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比较容易理解。
  我想说的是,“言而有信”的信是实在的意思。也就是说与朋友交往一定要实实在在,否则这个朋友就无法交往下去了,这点非常重要。
  此外,可能会有人问,与不是朋友的人交往就可以言而无信吗?我想,不是朋友当然也就不存在交往的问题了,既然没有交往,当然言而有信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诚然,即使不是朋友的交往而只是一般人的来往,我认为也应该言而有信,而不是言而无信。
  朋友这个概念经常出现在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语中,由此可见朋友概念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和分量。由于此,朋友的概念对我们今人影响非常之深刻,以致我们整天价口中念念不忘朋友二字。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大意为: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礼、乐、《诗》、《书》),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了的。
  古代人非常重视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人际道德关系,他们认为这种人际道德关系是社会生活的稳定器,没有它,人们的社会生活将混乱不堪!子夏以上所讲的“贤贤...;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其本质都是讲的人伦,也就是人际道德关系。
  “贤贤易色”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想保持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以期达到社会生活的稳定。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男女关系是造成家庭和各个群体不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易色”,虽然是十分的困难。但最有趣的是,子夏将“易色”的重任放到了男人的肩上。为什么将此重任交给了男人,我们在以后的专门研讨“色”的时候再提出。
  子夏以上所讲的“贤贤...;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其本质都是讲的人伦,也就是人际道德关系,但它们的背后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那就是为了社会的稳定,包括各种各样不同群体的稳定。
  儒家文化是一种终极关怀的文化,所谓终极关怀,就是将社会、国家、个人所需要的全部关怀他都关怀到了,无一挂漏。换言之,我们可以在儒家文化中找到我们所希望更好生活的全部方法,而可能的是你有问不到,但他却永远没有答不出!
  


  子夏的这段话里,他用了许多孔子经常使用的价值系统,这些价值系统至今为我们所受用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此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无动于衷。
  1、“贤”,贤是孔子经常使用的价值系统。中共的许多关于人事方面的文件中都有选贤任能的规定。今天我们还是用贤惠来形容道德品质比较好的妇女。
  2、“色”,是孔子经常使用的价值系统。好色否,已经是我们现代人的口头禅了。
  3、“父母”,是孔子经常使用的价值系统。“父母”与孔子“亲”的价值系统相结合就是父母亲;与孔子“大人”的价值系统相结合就是父母亲大人等等,不胜枚举!
  4、“朋友”,是孔子经常使用的价值系统,它对于我们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不言而喻!
  5、“言而有信”,这四个字已经是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的口头禅了。
  6、“学”,是孔子经常使用的价值系统。在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张三问,你是学什么的。李四回答说,我是学...。难道不是吗?
  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思想及其儒家文化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深刻的影响,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