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激动社区,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 激动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NT
登录
注册
搜索
帮助
|
最新主题
|
最新回复
|
音乐精灵
|
阅读权限
|
音乐币
|
在线
激动社区
小憩 · Life
音乐水吧
历史文化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帖子标题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April
四月
组别:
羽
性别:
来自:
积分:
300120
帖子:
23816
注册:
2005-04-15
2006-11-30 18:20
平板
|
收藏
|
小
中
大
好制度,坏制度
三、地方行政
认真说来,“地方上”这个概念,也是要到秦以后才会产生的。因为只有一个幅员辽阔且又实行郡县制的统一大国,才会有中央和地方,也才会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种关系,仍然要算汉代最好。钱穆先生就说:“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是为笃论。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之好,在于简单,只有郡、县两级。加上中央,也不过三级。层次少,效率就高,腐败的可能性也小,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再说层次少,也亲切。县以上就是郡,郡以上就是中央,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大家都不觉得这个中央政府高高在上。
层次少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官级少,升转快,官员的政治前途明朗,工作积极性就高。西汉中央政府的“高级干部”实际上只有两级,即“三公”和“九卿”。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都只有一个人。丞相相当于总理,金印紫绶;太尉相当于三军总司令或兵马大元帅,也是金印紫绶;御史大夫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银印青绶。九卿其实就是九个部长或“部长级干部”(比如廷尉就是司法部长,大鸿胪就是外交部长,大司农就是财政部长),官俸二千石。地方上也是两级。最低一级是县。大县行政长官叫县令,官俸六百石至一千石。小县行政长官叫县长,官俸三百石至五百石。县以上是郡,行政长官叫守,景帝时改称太守,官俸二千石。也就是说,郡守和九卿是平级的。西汉的郡大约一百个,一个郡管一二十个县。这样算下来,当时一个郡守,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州长。请想一想,一百个州长(郡守)和九个部长(九卿)平级,是什么概念?自然是州长变部长并不稀奇,部长变州长也不委屈。这就有利于“干部交流”。再说中央政府的部长虽然只有九个,地方上的州长却有一百来个。县长们(大约有一千三百左右)即便当不上部长,当个州长总还有希望。县长和州长之间又不再有等级。只要加把劲,一步就能跨入“高干”行列,没准还能到中央工作,县长们岂能不努力?实际上汉代官制的最大特点就是“轻中央而重地方”。所以汉代的地方政治是最好的,吏治也是最好的。
不过好景不长,这个制度很快就遭到了破坏。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把天下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派去一位刺史,许多学者便据此认为汉代地方行政区划是三级:州一级,郡一级,县一级,州领导郡,郡领导县。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刺史不是行政官,而是监察官,是中央派到下面去监督地方官的“特派员”。他只能奉诏察问六件事情,不得干预地方行政,还没有固定治所,俸禄也只有六百石,相当于“县处级”。你想,哪有县处级领导地市级的道理?显然,刺史不是一级地方官员,州也不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所以在汉武帝时代,这事还不算乱套。
但是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情况就变了,刺史变成了牧,级别也是二千石。以后反反复复,一会儿刺史一会儿牧,州也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实体(比如冀州牧袁绍、荆州牧刘表、兖州牧曹操,便都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诸侯)。这样折腾到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朝廷干脆废了郡,直接以州统县。至于州的行政长官,则有叫刺史的,有叫太守的,还有叫牧的,因为隋唐两代的州,其实就是汉代的郡。如果是特殊的州(比如首都和陪都),就叫府,其行政长官则叫牧(从二品)或尹(从三品)。这是唐人的发明,宋人也跟着做的。只不过宋代的府比唐代的多。稍微特殊一点,就不叫州,叫府。
可见唐代地方行政区域原本也只有两级:州府一级,县一级。但是唐人和汉人一样,也喜欢从中央往地方派上级官员。汉代只派了刺史,唐代派的就多了,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察使和节度使。观察使和汉的刺史一样,原本是中央派下来巡视地方的,结果巡回变成常驻,成为名不正言不顺的更高一级行政长官。节度使原本也是特派员,只不过观察使管监察,节度使管军事。结果也一样,也成为名不正言不顺的更高一级行政长官。中央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官已是不妥,军区司令员变成地方行政官就更成问题。最后,节度使变成割据一方的“藩镇”,唐王朝也就灭亡。
