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君子食无求饱。”
  无疑,这句话是孔子针对君子而言的,不过,它也不是对一般的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恰恰相反,孔子的这句话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就一般常识来讲,人体对于各种营养成分及热量的需求是有限的,并不是摄取的越多越好。如果过多的营养成分及热量进入人体,不但不会增加健康,反而会损害健康。无数事实证明,现代人的许许多多的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症等等,都是由于“求饱”而造成的。此外,在“求饱”的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酒类,由于过多的饮酒,酒还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损害。所以说,孔子“食无求饱”思想对每一个人来讲完全都是有益无害的,难道不是吗?
  从医学角度来讲,饭后胃要消化食物,胃消化食物就需要大量的血液来帮助,血液集中到胃部,其它脏器的血需求量就会受到影响,我们饭后都喜欢睡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每餐都不要吃的太饱,这对于我们的消化系统和其它相关脏器的正常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对于一个一般的家庭来讲,如果不是贯彻“食无求饱”的节约方针,而是非常善于吃喝,请放心,这个家庭一定不会是一个富裕的家庭,而且也一定会是一个问题多多的家庭,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同样,我们的国家现在之所以暴政不已、腐败不止,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这无数个穷凶极恶、肆无忌惮的大吃大喝的执政党的腐败分子身上。
  一般说来,腐败与大吃大喝是孪生兄弟,有腐败,必有大吃大喝,有大吃大喝,必有腐败。所以说,孔子的“食无求饱”思想在今天还有反腐败、防腐败的显著功能。
  在西方文化中,也就是基督教文化中,是非常反对贪吃的,他们认为贪吃就是罪过,是不可饶恕的。原因就是上帝曾经说过:“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的话。”(《新约.路加福音》)上帝的旨意是对每一个信徒的,而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思想从表面上看是针对君子的,其实是可以对待每一个人的。所以说,上帝的旨意与孔子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君子食无求饱。”
  孔子的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是为君子提出的标准及要求,但是,仅此而已吗?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为什么“求饱”的问题,这个问题无论是对君子否,都会适合于每一个人,因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离不开这个问题。再者说,只有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下一步才能更好的解决“君子食无求饱”的问题。
  我们知道,“求饱”是人类的自然选择,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必须。人如果总是处于饥饿的状态之下,最终会危及我们的生命。
  作为一般的人来讲,他会将“求饱”作为他的终生追求,以保证他的生命。
  “求饱”不是固定并不变的,它是随着外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譬如金钱的增加与减少都会明显的影响“求饱”的程度变化。
  “求饱”还会要求满足自己不断增加的对于各种食物的占有欲,包括各异的佳肴与美酒等等。
  “求饱”还会能够产生炫耀的作用,人通过“求饱”的途径可以显示自己的金钱、地位、权势等等。
  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求饱”不仅仅是生理性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有的时候,在“求饱”的问题上,社会性往往大于生理性。
  从现今看来,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思想从某种层面上还具有古生物学和古遗传学的意义。
  我们知道,人是由猿演变而来的。猿本是生活在热带的食草动物,又加之猿具有非凡的攀爬能力,(猿的生活状况和状态非常相像与今天的黑猩猩和长臂猿)所以说食物对于猿来说根本就不像其它许多的食肉动物那样来得困难,也可以说,食物对于猿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既然如此,当然就可以产生猿的“食无求饱”的可能性了。事实证明,这样的生活方式在我们人类的祖先猿的身上可能延续了几百万年甚至会是更长的时间。从遗传学上讲,猿的这些生存方式的深刻影响及烙印肯定会嵌入基因而遗传下来,且不可避免的留在了我们今天人类的体内。所以说,我们今天人类的体内存有“食无求饱”潜意识行为也是不足为怪的。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是我们人类在进化中所出现的“食无求饱”与否的一个非常正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