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学而第十五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谄(chan,四声。)----巴结、奉承,卑屈之意。乐,音luo,四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澳》篇之言。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大意为: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呢?”孔子说:“还可以,但不如贫穷而仍然快乐,富裕而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指子贡)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以领悟到另一件事。”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所提出的价值观念。
  “贫”、“富”、“骄”都是孔子思想里的重要的价值系统,而这些价值系统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关于贫、富。
  贫与富是相对的。也可以这样说,有贫穷就有富余;有富余就有贫穷。 贫与富是永恒的,。也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人类存在,贫与富就会存在。 贫与富是可以变化的。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永远的贫穷,也没有永远的富裕。
  说到底,贫穷与富裕是人的总体能力的差距,这个差距就好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五个手指不一样长一样,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难道我们有谁可以将每一个人的总体能力都调整为一个样子吗?真是太可笑了,不是吗?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有一部分人贫穷和有一部分人富裕。所谓的共同富裕,那是人为的加工后的效果而根本不是自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