唐代观察使监临的区域叫“道”,宋代则叫“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原本同样只有两级:州府一级,县一级,但开国不久(宋太宗至道三年,即公元997年)就在府州上面加了一级,叫“路”,而且其行政长官居然是四个,南宋时简称为帅(安抚使,管军事)、漕(转运使,管财政)、宪(按察使,管司法)、仓(常平使,管救济)。这就荒唐。唐代州县,只要承奉一个上司(观察使),宋代则要承奉四个,这地方官岂能好做?何况这四个大员,互不相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你说这事情可怎么办?所以宋的地方行政,简直一塌糊涂。
元代的荒唐,则是把“省”这个怪物制造出来了。省,原本是中央机关的官署名称,比如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在唐代是相当于宰相府的。元承宋制,也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不同的是,他们还要把这些机关派到地方上去。派到地方上的中书省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派到地方上的枢密院叫“行枢密院”,简称“行院”。派到地方上的御史台叫“行御史台”,简称“行台”。可见所谓“行省”,就是“临时的、不在首都的,或行动中的中书省”,就像“行宫”是“临时的、不在首都的皇宫”一样,怎么会是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呢?
所以,到明洪武九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准备废掉宰相之前,就先把地方上的“行中书省”废了,改称“承宣布政使司”,其长官则叫“承宣布政使”,简称“布政使”。使是官名,司是衙门,都不是区域名称。可见现在叫做“省”的这个地方行政区域,其实是没有正当名称的。叫省叫司都不通,就像把市、县叫做局、处于理不合一样,要叫也该叫“承宣布政使区”。不过朝廷只设了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没有颁布区号,世俗的称呼难以改变,那就凑凑合合叫“省”吧!结果,真正的“省”(中书省)废掉了(而且也被忘掉了),不是“省”的东西反倒变成了“省”。
省一级的衙门,明代是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简称藩司、臬司、都司,合称“三司”。清代减去都指挥使司,变成“二司”。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同为省长。藩台管行政财政,臬台管司法监察。其实按察使称台还凑合,因为御史称台。布政使称台就没有道理了。然而清代不但藩司和臬司的长官称台,他们派出去的下属机构(分司)官员也称台,叫“道台”。这倒不去管他,糟糕的是明清和汉唐宋元一样,有了地方政权机构还不够,还要往下面派机构和官员。汉代是郡县之上加派刺史,结果变成州;唐代是州县之上加派观察使和节度使,结果变成道;宋代是府州之上加派帅、漕、宪、仓,结果变成路;元代则在道和路之上又加派行省、行院、行台,结果变成省。这样到了明清,法理上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三级:省一级,府一级,州县一级。府在唐、宋、元三代,是“特别行政区”,其实是州,但在明清则是省之下、县之上的一级正式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州在明清则基本上不再领县,其行政关系则或直属于省(少数),或隶属于府(多数),因此州县应视为同级。
这样原本也不错,问题是明清又往省里派“特派员”。明代派出的是三个:总督、巡抚、巡按。设置之初,大体上是总督管军事,巡抚管行政,巡按管监察。清代把巡按职责并入巡抚,只留下总督、巡抚两个。但明代的总督、巡抚、巡按是临时性的、非常设的,清代的总督和巡抚却是常驻常任,这就等于是在省长(布政使、按察使)之上又加“超级省长”(巡抚),诸省之上又加“太上省长”(总督多管二三个省,只管一省的则不设巡抚)。省上有省,官上有官,越搞越复杂。
省长们也不含糊,也往下派“太上皇”,这就是分司分道。分司分道也有两种:布政使派出的叫分守道,按察使派出的叫分巡道。这是明制,清代的道更复杂。这就在省与府之间又插进来一级。如果总督辖区(大区)算一级,省算一级,道算一级,府算一级,州县算一级,就有五级了。结果如何呢?即如钱穆先生所言:“变成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而且管民的官(就是县官和州官)不但少,地位还低,权力还小。州县上面有知府,知府上面有道台,道台上面有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和按察使上面有巡抚,巡抚上面有总督,总督上面有中央。州县被压在最底层,奉承巴结一大堆上司还来不及,哪有时间精力功夫心思去亲民?地方政治也就一塌糊涂。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UID:
15323
精华:
499
经验:
300120 点
音符:
299069 篇
音乐币:
0 个
鲜花:
0 朵
状态:
离线
标题: 帝国的惆怅:易中天论中国政治与人性(易中天著)
·
本书是易中天先生以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为基础,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26:00)
·
[color=#924F35]一、晁错之死 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43:00)
·
[color=#924F35]二、削藩其事 我们知道,秦汉是中国国家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转折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46:00)
·
[color=#924F35]三、是非功过 现在看来,汉景帝这一刀是开对了。“七国之乱”平定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53:00)
·
[color=#924F35]四、晁错其人 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7:58:00)
·
[color=#924F35]五、历史之错 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有才华的人,有思想的人,不甘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01:00)
·
