,安乐的意思。
  人----这个人。
  廋----(sou,一声)藏匿、隐藏的意思。
  大意:孔子说:“看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观察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子做事或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进一步观察他安乐于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人能够隐藏什么呢?这个人能够隐藏什么呢?”
  孔子的这段话的意义是教给我们如何识别人、认识人的方法,非常重要。
  像视察、观察的词根都是出自于孔子的这段话。
  


  “视其所以。”
  这是孔子教给我们如何去观察人、认识人的第一步。
  所谓“视其所以”,就是首先要看这个人的所作所为。
  要看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当然是越全面越好。换言之,掌握这个人所作所为的信息越全面,对这个人的最后判断越有益。
  我认为,不但要将这个人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还要将这个人的所作所为记在心里,以便进一步的观察和认识这个人。


  “观其所由。”
  孔子教给我们认识人的第一种方法是视,也就是看,“视其所以”嘛。
  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第二种认识人的方法,“观其所由。”
  所谓“观”,就比“视”更进一步。所谓“由”,也比“以”更为深刻。
  由是从和行的意思。也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的意思。
  西方哲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人凡是都有目的性”。也可以说,人凡是做事情,最终都是受其目的性所驱使。这个著名的西方哲学观点与孔子的“观其所由”的“由”思想非常一致。换言之,孔子“由”的思想不知要早西方“人凡是都有目的性”的哲学观点多少年。
  要观察清楚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能够将这件不容易的事情变得相对容易,其实也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是努力学习孔子思想。孔子思想的内容非常非常的丰富,他完全可以清楚地告诉你一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察其所安。”
  这是孔子教给我们的第三种认识人的方法。
  “察”在此有细看的意思,较之“视”和“观”就更进一步。
  安,有安乐的意思,安乐当然是安宁、快乐。
  “察其所安”的意义无非就是其一看这个人有没有安乐或者安什么、乐什么,其二看这个人的安乐有多少。
  安乐感是一个强烈的导向,他可以引导一个人去朝着那个方向而努力,甚至是不遗余力。
  


   
  “人焉廋哉?”
  孔子教给我们观察人、认识人的方法就好比是拨开云雾见青天一样,或者说是去一一拨开一个人的衣服,最终可以将这个人拨的精光,他在自己身上什么也藏不住,这就是孔子所讲的“人焉廋哉”的意思。


 
  我们今天频繁使用的视察、观察两个词的词根就是出自孔子的这一段话。
  所谓视察其实就是“视其所以,察其所安”的“缩写”。视察这个词现在是经常用在了领导人的身上,其实它的真正意义是:某些领导人应该对于他所需要的人去“视其所以,察其所安”,以达到“人焉廋哉”的应用效果。但是,我们不知道现在的许多领导人整天价到处视察,而是不是晓得视察的根本含义,也就是视什么、察什么,不是吗?
  所谓观察其实就是“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缩写”。我们整天价使用观察这个个词,我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晓得观什么、察什么,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