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威”。
按孔子思想,“君子不重则不威”,换言之,君子有“重”才能有“威”。
其实在我们许多人的中间,他们都十分热望自己能够拥有威严,特别是一些有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他们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威严的由来,更就谈不上如何获得威严了,难道不是吗?
要获得威严,首先得是一个君子,如果你还不是一个君子,那威严的企图就不要想象了。首先成为一个君子,然后再去“重”,真正“重”了以后,威严才有可能真正出现在你的身上。
所谓“威”,它是一种力量;一种由尊严、威严、威力、威慑、震慑而构成的力量,它同时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稀缺的精神资源。这种人类非常稀缺的精神资源可以使每一个人都会变得非常非常的自信,它也可以真真正正的改变你的一生,至少也会使得你生活的气宇轩昂!
有些所谓的“威”,其实那不是儒家讲求的、真正的“威”。那些“威”,充其量为“淫威”,或者是狐假虎威。它对于是由一种由尊严、威严、威力、威慑、震慑而构成的力量,它同时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稀缺的精神资源而言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邪恶,它所能够带给我们的只有反感、厌恶和憎恨,难道不是吗?
此外,有一款美国通用别克轿车名叫“君威”,“君威”可能是出自孔子“君子不重则不威”的名言,若的确如此,我想说得是:美国人都已经承认了孔子“君子不重则不威”的价值观念,而我们呢?难道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和教益吗?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以上我们说过“君子”与“重”否和“威”否的种种关系,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关系,即:“君子”“重”否与“学”“固”否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研讨这个问题。
这种新关系的逻辑依据是:首先得是一个君子,然后再去“重”,之后所“学”才能“固”。反之,如果一个君子“不重”、“不威”,所“学”也不会“固”。
“不威”与“学则不固”是并列关系,它们都是“君子不重”的共同后果。
此处的“学”为何呢?换言之“学则不固”的“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学”呢?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将“学则不固”的确切含义搞搞清楚。“学则不固”就是所学的一定不会坚固。
以上我们说过,不威”与“学则不固”是并列关系,它们都是“君子不重”的共同后果。既然如此,这里“学”的意义肯定与“君子”和“重”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的直接关系就是君子和其如何“重”之学。换言之,所谓“学则不固”的学就是君子之学、君子如何获得“重”的学问。
以前我们曾经讲过,君子是儒家思想独有的一种价值系统,这种独有的价值系统主要来自于孔子的创造与阐述,他的具体道德标准都存在于《论语》之中。“重”是君子思想的进一步升华,这种思想进一步升华的途径与方法就是来自孔子思想及其《四书》而不存在于除此之外的其它任何可能性。
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肯定的说,孔子“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思想的具体意义是:如果一个君子的思想不去进一步的升华,达到厚重的状态,那就一定不会有威严和他的君子及其升华之学就不会坚固,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地研讨。
“学则不固”。
“学”为什么会不“固”?为什么会“固”?为什么要“固”?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如果“君子”“重”呢?他一定会有威严和所“学”甚“固”,不然,“君子”“重”了还有何意义呢
?
按孔子思想,君子所“重”实际上是讲君子通过进一步的修炼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道德高度,这个具体的高度简单地说就是儒家的“五德”,即:“仁、义、礼、智、信”。只有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学”才可能“固”。换言之,从比较极端的角度看此问题,凡是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言、行的“学”它就容易固定,否则,则相反,无论他是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什么样的“学”可以“固”,什么样的“学”不容易“固”。实践一次次不断的证明,世界上最有益于人类繁衍生息的思想就是孔子思想,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孔子思想是全世界最为坚固的思想。
“学”为什么要“固”呢?
我们知道,“固”的意义在此就是坚固,坚固距安全不远,也可以说,坚固能够保护我们,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坚固也能够成就我们,成就我们每一个人。所以说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坚固,恰恰相反,我们十分需要坚固。实践证明,孔子思想是世界上最为坚固的思想,他不仅带领我国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他还经历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所经历的摧残和破坏,就是这样,他今天又站在了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前线!
孔子思想是培养君子的思想;是君子“重”,也就是能够使君子升华的思想;是能够使人获得威严的思想;也是学而坚固的思想!
“学则不固。”
以上我们所讲的“学”与“固”的关系是指学习孔子思想,而孔子思想又是最为坚固的思想,因此而产生了“学”与“固”否的事实逻辑现象。
现在我想说得是,其他学科的学问,譬如自然科学,它也存在“学则不固”的问题吗?在此,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任何的学问都存在“学”与“固”否的问题。
人类的学问基本分为两大类,一为做人,二为做事。做人的学与固不固的问题我们在以上已经讲述过了,在此不赘谈。所谓做事的学问是为如何做事而建立的,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做事的学问得要依附于做人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做人的学问控制着做事的学问;我们也可以这样想象,人做得不好,难道他可以将事情做好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什么样的学问都存在“学”与“固”否的问题,包括自然科学在内。换言之,自然科学的学问也是可以“学而不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