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森林资源。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2005年世界森林状况》[5],2003年全球人口为63亿,2000年全球森林面积38.7亿公顷,森林储积量3863亿立方米,森林生物量4223亿吨。“森林蓄积量”是指:胸高处直径10厘米以上活树去皮后的总体积;“森林生物量”是指树(活树或死树)、灌木和矮树丛木质部分的地上生物量。
  
     从上表可见,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以及74.8%的森林储积量和生物量。可见全球森林分布很不均匀。
  
  上表资料是2000年的数据,2005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经增加到18.2%,也还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9.6%的61.52%。看起来中国森林覆盖率还是不够。但要知道世界农用地(耕地、草原、长期作物用地)只占所有陆地面积的38.5%,而中国却占59.4%。日本和韩国森林覆盖率分别高达64%和63.3%,是因为日本和韩国农用地面积比例分别只有14.2%和19.6%。难道中国需要将耕地和草原变成森林?合算吗?印度森林覆盖率比中国高几个百分点,是因为中国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积雪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合计占20.5%,即便如此,中国人均森林资源是印度的2倍以上。森林对气候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俄罗斯、南北美洲的森林资源对于全球气候意义很大。
    
  可见单纯增加森林覆盖率没有太大意义。中国需要做的是利用9000多万公顷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改良森林和草原品种。并且采纳新技术(如灌溉技术)将沙漠变成草原和森林。中国近年取得很大成就,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11月至2005年4月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双双缩小。根据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蓄积也持续双增长,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16.55%提高到18.21%。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其中扬子鳄、朱鹮等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成倍增加,大熊猫数量增长了40%以上。我国湿地总面积居亚洲首位、世界第四,其中40%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减少[6]。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牧民进城,中国总体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4、淡水资源。
    
  水与粮食一样是生活必需品,近年来,“水资源危机”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翻开报章杂志,水资源危机时常出现。2005年9月《半月谈》说[7]:“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根据国际权威水研究机构美国太平洋研究所(Pacific Institute)的资料[8],世界淡水资源的75%集中在11个地区(单位:万亿立方米):南美洲17.14 (人口3.62亿),俄罗斯4.5(人口1.43亿),加拿大2.9(人口0.33亿),印度尼西亚2.83(人口2.2亿),中国2.83(人口13亿),美国2.48(人口2.98亿),印度1.91(人口10.95亿),大洋洲1.67(人口0.32亿),孟加拉国1.21(人口1.47亿),缅甸1.05(人口0.49亿),刚果1.02(人口0.53亿)。可见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南美是水资源最为丰富地区,该地区人口不到全球6%,但水资源却占全球的1/3,其中巴西一个国家水资源8.2万亿立方米,超过全球1/6,而人口只有1.82亿,占全球1/35。上述11个水资源丰富地区除去中国、印度、孟加拉国这3个国家外,人口只有11.85亿,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
    
  剩下的国家的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匀。人口共占世界总人口的40%的80个国家(其中9个国家在近东和中东)却严重缺水,另26个国家(共有2.3亿人口)的水资源也很少。我们称这些国家为缺水国家。国际上对缺水国家的标准是依据瑞典水文学家马林、法尔肯马克所下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可更新的淡水供应量在每人每年1700立方米以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定期或经常处于少水的状况,被定义为水资源紧迫;如果每人每年水供应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那就会感到水紧缺,被定义为水资源缺乏。马耳他年人均只有82立方米,其缺水情况位居缺水国家之首。除马耳他外,最缺水的国家还有卡塔尔(年人均占有91立方米)、科威特(95立方米)、利比亚(111立方米)、巴林(162立方米)、新加坡(180立方米)、巴巴多斯(192立方米)、沙特阿拉伯(249立方米)、约旦(318立方米)、也门(346立方米)、阿尔及利亚( 527立方米)、布隆迪(594立方米)、佛得角(777立方米)、阿曼(874立方米)、阿联酋(902立方米)、埃及(936立方米)[9]。南亚和东亚的一些人口大国如韩国(1461立方米/每人)、印度(1791立方米/每人)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给人山清水秀印象的一些欧洲国家也是缺水国家,如英国为2000立方米/每人,德国2200立方米/每人,波兰1456立方米/每人,比利时-卢森堡1696立方米/每人;南非(1190立方米/每人)和西非(如尼日利亚1929立方米/每人)等一些国家也是缺水国家;美国总体而言不缺水,但中西部局部地区严重缺水。日本也面临季节性和局部缺水的问题。人均水资源低于平均水平,并不意味不够。要是连太平洋的海水也算上的话,中国人均水资源肯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除了几个岛国外大多数国家都要算“贫水国”了。
    
