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居无求安。”
  居,居住。求,追求。安,安逸。我们知道,这个“居无求安”是特指君子的。
  孔子的这一整段的话有一个中心或者说是归宿,那就是“好学”。也可以这样说,孔子的整段话中其余的部分都是为了“好学”的这个中心和归宿而服务的。(为了解说方便,我们不妨将“好学”提上来讲)
  既然是君子,还要“好学”,那当然就得“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了,否则怎么能够成为君子和“好学”呢?
  “居无求安”的意义是居住不要追求安逸,与“食无求饱”一样,都是不要将生命的重心全部放在它们的身上,如果不是这个样子,那就根本无法成为一个君子,更谈不上“好学”。
  其实孔子就自称为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孔子说:十室之邑,(一个很小的地方)必有忠信如丘(孔子)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同时,孔子也的确是一个“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人。孔子曾经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gong,二声。由肩至肘的部位。)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大意是: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不也乐在其中吗?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圣人,他说到的,他都做到了。他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都做到了。不仅如此,在很多的方面,他所做到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所说到的,譬如他说自己好学,其实他早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万世师表”了。
  所以说,我们要想成为一位君子且是一个“好学”的人,我们一定要“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否则“食饱”和“居安”一定会将你引向歧途,不但做不了君子和“好学的人,严重时可能还会为此而付出生命及家庭的代价,难道不是吗?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的确,孔子的这句话是针对君子所讲的,是希望君子在这两方面能够有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孔子的这句话对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有相当意义的。
  食有饱,居有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拥有的,这是人性所在,这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我们如果要单纯的追求食有饱,居有安,那问题就来了。我们知道,任何的事物都具有双重性,食求饱、居求安也是同样。如果我们一般的人能够将食求饱、居求安限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之内,那这个食求饱、居求安还不至于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我们将食求饱、居求安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啊呀,这个问题可就非常非常严重了。
  我们知道,在目前的中国,不知有多少的人非常遗憾的没有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最后落得个非常悲惨的下场,究其原因当然非常复杂,但无论原因是多么样的复杂,食求饱,居求安是我们没有走好人生之路落得非常悲惨下场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譬如,几乎是每一个已经受到惩处的,或是还没有受到惩处的腐败分子无一例外的全都是食求饱,居求安的非常积极分子,难道不是吗?换言之,正是将食求饱,居求安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所以这些无以计数的贪官污吏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是命丧黄泉的可耻下场。
  非常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够从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思想中读出食求饱,居求安的各种各样的巨大风险性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避其风险,更好地走完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