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山竹(图文)

● 夏枯早
懒,不想出门。尤其看见室外阳光那么猛。任凭电话里朋友把城南某小食店的纸包鸡、芋头扣肉描述得会飞,我仍难得的不为所诱,一叠连声不不不。
直至对方突然杀出“坐在山竹树下不会觉得热的啦”这一句。
山竹树?跟榴梿一起被叫做“夫妻果”,榴梿封王它称后的山竹?
山竹也叫山竺,有别名莽吉柿,果肉雪白,成熟后表皮颜色墨紫,与藏青色果蒂互相辉映,贵气盎然。因性寒,代代相传,吃过榴梿再吃一点山竹可消“热气”。山竹的味道很“却嫌脂粉污颜色”,其甜美馨香不容附带任何加工,只宜直接生食,就算用来做果酱或是入罐头,都是糟蹋。所以除了吃过越南人的山竹沙拉凉拌,至今我倒还没遇上其他以山竹入馔的菜肴(别给香港人的“山竹牛肉”误导,这道小菜可跟我们的山竹无干)。
原产泰、马、尞、越几个东南亚国家的山竹,本为野生,后虽有果园人工培植,但因成长期慢,平均要种上十年八年才能收成,不符急工近利时代的成本效应,加上农耕地减少,天气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产量大减,身价亦从往昔的论箩算串的议价,至如今论斤计两的每颗若干钱。可它到底是土生土长的本地水果,一点不陌生,也不应该陌生。
惭愧的是,山竹吃过那么多,对山竹树,我却非常陌生。至今除了二十多年前,曾在某小甘榜同事老家园子里,看过一回山竹树长相外,就没有再遇过第二棵了。
何况还是长在城市里的山竹树。
因此听见有得坐在山竹树下,我的兴致马上被挑起。电脑一关,即飞奔出门赶紧午餐去。
原来这家开在城南某新村,简陋的锌板屋小食店,坐落在四棵高大的山竹树之中,绿树成荫,看来应该已颇有年月。可惜连店家也不知道树的由来,仅知道“我们小时候这些树就很大棵了哇,大概不是野生的就是以前家里老人家种下吧。”
正是结果的季节,四棵山竹树上皆结了小山竹。不过由于叶子茂密,青色小果子寥寥挂在枝上,藏在叶子之间,得仰头落足眼神搜索,才能辨识一二。可是山竹树还是好看的,树姿在魁梧中犹透着秀逸,很有文武双全的样子。
书上说山竹开花时,在每一朵花的顶端皆会有一道瘢痕。这瘢痕与花结果后的果肉数目吻合,相当有趣。遗憾我一直没机会印证书上之言,仅知道在还没有剖开一颗山竹之前,可凭山竹底部萼片数目,预知里头果肉有多少瓣。每次吃山竹时用这一点小常识来唬小朋友,总能赢得小朋友们佩服的眼神,可以陶醉五分钟。(于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