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最后罗嗦一下,为什么孔子会失败呢?
  
   我们说,在分封制的经济体系下,注定了君王们无所作为,要被实力激增的卿大夫家族所架空和威胁。老子于是强调君王们要装孙子,以求避祸延年。孔子则要求卿大夫们都对君王们客气一点,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和“礼”这些东西——即要求卿大夫们遵守“仁”和“礼”,给君王点面子。
  
   但是孔子的这思想,在野心勃勃的卿大夫家族那里,即便吼破了嗓子,也寻不到听从者——谁愿意明明自己有能力,却偏偏给君王留面子啊。于是孔子在列国到处碰壁,毫不奇怪。
  
   但是到了未来的皇权时代,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有封地和武装的卿大夫家族已经不存在了,换成了郡县制下仰皇帝鼻息而活的乖乖的官僚们,官僚们没有对抗帝王的经济能力。帝王们想起了孔子的学说,纷纷要求官僚们守礼守仁,以隆起君权。官僚们除了接受这种儒家思想,也毫无别的办法,于是孔子的儒教就流行起来了。
  
   在先秦分封制下所不可能实行的东西(儒教),到了郡县制的皇权时代,变得现实而可实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