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富而无骄”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子贡之所以这样说,实质上是为富人们提出了一个比较难于达到的标准和目标。
我们以上讲过,富而有骄是非常容易的,也可以说是不用花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到的。而“富而无骄”则不同,它是需要相当的身心修炼方才可以做到的。
我们知道,所谓的“骄”就是骄横放纵,所谓的骄横放纵,说到底就是一种恶或者是私欲的表现。说起来,这种恶或者是私欲的表现是非常难于克服的。我们常说,人类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人的私欲或者是恶,当然,就某一些人来讲,私欲或者是恶在他们的身上是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但指望私欲或者是恶在他们身上完全消失,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从以上的意义来讲,要想让一个富人完全“无骄”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骄”在这些富人们身上能够相对表现的少一点儿,再少一点儿,仅此而已。
要想让富人们“无骄”,也就是让“骄”在他们的身上表现得少一点儿,是完全有办法的,不过这要涉及到恶与私欲的问题。恶与私欲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在这里研讨恶与私欲的问题,一、肯定会非常的复杂而且还会远离中心思想;二、关于恶与私欲的问题我们以后肯定还会讲解,所以说在此就不深究了。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子贡专门为贫穷与富有之人所制定的做人标准,并希望这些贫穷与富有之人在贫穷的时候,能够非常有尊严的活着而不要去巴结、奉承人,干那些卑屈的行径;在富有的时候也不要骄横放纵,而要时时收敛自己,以防被财富无情的伤害着我们。
“贫而谄,富而骄”不是没有代价的,它是以首先损害到他人为前提的。譬如贫而谄,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如果有人是通过“谄”而获得了利益,那当然是以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为条件的;譬如富而骄,骄横放纵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它是有对象的,这个所谓的对象不就是被骄横放纵所损害的人吗?
我们知道,人是群居的。既然如此,人们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必不可少的联系与往来,为了让众多的人们在必不可少的联系与往来中能够相安无事,儒家提出并发扬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精神。儒家虽然不能够决定并控制每一个人的贫穷与富有,但是儒家试图通过去塑造每一个贫穷与富有的人,进而达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标准和条件,使得这些贫穷与富有的人,当然还包括其他所有的人都能够生活的更加自尊、更加的和谐,不是吗?
子贡之所以问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还是因为对此有些拿捏的不准,但孔子最后给予了肯定,孔子说:“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