  5、矿产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的资源大国之一,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的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根据《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的估算,中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总量为16.5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有些还占有绝对的优势,如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0%,锑占51.8%,钨占46.8%、煤占45.7%、菱镁矿占30.2%、重晶石占24.1%、钒占14%、萤石占12.4%。看到这则新闻,让人信心百倍。且慢,再看看新闻的下半部分:但由于人口众多,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又是一个资源贫国。目前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仅为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准的58%,排名世界第53位[10]。有些新闻干脆就不报道上半部分,只报道下半部分,让人感到中国人均资源实在太少[11]。
    
  中国人均1.51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准的58%,那么世界平均水准应该是2.6万美元,而该数据的全球矿产资源储量值为137.72万亿美元,说明当时全球人口为53亿左右(137.72/2.6=53)。可见《各国矿产储量潜在总值》是1990年代初期的资料[12]。
    
  我们再看看排名前十位的国家的矿产资源储量值和现在的人口数。由于矿产资源没有大的变化,而人口却有变化,下面的资料采纳当初的矿产资源资料(价格的绝对值有变化,但相对值没有变化),人口数据采纳2005年底的资料。
  
  从上表可见,10大矿业国总人口32.484亿,刚好占全球65亿人口的一半,但却占全球矿产资源的77%。相对于“富矿八国”(十大矿业国除去中国和印度)来说,中国人均矿产资源不丰富,但却是世界另外一半人口的1.31倍,是印度的3.55倍。巴西矿产储量16160亿美元,人口1.82亿,人均0.89万美元,只相对于中国的70%。
    
  换种算法,将全球65亿人口分为3个群体:中国人口13亿,人均矿产资源1.27万美元;“富矿八国” 人口8.46亿,矿产资源857598亿美元,人均矿产资源10.14万美元(近似美国的水平;中国是其12.5%);剩下的43.5亿人口,矿产资源354014亿美元,人均矿产资源0.81万美元(近似巴西的水平;中国是其1.56倍)。可见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比8.46亿人口要少,但却比43.5亿人口要多。中国人口增加到1.56倍,也就是从目前的13亿增加到20亿,中国人均矿产资源还与世界上43.5亿人口相当。而中国人口需要减少到1.6亿,人均资源才能达到“富矿八国”的水平。
    
  考虑到这些情况,那么中国人均矿产资源排名世界第53位意味着什么?排名中国前面的包括上面的“富矿八国”和一些小国。由于有一些人均资源丰富的小国,加拿大、美国、前苏联人均矿产资源也只分别排在14、19、25位。中国排名53位还不知足?
    
  每平方公里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美元)全球平均为92.1,中国为172.5,前苏联为97.5,美国为318.3,澳大利亚为86.2,加拿大为52.7,印度为118.8(并且中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3.2倍)。并且由于中国的探矿和开采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差距,中国真实的矿藏储量还远不止这么多。比如,印度、南非的金矿开采深度已达5000米,中国仅达600~700米水平。
    
  并且在世界上45种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价值比较中,按矿产总值比计,中国居世界第3位,人均也居世界第10位[13]。要是中国不能说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那还有几个国家称得上?
    
  要是火星上也碰巧也有几千个人,然后将地球资源与火星资源在一起算的话,那么地球上的人均矿产资源远远低于平均资源,地球是否也要将人口减少到几千人?可见用“低于世界人均资源”来计算没有任何意义,要是日本也用“世界人均资源”来算的话,人口还要数倍减少才是。俄罗斯人口在减少,人均资源丰富了,但社会发展水平却并没有进步。
    
  所有有科学技术和工业用途的金属矿产品中国也都有。储量进入世界前5名的矿产有26种,根据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同世界比较,具有优势的矿产有钛、钒、钨、锡、锑、汞、稀土、钽、煤、磷、萤石、石墨、菱镁矿、膨润土、芒硝、重晶石等近20种;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珍珠岩等5种;我国稀土矿产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90%,素有“稀土王国”之称;钨和钛铁矿探明储量均占世界总储量的70%以上;锡、锑、钼、磷、石墨、萤石、重晶石、菱镁矿等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其中很多都是在高新技术,尖端武器中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原材料。我们必须保护运用好我国的这些优势战略资源,必要时就可以做为我们的战略武器,以换取我们需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4]。
    
  能源矿藏方面,我国能源矿种齐全,根据对世界各国能源矿产资源总量的估算,我国能源矿产探明可比储量约占世界总值的11%,位居第三。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石油资源第十一位,天然气资源第十四位。若以单位国土面积的拥有量计算,我国每平方公里的能源矿产资源为世界陆地平均水平的约1.6倍,是世界上国土能源矿产资源丰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此外中国水力资源第一位,太阳能第二位,核燃料资源、生物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也较丰富。