[color=#924F35]六、晁错之错 我们首先要肯定,晁错这个人,确有许多优点。最明显也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05:00)
·
[color=#293488]一、 变法迫在眉睫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11:00)
·
[color=#293488]二、时势造英雄 王安石也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 王安石天资聪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16:00)
·
[color=#293488]三、针锋相对 反对变法的头号人物是司马光。 司马光也不是等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24:00)
·
[color=#293488]四、事与愿违 熙宁变法失败,宋神宗和王安石无疑都有责任。宋神宗太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27:00)
·
[color=#293488]五、成败与道德无关 变法的失败是王安石万万没有想到的。 平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30:00)
·
[color=#293488]六、教训所在 前面说过,王安石许多新法的本意,是要“公私两利”的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2 18:35:00)
·
2006年出了两个论史强人,一为易中天,二为当年明月,前者大学教授,后者小公务员,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2 19:03:00)
·
刚读了第一节,晁错的悲剧使我联想到于谦,两人的差距也许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结果却迥然不同.(于谦的故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2 19:59:00)
·
[quote][i]最初由 mw2333 发表[/i] [b]刚读了第一节,晁错的悲剧使我联想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3 17:42:00)
·
[color=#00FF00]一、替宋江拿个主意 宋江活捉高俅又把他放了,这事让人憋气。高俅那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5 18:40:00)
·
[color=#00FF00]二、犯不着那么傻 宋江其实不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他这辈子,傻事做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5 18:49:00)
·
{76}
(
mw2333
发表于 2006/11/15 20:07:00)
·
又是不错的文章!{76}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15 22:18: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又是不错的文章!{76} [/b][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6 18:19:00)
·
[color=#00FF00]三、晁盖遗嘱之谜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6 18:28:00)
·
[color=#00FF00]四、何不杀去东京 宋江想没想过要当皇帝呢?不好说。 李逵是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6 18:29:00)
·
一、奸臣严嵩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是“一代名奸”严嵩伤心难过的日子。就在这个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05:00)
·
二、混蛋嘉靖 嘉靖是明代一个绕不过去的皇帝,在位时间很长,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神宗朱翊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11:00)
·
三、滑头徐阶 徐阶也是会写青词的,而且写得比严嵩还好。 徐阶是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27:00)
·
四、谁是祸根 严世蕃之死,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 当然是冤案了。这严世蕃恶贯满盈不假,聚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8 17:33:00)
·
[quote][i]最初由 April 发表[/i] [b][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19 8:31:00)
·
读史至此,感慨良多,遂填得《采桑子》一阙云: 翻飞柳絮风中舞,上也荒唐,下也荒唐,四十年来梦一场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19 8:31:00)
·
虎爷已经看完了? 那我赶紧更新 {109}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23:00)
·
[color=#293488]一、弹冠相庆的战败者 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 ──读茅海建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28:00)
·
[color=#293488]二、逼出来的谎话 伊里布原本是可以不撒谎的。 伊里布不是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32:00)
·
