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为政第七章。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孔子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
  大意: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今所谓的孝子,都说能够养活父母就可以了。然而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按礼节孝敬父母,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我们今人几乎是天天讲的孝敬二字就是出于孔子的此段语录。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老年人养老主要靠家庭”、“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等等法条的理论渊源都是出自孔子思想。
  孔子的这段话比较容易理解,中心意思就是讲一定要孝敬父母,不然就与养犬马没有区别了。
  我们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诸多方面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领域已经逐步西化,譬如养老问题。
  在西方世界,由于宗教等原因,人们普遍没有大家庭的观念。所以说老年人是不可能在家庭进行养老的,他们的养老问题不是靠家庭而是靠社会来解决的。由于这种社会养老方式的产生,虽然这种社会养老方式有许多的优越性,但它还是从根本上无法完全取代家庭养老的种种优越性,所以有许多人说,西方世界是儿童的天堂,老人的地狱。
  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加之执政党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连续不作为,直接导致了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美德的逐步嬗变与丧失,它的非常严重后果就是我国目前有相当巨大的老年人群体既得不到家庭、又得不到社会的养老,实际上他们还不如犬马之养!
  如果执政党继续在传统文化上不作为,而又没有能力实行大面积的社会养老,我国一定会有更大群体的老年人在更长的时间内得不到很好的养老,甚至是犬马之养!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起自孔子。
  将别家的老人当作自家的老人看待,起自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思想。
  将“四海之内”视为一家人的观念起自孔子的学生子夏的“四海之内皆兄弟”思想。
  在中国,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哪怕是天南海北,都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无需证明便可以得到认可。
  在中国,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哪怕是天南海北,都有将相识或不相识老人们视为一家人的风俗习惯,譬如让自己的儿女称呼其爷爷、奶奶等等。
  在中国,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哪怕是天南海北,都可以相互称呼兄弟、姊妹,甚至是大娘、大伯,等等。
  这些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让西方人看了以后瞠目结舌,他们完全不可以想象,一个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哥哥、姐姐。
  中华民族一家人的优良传统来源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难道不是吗?对此,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理由不尊重孔子及儒家思想呢?我们现在对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顶礼膜拜,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