[color=#293488]三、一骗到底 相比较而言,奕山的运气要好得多。当然,他撒谎的本事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35:00)
·
[color=#293488]四、谎言与高调 奕山的谎言骗得了皇上,骗不了他的邻居。就在广州城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39:00)
·
[color=#293488]五、小曲好唱口难开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刘韵珂这个人物就很有点意思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41:00)
·
[color=#293488]六、笑脸与鬼脸 如果说倡言“抚事”已属不易,那么,操作“抚局”就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45:00)
·
[color=#293488]七、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 我读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一书,感触
(
April
发表于 2006/11/19 17:49:00)
·
April老弟在忙?还不更新?{115}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27 17:36: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April老弟在忙?还不更新?{11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28:00)
·
[color=#924F35]一、病例 这是一个被人讲过的老故事。 公元1839年,即清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34:00)
·
[quote][i]最初由 April 发表[/i]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
(
lkk001
发表于 2006/11/27 19:38:00)
·
[color=#924F35]二、所谓陋规 所谓“非典型腐败”,就是看起来不像是腐败,或不被认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38:00)
·
[color=#924F35]三、逼良为寇 现在想来,“陋规”这两个字,实在是妙不可言。一方面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42:00)
·
[color=#924F35]四、高薪未必养廉 权力可以换钱,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权力如何换钱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48:00)
·
[color=#924F35]五、有监督就行吗 腐败确实与权力有关。据我自己的经验,凡是存在着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52:00)
·
[color=#924F35]六、制度并不能保证一切 我们不妨就拿医生的红包这件事来做个分析。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19:57:00)
·
[color=#924F35]七、并非不治之症 的确,非典型腐败是一种“习惯性腐败”或“常规性
(
April
发表于 2006/11/27 20:02:00)
·
April老弟辛苦了!{76} 读来过瘾啊!{115}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1/29 22:35: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April老弟辛苦了!{76} 读来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07:00)
·
[color=#7E7400]一、帝国制度 好制度,坏制度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12:00)
·
[color=#7E7400]二、中央机关 当新制度把封国变成了郡县,把原本分散独立的“许多国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17:00)
·
[color=#7E7400]三、地方行政 认真说来,“地方上”这个概念,也是要到秦以后才会产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0:00)
·
[color=#7E7400]四、官员选拔 现在再说官员选拔。 我们知道,帝国虽然是以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4:00)
·
[color=#7E7400]五、问题所在 以上讲的,大概就是中国古代政制怎样由“好制度”变成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7:00)
·
[color=#7E7400]六、历史总是让人惦记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基本上是讲历史的。它
(
April
发表于 2006/11/30 18:29:00)
·
赠April老弟1000元,感谢你的辛勤劳动!{115}
(
东北虎爷
发表于 2006/12/1 1:05:00)
·
[quote][i]最初由 东北虎爷 发表[/i] [b]赠April老弟1000元,感谢你的
(
April
发表于 2006/12/1 16:44:00)
Copyright @ 2004-2025 www.52jdyy.com 激动社区 - 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皖公网安备 34182502000053号 皖ICP备19010502号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精华
帖子标题
作 者
我的主题
我的帖子
我的附件
我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